李 红,尹 轶,张 炜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民医院,湖南 益阳 413200)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研究
李 红,尹 轶,张 炜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民医院,湖南 益阳 413200)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肝胆管结石患者10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术式,干预组以肝部分切除结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结果 干预组治愈率92.00%、结石取净率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70.00%和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术中出血量(106.25±10.54)mL、手术时间(1.65± 0.58)h、排气时间(23.25±1.54)h、下床时间(37.65±1.48)h跟常规组15%、(104.75±10.36)mL、(1.76±0.62)h、(23.75±2.36)h、(38.36± 1.62)h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效果确切,不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和创伤,临床治愈率和结石取净率高,值得推广。
肝部分切除;肝胆管结石;效果
作为常见胆道难治疾病,肝胆管结石病变广,病情复杂,且伴随较多并发症,复发率高,晚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和肝损害,为患者死亡重要原因[1]。本研究探讨了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0年5月~2014年12月肝胆管结石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CT和胆道探查等确诊为肝胆管结石。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61±2.77)岁。男31例,女19例。干预组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48.12±2.74)岁。男32例,女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术式,干预组以肝部分切除结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术式。根据肝胆管结石分布情况、肝脏萎缩范围、是否合并胆管狭窄情况,术中用胆道镜、B超等辅助进行结石去除,对34例区域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规则性肝切除,剩余16例行不规则性肝切除,并根据患者情况,加以以下术式:8例增加肝实质切开取石术,10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行肝门胆管切开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治愈标准:手术后患者腹痛、发热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可正常生活,经超声、胆道造影检查显示无结石残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愈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治愈率、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跟常规组接近,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经对比后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愈率、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手术指标和康复指标比较 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跟常规组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手术指标和康复指标比较(x±s)
肝胆管结石为常见肝胆疾病,临床公认治疗原则为梗阻解除、引流通畅、彻底清除病灶。但因其发生肝实质病变、胆管梗阻、胆道感染等病理变化,也可伴随胆管狭窄或胆汁瘀滞,因此病情复杂,容易反复发作,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肝胆管结石为肝胆外科治疗难点,研究表明[2]:肝胆管结石患者可伴随肝萎缩和纤维化,加上邻近肝叶肥大,可导致患者肝脏形态出现变化,因而手术难度比较大。临床上肝叶切除为唯一可解决胆管狭窄、切除结石和病灶的手术措施,疗效确切,但因胆汁瘀滞、胆管扩张、胆管狭窄或肝萎缩、肝脓肿等因素影响,加上结石分布部位、大小的差异,需遵循个体化手术方案[3]。
本研究中,常规组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术式,干预组以肝部分切除为术式。我们在术中一边切除一边检查切除范围,以确保彻底清除结石和失去功能的肝叶,并尽可能保留正常肝组织,减少术中创伤。为了更好显露胆管支,本研究将肝左外叶切除,并经残面主胆管支进行引导和分段显露胆道,确保左侧和右侧二级胆管开口的有效显露,并预防术后肝萎缩和降低手术难度。对合并胆管狭窄者,结合胆道镜进行显露,并将其切开,实施整形空肠Rouxen-Y吻合术[4]。
需要注意的是,肝部分切除术需遵循相应的手术指征,符合以下指征的即可纳入:相应肝叶、肝段合并明显肝萎缩、肝纤维化;合并胆瘘、胆道出血和肝脓肿;有胆管癌变者;胆管狭窄且难以纠正,结石难以取净者;两侧肝内胆管结石可采取病变严重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并经肝断面将对侧结石取出者[5]。
另外,还需要注意肝部分切除术中需加强并发症的预防。(1)选择合适手术时机,一般有合并胆管炎者,需先行抗感染治疗,确保胆管炎消退后再行手术;术中可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提高抗生素用药的针对性;关腹前需先冲洗干净腹腔,再将腹膜缝合[6];术后需给予持续低负压引流,避免术后感染和引流不畅,减少脓肿形成;(2)术中将肝段或肝叶切除时,需逐个结扎血管和胆管,避免用大块钳夹,需彻底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用大网膜紧贴或凝胶喷洒肝断面,并常规留置T管,以减轻肝内胆管压力,促进引流通畅,避免发生胆漏。(3)加强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以促进肝糖原储备的提高,确保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正常维持和肝功能的改善,并严格把握手术指征[7-8]。
本研究中干预组治愈率、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接近,提示肝部分切除结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效果确切,不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和创伤,临床治愈率和结石取净率高,值得推广。
[1]高合增.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118-119.
[2]周江,王力,杨小龙,等.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J].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0):100,102.
[3]刘昌华,陈刚.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26(17):39-40.
[4]章富成,李德云,陈兵,等.楔形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8):106-107.
[5]邹圣海.肝胆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7):93-94.
[6]林俊荣,李芬兰,翁伟建,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86例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32(22): 1846-1848.
[7]刘小仕.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3):55-56.
[8]尉建华.肝部分切除手术中肝脏微循环功能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7):1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