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润心 生命茁壮

2017-06-06 22:48齐加全
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飓风稿子大姐

齐加全

新教育,永远都是那样的缤纷精彩。而这,正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明天,总是那样的不同,绚烂将由我和孩子们一同书写。我在书写生命,在用生命书写。

一段课程,让我走过诗意四季

乙未年(2015年)的冬至那天,我们终于走上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农历天空下的古诗词”之旅。这是我和雨滴班的孩子们向往的一种生活。

我们从姚合的《冬至日》开始——献寿人皆庆,南山复北堂。从今千万日,此日又初长。是啊,这一天,太阳将向着我们回归,

白昼渐长。于是,我们一起绘制“九九消寒图”,为生活增添一抹温暖、幽香与期盼——当梅花怒

放的时候,春天也便来到了我们身旁。

立春,我们约定“从今克己应犹及”;雨水,我们探寻“最是一年春好处”;惊蛰,我们相遇“向风却是最先迎”……于是,有很多的期许,有很多的愿望,有很多的梦想就这样破土萌发!

粉面桃花,绽放在我们的心中;国色牡丹,惊艳于我们的眼前;劲挺翠竹,摇曳在我们的思里;映日荷花,吐芳于我们的指

间……还有端午“竞渡争先”的精神,也一并带给我们更多信心与力量。叩问、理疗、成长……是啊,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从中读到了很多,很多!

暑假后,我们从“白露”继续航行。中秋月,我们唱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伴着这样的吟唱,这皎月也便活在了孩子们的生命中了吧。

“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十里飘香。直到今天,桂花的幽香似乎依然在鼻尖萦绕。转眼间,霜降节气到了,万物萧瑟,唯有菊花傲放。饮菊,画菊,仿写菊诗……于是,我们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啊,“不是花中偏爱菊”只因“百草摧时始起花”。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谁言冬日最萧条?于是,我们一同走入了“可怜冬景似春华”的冬天。与“冻笔新诗懒写”的李白不同,孩子们仿写着属于自己的诗篇,于是,“冬天”“雪花”便成了一首首的诗行绽放在我们眼前。

冬之韵

云凡真

菡萏已残菊消容,

西风吹响杜蘅薨。

最是一年寒冷季,

孤僻之心无人懂。

清之雪

云凡真

■白清寒如璨冰,

苍山之顶地之灵。

梅必退让三分白,

但却胜出一段香。

难忘“小雪”节气里应景的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壮美河山的豪迈,更有对于人生、对于明天的思考与憧憬!

“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我们读起了“离别”主题的诗词。八首“离别”,不仅仅让我们重温着一段段醇厚、真挚的友情,也让我们想起了这一年的“春夏秋冬”,这一年的“风霜雨雪”……

于是,我们在丙申年(2016年)的冬至,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穿越二十四节气,我们彼此生命陪伴,一同描绘着一段别样的风景,书写着我们自己的故事!

熟悉的教室里,孩子们唱着李叔同的《送别》,我看到有不

舍、有留恋、也有欣然与微笑。是啊,离别意味着开启,我们告别了一年的“农历天空下”,因为编织——和当下、和生活、和生命的编织,这些诗词,已成为一粒粒种子,一定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生根、发芽。

真的要说再见了——

难忘每个周日下午,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完成一周课程资料后的喜悦;难忘每次晨诵后,将孩子们的生活编织进仿写小诗,和孩子一同分享的惬意;难忘将班级的故事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看到孩子们悄然成长的那份欣慰——

一段课程,我们整整走了一年。

由此,我和孩子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个人,让我遇见成长之美

“我想取的,是在时间的流里沉淀下来的一些东西。也许,它们相对于自己来说,更有珍藏的意义与价值,更耐品味,滋味悠长。”这是我在5月“乡村新教育专题研讨会暨全国新教育焦作开放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一段话。

从接到硕果老师的短信开始,我便在心中装下了这件事——“探寻乡村教育的突围之路”焦作开放周活动。从研究室秦老师那里得知给我的报告设定的主题是“讀和写”的时候,我便开始构思,列出简单的提纲,并从自己的“行走”中陆续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

这个任务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我的心头。直到抽时间开了班“夜车”,将初稿写好,发给了秦老师之后,才稍稍感到了几分轻松。

很快,我接到秦老师的短信,让及时和飓风大姐联系,因为飓风大姐要在出发来焦作之前给我们简单说一下稿子,然后是我们的自主修改,并希望可以在她周日晚到后,看到我们修改过后的二稿。这样,在周一和我们一同磨稿的时候,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拨通飓风大姐的电话,略带沙哑的声音,陌生却又熟悉。“好有诗意哟。”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那亲切的声音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我耳边,铺展于我眼前。

“这是你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你最大的缺点。”飓风大姐上来便一针见血。心头瞬间的阵痛之后,我很快便镇定下来,跟着飓风大姐的思路走着。“稿子中少理性的东西,教室里的东西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传递给孩子们的。”飓风大姐希望我将稿子中的诗性收一下,增添理性的思考与概括。比如,读书节后的启发,家长卷入共读方法的提炼,激励孩子们持续阅读的策略,孩子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孩子们的行动有什么样的变化?阅读过程中,读写如何与生活结合,与生命成长结合?如何实现生命在场?师生共写的东西是如何“活”出来的?

……

说实话,听了飓风大姐的建议,感觉要对这个稿子动“大手术”了。于是,一块石头再次压在心头。

理性的思考、凝炼与提升。于是,我把记录了飓风大姐建议的纸条放在电脑旁,反复地看,对照着自己的稿子,一点点试着修改。

为了更安静地工作,周日我到学校。安安静静的办公室里,我独自一人再次修改自己的稿子。直到对稿子比较满意,并完成了PPT的制作,将二稿发给了飓风

大姐。

周一早上,我如约找飓风大姐磨稿子。风尘仆仆的飓风大姐一边让我先坐下休息一会儿,一边忙着给我温水沏茶。

飓风大姐肯定了我的二稿。然后我们坐下来,一点点开始说稿子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读的过程中写,就要解决写什么,如何写,何时写的问题。显然,我的做法是“少而精透”的,是教师的示范,是“心发感动”与“生命契合”时再写。而这些都需要在稿子中呈现出来,便于大家借鉴学习。

比如,当自己的书写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之后,孩子们、家长的变化是怎样的?也许,没有刻意地追求,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孩子、家长、老师,大家都变得越来越美好!这些,也应该交待清楚。

……

就这样,从9点多,到11点半,两个多小时,飓风大姐再一次领着我对稿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推敲。

中午,再次对稿子和课件进行调整!晚上,继续找飓风大姐试讲稿子。飓风大姐又针对三稿中不足的地方逐一梳理,切磋琢磨。比如,节奏有些快,板块之间的停顿应该再清晰些;几个生命故事内容呈现的方式,“每周期语”和“一周飞鸿”课件的美化……课件制作遇到了拦路虎,飓风大姐便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地手把手一点点教,为我演示,帮我完成。那样谦和慈爱,那样精益求精,那样激情澎湃!

飓风大姐反复提醒我要将最终的文字稿给她,她第二天的点评时要用到的。好一个尽责、守业的飓风大姐!

离开宾馆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街上,灯火阑珊,我却没有丝毫困意。回到家,对稿子、课件进行最后的完善,当我将最终的四稿以及课件拷贝到优盘里,合上电脑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

5点半起床,再次将稿子检查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洗漱后,便忙赶到车站和硕果老师会合,乘车到武陟会场。

路上和同样找飓风大姐磨稿子的毛莹老师聊天。毛老师说,飓风大姐对她太好了。

我说,怎么个好法?

“从来不着急,不认为我什么都不会……”

我忽然想起去年在种子研训营学习时,在讲台上那个言辞犀利、咄咄逼人的飓风大姐。台上、台下,昨日、今朝,真是判若两人。

会议间隙,飓风大姐见缝插针,给我们谈高年级的共读问题。飓风大姐建议我们读《草房子》和《影之翼》。一本书,一学期的精读恐怕都不够呢。“时间很宝贵。”飓风大姐一直对我们说,“有时间大家就坐在一起,我们可以多聊一会儿。”可是,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话题未曾深入,便需要乘车到学校参观了。

回来的途中我还在想,要不要找飓风大姐继续我们的“共读”話题。我知道,对于飓风大姐来说,她一定是欢迎的。可是,我又实在是不忍心,因为听毛老师说,昨天,飓风大姐也就是只睡了两三个小时。也许,没有了我的讨扰,飓风大姐晚上可以稍早些休息。这样想来,也便打消了去找飓风大姐的念头。

对于工作,飓风大姐是挚爱的,近乎于狂热,一谈到工作便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这就是一个生命的真实,是生命的一种在场。因为在思维模式与表达方法上与飓风大姐的不同,这次开放周稿子的打磨总是磕磕碰碰的,好在有飓风大姐帮忙。

直到我读到了飓风大姐2015的年度叙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姐要将自己重新打碎,零落成土,化为春泥更护花。

飓风大姐是新教育的贵人,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一本书,让我沐浴教育微光

一本书对于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它见证着一种可能,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可能。正是这样的可能,使得我们不再迷惘,即便今日雾霾纠缠,我们依然目光如炬……

从2016年8月21日接到新网师韩老师的电话开始,我便着手准备共读。中间和花王老师交流了几次,并尝试对我负责的“养育孩子”这一章撰写授课稿。

我在网上购买了《夏山学校》《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夏山学校毕业生》等共读书籍,撰写了万余字的备课资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是如此,在3个月的时间里,反复阅读着《夏山学校》,每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游历与涤荡。

对于自由,对于自由孩子的养育,我越发觉是那么的弥足珍贵。虽然我们没有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因为我知道,任何改变都不是等待而来。

于是,我不觉地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一间教室开始,“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我希望孩子们的“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

那天,再次收到韩老师的短信:“齐老师,您好!明晚19:30在新网师课堂恭候您。”我心里暖暖的!我想,这就是新网师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智慧的分享,还有朋友的彼此慰藉。

2016年11月29日,终于在新网师《夏山学校》共读课程中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7:30,在大家

的问候中,我们准时开始了“夏山

之旅”。

可以看出,大家对于阅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书中谈到的一些话题,努力用自己的经历去印证,对于自己尚未觉醒的地方也能够积极进行反思。虽然我一直在注意着授课的时间,努力做到张弛有度,但是,在授课的后半段,时间还是有些紧张,于是不得不及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授课的节奏也有些“手忙脚乱”了。

好在大家都是怀着一颗包容的心而来,21:30,当我们结束授课的时候,鲜花与感谢齐飞,掌声共赞扬一色。于是,几个月的惦念终于暂时画上了一个小小的句号。

我始终认为,阅读是打开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窗,很多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总可以通过作者的记录与思考实现与自己认知的及时对接。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营养的补给。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呆在一间小小的教室,一个封闭的校园,营养的贫乏造成了我们成长中养分的补给不足。因此,读书、思考,特别是集体的共读,更能够帮助我们在“众人拾柴”中,看到智慧的火焰,汲取心灵的温暖。

“我们没有书,也没有金科玉律,更没有权威。我们只有对孩子有信心的少数家长、医生和教师,决心不以错误的干扰阻止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我们也只是卑微的人性真理的寻求者。”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践行。关于“养育孩子”,关于《夏山学校》,更多的智慧在民间,在你我手中,在大家心里,在我们新教育人对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求索之中。

感谢这次难忘的共读之旅!

用“一段课程”“一个人”“一本书”来记录自己一年的经历,似乎有些过于简单。可是,我们的教育生活原本不就是简单、从容的吗?

如果说,这一年自己还幸运地拥有哪些故事,捡拾了哪些美好,也许,下面的这些也可以算作自己生命留下的印迹:

雨滴班开启了“挑战不可能(2)”的征程,“万条成语”的诵读与积累;参加新教育晨诵读本“思与行”的部分编写;我被评为2016年度新教育榜样教师;生命叙事剧《夏洛的网》终于和孩子们相

遇,孩子们自己完成剧本的编写与演出道具的准备、排练,最终将一个隽永的故事化为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依然在“想象节”中创造着,玩陶泥巴、设计门票、创意纸条、拼图大战。

新的学期,我们将继续挑战“万条成语”,做事有始有终;重温“唐诗三百首”,实现温故而知新;完成《影之翼》《草房子》的共读,真正“把一本书活出来”。

我们都是追寻着自己的方向,追寻着那个真正的、不为我们所知的自己……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丰泽园小学)

猜你喜欢
飓风稿子大姐
飓风来袭
臭大姐,香大姐
十大姐随想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揭开杀手真面目
疯狂的“杀手”
浅谈如何撰写电视新闻中消息类的稿子
当“大姐”遭遇“打劫”
“老兵”大姐:程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