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理论角度下英译《庄子》研究

2017-06-07 12:16李思梦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英译庄子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庄子》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国粹,英译《庄子》当然也具有特殊的意义。赵彦春的翻译版本具有很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得到学界广泛好评。本文拟从翻译规范角度评析赵彦春译本,探讨翻译过程,及影响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

【关键词】翻译规范角度 英译 《庄子》

引言

吉迪恩·图里是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建立了描写翻译理论。他探讨了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背景条件和特点以及如何研究文化交际下的翻译规范。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之作。在众多译本中,赵译本是其中最不凡、最值得研究的译本之一。在深刻研究原著基础之上,赵实现了其学术之价值,文学之魅力。本论文目的在于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来研究英译《庄子》,以此更好地理解翻譯理论及《庄子》的深刻含义。

一、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图里认为,翻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超越了源文本、语言之间的系统差异,处于文化的层面。规范处于规则和特性之间。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受限于两种规范:初步规范和操作规范。初步规范包括翻译策略和翻译政策;操作规范是影响翻译过程的实际抉择。在初步规范和操作规范之外,图里还提出了首要规范,它决定了一个译者翻译某篇作品的整体走向。

二、翻译规范角度下英译《庄子》研究

在中国,《庄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且已传播到世界一些国家。庄子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段,如重复、隐喻、矛盾、顶针等方式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到这本书中,同时他也阐述了对“道”的理解。翻译规范对翻译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将从预先规范、操作规范以及首要规范三方面来看英译《庄子》。

1.预先规范。预先规范是选择文本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源文本是如何进入到目标文本的。预先规范包括译本的翻译政策和翻译方向的选择。《庄子》因包含许多蕴含中国经典哲学和文学的次回合表达而有其特殊性。因此,译者需十分谨慎和缜密来处理源文本。

赵彦春在最近的两年中开始着手翻译《庄子》,中国此时正是个适合做学术研究的绝佳时间?——政局稳定,发展迅速,再加上我国领导人极力推崇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西方开始第二次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和学术交流。赵彦春英译的《庄子》着眼于源文本,大胆进行创新和修改,与先前的译本差别较大。在翻译过程中,他使用更加灵活、独立的翻译策略。

2.操作规范。在翻译过程中,操作规范决定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同时,操作规范影响着语言材料的分布,文本结构等。因此,它直接或间接限制着目的语和源语的关系。相较于首要规范和预先规范,操作规范的作用更明确。从赵彦春译本来看,译本布局与原文一致,省略及改编的成分并不多见,由此可以说赵译本忠实地移植了源文本的结构。

例如: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赵:Myth,a book of wonders and fables,says:“The Roc flies to South Sea,splashing water for one thousand miles,whooping and whirling upwards for thirty thousand miles. It travels before the wind of July.”

文本语言规范关注的是更具体的方面:词汇,词组和句子。这些通常会影响译作的流畅度和精确度。本论文将从词汇和句子来分析赵彦春译本的文本语言规范。

1)词汇翻译。“道”在《老子》和《庄子》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老子和庄子都非常重视“道”,因此他们在汉代被称为“道家”。但是老子的“道”和庄子的却不一样。根据陈鼓应,老子的“道”强调本体论和宇宙观;庄子的“道”是一种精神境界,他试图达到超越精神的高度。

至于“道”,主要有三种译法:Nature,Way 和 Tao。然而,赵彦春不赞成任何一种译法。他认为“道”应当被译为“Word”。他引用《圣经》中的原话:“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因此,这里的“Word”与中文的“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道”皆万物本源。赵彦春认为,音译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因为它可能会引起中西方文化的割裂。

2)句子翻译。对于句子翻译,将从句法的衔接和连贯性分析。中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及叙述角度有明显差异,因此表达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句子的衔接和贯通也有差别。例如:

②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吱。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赵:Theres no subject without object; theres no object without subject. It is close to things as they are,but we dont know what makes them what they are. There seems to be a real lord,but we cant even find his trace. We can try to prove his existence but we cant see his figure,a soul without form.

在此案例中,不难发现汉语原文的主语可被省略而不引起读者的误解;然而英文翻译若把主语省略就会导致误会。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加上主语。操作规范主要关注微观的词汇和句法。赵彦春把这些原文细节特征完美地诠释了出来。

3.首要规范。在图里看来,首要规范是最重要的。至于整个翻译的倾向,首要规范主要在两个极端制约译者的选择:一个是倾向于源语语言和文化的规范,即“充分”翻译;另一个是倾向于目的语言和文化的规范,即“可接受性”翻译。

赵译本相当简洁、可读。他优先选择直译来确保目的语忠实于源文本,必要时采用意译来保证译本接近目的语文化。例如:

③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

赵:He who has the land has a large thing. Having a large thing,he should not feel he has it; he should have it instead of being had by it. Only in this way can he have everything. If he knows he has the thing,not the thing has him,will he just rule the world?

在此译文中,赵既实现了“充分”翻译,也满足了“可接受性”。

三、结语

根据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翻译是一个规范统治的活动,还是一个决策的过程。预先规范和首要规范影响宏观选择,而操作规范则影响微观选择。赵彦春英译的《庄子》严格遵守了翻译规范,完美地诠释了他对此鸿篇巨著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Toury,G.The Nature and Role of Norms in Translation 1995a[K].In Venuti,L.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2000:198-211.

[2]Toury G.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3]陈鼓应.老庄新论[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公司,1991.

[4]董广才,孙永君.世纪西方翻译理论解读[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杰里米·芒迪.李德鳳译.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吕新兵.翻译规范视角下《庄子》英译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7]徐来.《庄子》英译研究[M].复旦大学,2005.

[8]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70030527_0_1.html.

作者简介:李思梦(1992.1-),女,河南信阳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英文语言文学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英译庄子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