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玲+高杰
缘分延续,幸福教育在水乡启航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地处苏中平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物产丰饶,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的盛誉。走出了“清代棋圣”黄龙士、京剧大师梅兰芳、“泰州学派”创始人王栋、“当代草圣”高二适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溱湖湿地、溱潼古镇、北大街文化街区等风景秀丽,文脉绵长,令人流连忘返。
教育更是姜堰的“金字招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泰州领先、全省一流的位置。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不断加快教育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善、质量一流、高位均衡、面向全体”的教育体系,在苏中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评估考核先进单位、省中小学挂牌督导创新区以及省教育工作先进和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等。
“为姜堰教育加油!期待第一个区域新教育实验样本绽放新的精彩。”2016年8月23日,在得知姜堰区召开了新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的消息后,全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先生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可以说,作为“教育高地”的姜堰,其有关教育的一举一动总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然而,为何一次区域的推进会能够得到朱永新先生的关注呢?这背后其实是姜堰教育人在新教育实验道路上十多年如一
日的坚守与耕耘,他们用行动在
苏中水乡不断播撒着幸福教育的
种子。
早在2003年9月,姜堰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整体加入新教育的实验区,并开始以行政推动的方式推进区域实验。2005年,姜堰承办了新教育实验系列行动之一的“建设数码社区”全国现场会。朱永新先生走进位于姜堰西北角的农村学校——里华中心小学,指导新教育实验工作,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16年10月21日,时隔11年,朱永新先生再次走进姜堰实验区,在通过专题片《向着明亮那方:新教育姜堰实验区的行走足迹》了解姜堰多年来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的情况并参观了几所学校之后,他对姜堰实验区带有区域特色的新教育工作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在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朱永新先生还欣然为学校题写了“童心最美”四个字作为激励。
行动引领,让幸福教育的“一池水”活起来
如今,新教育实验在姜堰不单单是落地生根,已然呈现出恣意生长的样态。这不仅因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已成为加盟校,所有学校均在醒目位置张贴了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文化标识,更在于,现在的姜堰新教育实验,早已经从原先的行动自觉上升到了文化自觉的程度。从行动到文化,带来的是整个区域教育精气神的提振和教育品质的提升。
作为新教育姜堰实验区具体负责人,该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主任杨爱军这样评价姜堰的新教育工作:“对姜堰而言,与新教育‘相遇是机遇,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断从新教育汲取发展所需要的养分。但是,我们也知道,再好的理论指引不可能完全和区域实际相契合,为此,我们一直在践行新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创新,走出了一条带有明显姜堰印记的新教育之路。”对照新教育实验提倡的十大行动,姜堰结合区域实际,提炼出了本土化的目标追求——“十个一”,即一书一世界、一人一博客、一周一行走、一生一舞台、一课一风格、一人一平板、一月一主题、一班一风景、一人一课表、一校一时空。在“十个一”的指引下,学校改变,教师改变,学生改变,幸福教育的这“一池春水”也更加顺畅地流淌了起来。
一书一世界,对应的就是十大行动中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关于阅读,朱永新先生有一个经典的论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姜堰自上而下重视阅读,读书风气浓郁,全民阅读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大阅读,并且已经成为姜堰教育的文化符号。姜堰一直倡导师生过一种“晨诵、午读、暮省”“每天集中读书一小时”的“书”式生活,校园内的“星级图书馆”“漂流书屋”也是各具特色。不仅如此,该区实施教师“读写体艺221”行动,为青年教师开列书单,助推教师广泛阅读;每月开设“三水讲堂”,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定期开讲,引领广大教师专业阅读;定期开展 “书香校园”“阅读导师”“阅读明星”、优秀文学社团、优秀校刊社报评选,培植阅读典型。区级中小学双语美文诵读、读书征文演讲、汉听成语大赛、英语课本剧等赛事展示阅读成果,也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舞台。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的“阅读争章”、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的“悦读币”、马庄中心小学“读书卡升级制”已然成为学校的阅读品牌。在常规阅读的基础上,自2016年4月起,“凤凰读书吧”电视栏目应运而生,通过“书吧”式自由开放的交流互动形式,每期解读和推荐一本好书,促进师生共读、家庭阅读,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此外,两年一届的“五有书香家庭”风采展示活动,大大推动了书香家庭建设。区内各个学校结合校情在“大阅读”上不断创新,如省姜堰中学的梯度阅读课程、励才实验学校的读写共生阅读欣赏课程、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手指上的阅读”课程、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的儿童诗诵读与创作课程、蒋垛中心小学的读写编演课本剧课程、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水校区英语戏剧阅读课程和童谣读写课程、白米小学的童画阅读课程、王石小学的古诗文诵读课程,区实验幼儿园、东桥小学幼儿园的绘本阅读课程研究等,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校本阅读特色,校园内书香四溢。
一人一博客,它对应的是十大行动中的“师生共写随笔”这一行动。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写作的平台,姜堰建立了教育博客,全区5000多名教师开通博客并积极撰写。诞生了一大批教育写作爱好者以及第二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水校区“写作团”这样的写博群体。該区还定期组织博客博文大赛,评选先进,以激发教师写作的热情。叶甸中心小学的马军老师,是第三届博客大赛的“十佳”获得者,他通过写博客,发现了更好的自己,如今不仅在博客平台上收获了大批粉丝,身为农村教师的他,还成为了区作协的会员,更是省首届散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省首届散文大赛十个一等奖中,姜堰占了三个,而且都是教育博客的博主。可以说,写博客,已经成为姜堰教师的一种文化追求。为了给学生能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姜堰定期出版《教育周刊》,其中“小荷”就是登载学生习作的主要版块。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更多的孩子坚定了走进文学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该区还成立了区级“小作家协会”,让作家的梦想不再遥远。在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名师点拨杯”等层级较高的作文比赛上,姜堰四中的章璐、省姜堰中学的吴秋宇等同学,捧回了一个又一个特等奖。
在新教育的教室里,往往通过具象化的命名,把格式化的数字符号,转化为一种精神意向,赋予教室一种精神力量。因此,新教育人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温度的词语——“完美教室”。走进地处农村的姜堰区行知实验小学,经过师生共同投票确定的“蜜蜂班”“向日葵班”等一个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班名取代了原先冰冷的数字牌号。这是该校缔造“完美教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一班一风景”的外在体现,也是姜堰区“完美文化”创建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起,姜堰在全区各学校开展了“缔造完美教室”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以“完美教室”为发轫,姜堰还浓墨重彩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完美教育系列文化,先后制定了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完美教师基本标准和“幸福课堂”评价细则,出台了“小学教育重点聚焦的20个细节”“小学生应养成的100个好习惯”,并通过向学生推荐100幅名画、100首名曲、100个体育游戏等活动,引导各学校将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将文化触角延伸到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今,包括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完美课堂、完美课程、完美教师团队等在内的“完美教育”系列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姜堰全区所有学校的精神追求。该区师生以优雅行走的姿态朝向完美,在行走中尽情绽放生命的精彩。
在新教育人看来,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承载教育梦想的飞行器。关于课程,姜堰教育人与新教育人不谋而合。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的蓝图,这是姜堰教育人的共识。为此,该区在教育的改革上,始终聚焦课程,研发卓越课程,逐步形成“一课一风格”的特点。为了让教师大胆地投入到课程整合的行动中去,该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下发了《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班申报的通知》,并于2016年3月启动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班”申报工作,确立了“全国新教育实验工作先进个人”郭建珍老师的“诗经文学审美创新班”等首批70个区级“创新班”。同年10月份,第二批74个创新班诞生。自此,覆盖全区31个学校(校区)的144个创新班正在实验中。在此基础上,围绕新的评价理念,根据学段特点、学科实际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该区推出了“快乐游考”“试水免考”等全新评价方式。为了保证“创新班”的课程实施不受干扰,为其在试验周期内开设了免试“绿色通道”,打消老师的顾虑。可以说,“课程意识”已经深深地在全区教师心中扎根生长,而且成效显著——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赛课中,姜堰的教师频频站上最高领奖台;在备受各界关注的中考、高考中,该区也是一路领跑,2015和2016年,省高考状元连续花落姜堰。
在研发卓越课程的同时,姜堰还将学习的场域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在全区小学启动了“灵动周三”“多彩周五”行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一周一行走”,有更多的机会聆听窗外的声音。所谓“灵动周三”,该区要求所有的小学在周三下午取消文化课,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实践。和以往依托教材的综合实践不同,现有的综合实践是各个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师生实际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计划,除了手工、厨艺这类常规的项目外,“重頭戏”同时也最受师生欢迎的当属校外实践。该区现有博物馆、湿地公园等校外实践基地二十多所,各个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分批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不少农村学校还在农忙时节带学生走进田野,感受劳动的场景。在看与走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教育,实现“行走中的德育”。“多彩周五”则是将目光聚集在了学生社团的建设上。每到周五下午,全区小学生走进学期初根据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社团,开展相关社团活动。即便在农村学校,也有至少二十个社团可供学生选择。该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康华校区拥有近八十个学生社团,为校园文化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个社团指导老师多为本校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剪纸、绘画、合唱、舞蹈、书法等社团打开了学生艺术的视野。不少学校还邀请校外人士参与学校社团建设,正是有了社会力量的支持,跆拳道、武术、太极拳、滚莲湘等社团也在姜堰的学校生根发芽,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文化引领,优化幸福教育的“生态圈”
“当下,怎样避免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底、有智力没情怀的‘机器的这一情况?就要是真正地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文化的价值。”从这一点来看,新教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方向的指引。”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坚定追随者和积极行动者,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忠玲对于新教育有着别样的情感。在他的推动下,新教育实验已经从行动引领上升到了文化熏陶的层次,并且成为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和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在多个颇具影响的“大动作”上,姜堰都带着明显的“新教育”痕迹。
2016年9月29日的全区“推进每月一事”现场会上,该区南苑学校、娄庄中心小学给与会者带来了学校推进每月一事的丰硕成果。地处姜堰东北角的农村小学娄庄中心小学,坚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聚焦学生习惯养成,他们的“孝老敬老”文化节,在全区产生了很好的品牌影响力。如今,“一月一主题”不仅成为学校工作计划的“标配”,也已经深深走进了师生的心中,成为学校发展的文化基因。
2016年,该区率先在全省启动中小学“云桌面”建设,新建近千台学生用“云桌面”终端和二百多台教师办公用“云桌面”终端,多所中小学使用上了全新的“云桌面”机房。在课堂文化的建构上,姜堰也始终把握时代动态,“智慧课堂”“梦想教室”应运而生,这些改变其实就是对新教育实验“建设数码社区”这一行动拓展和延伸,是立足于区域实际的有益实践,也是该区“一生一平板”的重要体现。2016年3月29日,地处姜堰西北角的里华小学承办了姜堰区三月份的小学校长月度例会,尹金梅老师向全区校长展示了在“智慧课堂”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优学派互动课堂”。这节课让所有听课者直观地感受到“智慧课堂”的巨大魅力: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贯穿始终,强大的互动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通过引进“智慧课堂”模式,虽然地处偏远农村,里华小学却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从2014年起,姜堰就启动了智慧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先行试点的里华小学、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实验初中、张甸初中已经享受到了智慧课堂带来的巨大“红利”。特别是通过对“电子书包”的运用,实时进行教学评价、学习数据统计,在网络终端中形成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数据库,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在家校沟通方面,姜堰充分利用互动平台“手心网”,使教室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狭窄空间,而是向家庭、社区打开,家长在手机上就能实时了解孩子在校、在课堂的表现。不仅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也极大地创新了家校共建合作的措施。得益于“手心网”的启发,该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水校区等推出了“师生家长共晒成长档案”等活动,将教师、学生、家庭放在了成长的同一平台,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应,也构建了“一校一时空”的和谐局面。
为了放大“数码社区”的辐射影响范围,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的帮助下,2016年该区在10所小学建成集电脑、图书、多媒体设备为一体,且便于互动式课程开展的“梦想中心”,2017年,区内所有的小学建成一间“梦想教室”,让更多的孩子在“互联网+”的时代里舞动梦想。此外,依托“江苏省泰微课”平台,姜堰组织教师制作上传优秀微视频一万多个,带领家长学生登录“泰微课”,做到哪里不会点哪里,让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拓宽,课堂的反转成为新的常态,成为文化追求。思维上的转变,引领课程、课堂、学习方式等的转变,使得全区教育的“生态圈”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真做新教育、不做表面文章,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创造显著业绩。”在参加完姜堰区2016年新教育实验学校工作汇报会之后,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宜华结合55所学校的实验情况,对姜堰的新教育实验工作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现在的姜堰新教育实验工作,实验团队坚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彰显自身优势,做到了“一校一品牌”。在此基础上,整个实验区的大阅读活动、完美教育系列活动,以及“每月一事·习惯养成”等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新教育实验人才的培养上,更是注重有序和实效,学校骨干老师自觉修炼、不断提升,在携手学生幸福成长、享受快乐方面做出了示范、形成了样板;从区级层面到学校更是實现全员发动,吸引教师队伍整体参与和实在行动,从而享受成功的快乐。除此以外,姜堰的新教育实验还注意实绩创造与总结宣传相结合,普遍创造了令人信服的业绩,并以各种形式展示可复制可操作的精彩。新教育近几年的年会也成为了姜堰的“秀场”——张甸初级中学徐秀忠老师的班级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佳完美教室,区第四中学石建华老师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年度榜样教师,白米中心小学潘兆良老师领衔的“童画课程”入选2016年全国十佳完美课程,更有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区实验初中、行知实验小学以及朱海燕、丁娟等多所学校、多人被评为“先进学校”“先进个人”。
姜堰区教育局局长武晓明对于姜堰未来的新教育实验工作充满信心:“对于新教育实验工作,姜堰在历史源头上就与‘第一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尤其在区域教育文化的提升上和传播上,我们坚信,还能创造更多的‘第一,打响我们的教育品牌,不断为新教育实验贡献我们的‘姜堰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