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凯丽
[提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这意味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但是,新准则既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本文首先肯定新准则的成功之处,其次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7日
引言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要求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使用,并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无论从实务界、理论界,还是从国际趋同方面来说,都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向成熟化、规范化、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及层次、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公允价值披露等多个方面。从其制定的范围、关系及内容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本文首先肯定了新准则的成功之处,其次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取得的成绩
(一)修订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将公允价值概念修订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相比:首先,强调了交易行为的主体是市场参与者,而不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参与主体的范围,使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基于市场上多个个体参与者所提供的交易价格,而不是某个别的个体交易价格,减少了交易双方之间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取得的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其次,明确了是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一是公允价值的取得与计量日前一段时间内常规性交易产生的价格有关,与偶然性交易时点上发生的价格无关;二是发生的交易是有序交易,而不是清算等被迫交易。最后,表明了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即该价格并非买入价、中间价或者卖出价,而是当前的现行市价。
(二)明确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及层次。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收益法,是将未来的现金流量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成本法,是反映当前相关资产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规定了估值技术的运用原则,要求企业在运用估值技术时应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只有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除此之外,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规定企业应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其中,第一、第二层次输入值属于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则属于不可观察输入值。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可靠性随着所使用输入值层次的上升而降低,故企业只有在严格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通过对以上这三种估值技术以及三个输入值层次的详细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三)规范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内容。在公允价值的披露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区分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进行的计量。对于这两种计量的披露方法,都强调了依据不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披露。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披露的信息较少,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次之,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披露的信息最多。通过规范化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提高了公允价值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了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人为风险,增强了投资决策者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力度。
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允价值定义与实际应用不符。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FASB 13基本完全一致,即定义中都采用了“脱手价格”这一概念。如果仅从对企业现有资产和负债进行估价的角度讲,这一定义的确有积极意义,但这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差异。在我国现行的具体准则中,除了少数几项资产、负债使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外,大部分资产负债项目对公允价值的使用都仅限于初始计量。也就是说,实际中公允价值大都采用进入价格而不是脱手价格。然而,在多数情况下,资产或负债的进入价格与脱手价格并不相同。例如,一项同质的资产在正常情况下出售与用于抵债时出售所形成的价格是不同的,企业出售一项资产往往会选择出价最高的购买者,而在抵债时出售价格往往会偏低。但是,一旦交易成立,该企业的脱手价格就是交易另一方的进入价格,不同情况下两种价格之间就会存在重大差异,信息使用者也可能会借助两者的差异来对计量对象进行不同定价。因此,在初始计量中用脱手价格来估计公允价值是不合理的。
(二)公允价值计量準则可操作性较低。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较低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章节间缺乏逻辑性,只是简单的涵盖了各种相关概念、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层次、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等,并没有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削弱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可操作性;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看似内容全面,但其框架体系具有不完整性,虽提及了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却没有提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提及了公允价值初始计量的相关问题却没有提及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相关问题等;三是缺少相应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导框架,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具有许多专业术语,不好理解与判断,加上我国市场活跃性较低、缺乏资产和负债评估经验,更加需要相应的应用指导框架。这些都不利于会计主体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理解和运用,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执行难度。
(三)未说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首先,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提到了许多有关公允價值计量基本要求的相关概念,却并没有提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可靠性的概念。虽然这体现了我国公允价值准则契合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以“如实反映”替代 “可靠性”的国际趋势,但就我国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其他各项具体准则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其他具体准则提及了可靠性却没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提及,丧失了两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其次,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以来就饱受争议,是阻碍其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新准则中回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更不利于引导其在实际中的正确应用,也不利于相关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而且由于我国市场环境的成熟度、活跃度都不如欧美发达国家,无法保证第三层次获得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新准则也未就这一问题进行说明。另外,虽然新准则详细规定了公允价值的披露问题,但缺少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保证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新准则应对其披露问题进行相关规定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改进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不必采用和FASB 13基本一致的公允价值定义,虽然两者一致具有国际趋同意义,但也应结合我国实际应用进行调整。建议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于商业考虑,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交易金额。即用“交易价格”代替“脱手价格”,这一定义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我国原有公允价值定义,强调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交易中,买卖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价格,符合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实际情况。
(二)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可操作性。为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可操作性,降低会计主体的执行难度:首先,应理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使其按照总则、概念及基本要求、估值技术(包括估值方法和输入值层次)、具体应用及披露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其次,增加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章节,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体系;再次,为了更好地指导会计主体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运用,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来制定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框架。通过此应用框架,相关会计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获取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步骤,降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同时能够促使企业在实际中规范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增加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相关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应明确提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即将可靠性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之一,以确保公允价值的获取建立在可靠性的基础之上,同时对估值技术以及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时的可靠性做出要求。除了强调可靠性不足的公允价值必须充分披露外,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应规定企业必须对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披露。要求企业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与取得公允价值相关的控制行为、控制过程、各职能部门在控制活动中起到的作用等,同时要求其他涉及公允价值应用的准则参照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S].2014.
[2]陈美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会计之友,2014.13.
[3]李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利弊分析[J].企业经济,2015.10.
[4]阳春晖.《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详解[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5]李梦迪.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5.2.
[6]何苗,贺芳桃.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7]FASB.Fair Value Measurement[S].SFAS157.2006.
[8]IASB.Fair Value Me-asurement[S].IFRS13.2011.
[9]SEC.Study o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