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圆圆 庄金迅 汪 江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现状调查研究★
刘圆圆 庄金迅 汪 江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
通过对鞍山市城市居民进行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使用后调查,从居民的主观态度、活动频率、最厌恶情况以及居民手写建议四方面,分析了该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地下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主观态度,活动频率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出于战备目的我国开始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当时主要是兴建一些人防工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大城市针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城市用地矛盾日益尖锐问题,开始对矛盾集中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与改造,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民用开发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走过近50年的历程,这期间取得的工程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但站在城市居民的角度,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者,他们对于目前的城市地下空间感受又是如何,他们对开发地下空间的态度如何,他们还有哪些需要,还有什么问题函待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继续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使用后的评价,才是真实的评价,这个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完善事物以及发展或改造事物。因此在2014年—2015年两年过程中,我们运用走访、实测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对辽宁省鞍山市的地下公共空间进行了使用后信息反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鞍山市火车站站前区域,而居民小区内部和城市其他商圈不在本次调研范围内。调研共动用助研师生62人,发放调研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为96.75%。被访居民均在助研者监督下进行问卷反馈,主观反馈由被访者口述,助研者记录进行。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得到图1的分析数据,由此可以看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经被大多数城市居民认可,并且认为十分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居民对于兼有交通功能的地下公共空间认可度更高,如景子街接隆道和火车站地下出入口,这两个区域居民认为有必要开发地下空间的人数比例更大,而纯商业用途的空间,居民认为有必要开发的人数所占比例要少一些。
由图2可以看出几乎95%以上的居民都到过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地下公共空间已经广泛融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当中,其空间品质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经常活动和偶尔活动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出具有交通连接功能的地下公共空间,居民选择“经常”的人数比例更大,而单纯商业性质的地下公共空间,选择“偶尔”的居民更多。
根据问卷分析数据显示,目前鞍山市居民对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最难以忍受的是光线不好问题,其次是空气污浊问题。安全问题与使用不方便问题所占比例最小,位于中间段的是爱迷路问题,其次是压抑、潮湿阴冷和噪声问题(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看出,鞍山居民对于地下空间所具有的固有缺陷是具备一定的容忍度的。比如闭塞压抑和潮湿阴冷并没有位居问题的榜首。同时也可看出鞍山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光线不足”和“空气污浊”完全可以通过整改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进行弥补和改进。
在此次调研中,当问到“你觉得这个地下公共空间怎样改一改会更好?”在被访者中,有55%左右的居民,愿意手写或口述由助研人员手写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最难以忍受的问题的解决上以及增加休闲座椅、垃圾桶和卫生管理上。由图4可以看出,景子街下沉餐厅的光线问题最为突出,其次便是火车站地下出口爱迷路问题和景子街接隆道空气污浊问题。在加强卫生管理建议方面,五个地点均有人提出建议,在增设休闲座椅和垃圾桶方面火车站地下出口无人提出,其他地点均有人提及。
1)地上使用功能与地下使用功能的一体化设计。
在使用功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活动地点时,地下公共空间由于其自身的劣势基本无人光顾。但作为地上空间的拓展与补充的角色出现时,人们倾向于更加赞同地下空间的出现,尤其是在完善城市地上地下综合交通系统时,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在经过实测调查与亲身体验后,我们发现城市地下交通系统,在恶劣天气(如炎热、寒冷、雨、雪)人们使用频率更高,地下空间的纯人工环境有效的回避了外界自然的变化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舒适。在基于这个目的进行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应该注意地上建筑空间与地下建筑空间的无缝连接,如果此部分处理不好,使用效果和给居民带来的便利程度将大打折扣。在处理地上与地下使用空间连接问题时,设计师除了要考虑来自地面的人群外也要考虑来自地下的人群,处理好建筑入口处的流线关系。
2)地下与地面空间识别性的一体化设计。
地面空间由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多种多样而具有相对良好的可识别性,而地下空间这种多样性就差很多,如果不进行人为塑造的话也许会处处相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很多地下公共空间使用者都声称在地下空间迷路过。毫无疑问,这种难识别性是地下空间使用不便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目前已经有很多设计师和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人们在地面上识别空间时,不仅使用了路牌、方向标等语言符号提醒,还使用了标志物识别和距离感等因素。因此,在地下空间识别性设计时采用与地面同步的一体化方法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具体来说在进行路线提醒时,除了进行语言符号(如街、路或南北西东)外,适当增加标志性建筑物或自然景物的图像符号提醒,而不是仅仅提示安全出口的地上位置。
3)地上与地下空间公共设施的一体化设计。
在进行城市居民问卷与访谈调研过程中,很多被访者提出了希望在地下空间增加休息设施,这一部分在问卷中是让被访者手写的而不是选择的,由此可见居民对此需求的迫切程度。地下空间由于它的“室内感”使人们对于驻足休息的需求远远大于地面空间。由此出发,利用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的特点,将地上与地下空间使用者的驻足、整理(盥洗)和等待等使用需求设于地下,不仅满足了市民对于地下空间的使用需求,也避免了地上空间的浪费。将市民出行服务设施设于地下对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好处。
[1] 李金涛,刘圆圆,汪 江.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22):3-4.
[2] 伏全皓,刘圆圆.谈在城市地下空间推广广场舞的可行性[J].山西建筑,2016,42(19):42-43.
[3] 赵景伟.紧凑城市形态下地上地下空间整合原则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18):32.
[4] 郑怀德.从人性化视角看城市地下空间——以广州地下商城为例[J].华中建筑,2012,30(2):76.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Liu Yuanyuan Zhuang Jinxun Wang 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shan 114051, 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Anshan after using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from the people’s subjective attitude, activity frequency, the most aversion situation and resident handwritten recommendation four aspects,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ity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and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design idea of city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city overall image.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integrated design, subjective attitude, activity frequency
1009-6825(2017)12-0006-03
2017-02-1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项目“寒地城市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3-K3-2);辽宁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项目“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刘圆圆(1978- ),女,硕士,副教授; 庄金迅(1973- ),男,硕士,副教授; 汪 江(1980- ),男,硕士,讲师
TU984.1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