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2017-06-06 20:18朱永新
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生命评价课程

朱永新

新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原点,重归生命的本体,向内审视生命的本质,让生命回归自身价值;向外建构教育的场域,筑造生命的精神家园。它是拓展生命长度、锻造人类生命链环的重要基础,是拓展生命宽度、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展生命高度、构筑人类精神高地的根本手段。在操作层面,新生命教育遵循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身体舒展为条件和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石的原则,依托新教育研发的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并且通过其他学科相关课程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实施,以此弥合知识对生命的割裂,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围绕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人经过多年的酝酿与思考,提出了新教育卓越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以生命课程为根基,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作为必要补充。

我们说的新生命教育,即新教育视野中的生命教育。新生命教育作为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恰如一棵参天大树的根系,既为新教育整体课程输送源源不绝的养分,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研究对象。

新生命教育为何会成为新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新生命教育的课程究竟该如何展开?我们将试图回答这些根本问题。

一、 新生命教育的内涵与

特点

(一)新教育对生命的认识

1.不同学科对生命的定义

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是指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所组成的生物体。

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命,是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高度统一体。社会性是人的生命区别与其他物种生命的本质属性。

哲学意义上的生命,则是指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界矛盾运动的产物;同时,生命也是一种主观存在,是认知现实世界的主体。

从心理学、经济学、文学、宗教等其他角度,人们对生命还有着更多定义。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生命是能够自我成长的有机体,教育就是积极促成个体生命自我成长的活动,使人的生命不断丰富、提升,不断趋于完善的活动。教育是生命的事业,教育学就是帮助生命成长的学问。

2.生命的特点

第一,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

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每个生命只有一次,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第二,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

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人的生命发展既受限于外因的影响,同时取决于内因的自我抉择,体现出特有的自觉、自为和创造的特点。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为生命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第三,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

人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潜能和使命,从而自觉地赋予自己有限的生命以充实的内涵,突破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与困境,谋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创造与提升,追寻更高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一个人在努力超越生命的有限存在。

生命的超越性决定了新生命教育应该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帮助师生不断超越当下的自我,不断挑战生命的可能,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自己充分体味人生的幸福完整。

3.新教育对生命三重属性的

认识

纵观生命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肉身的诞生,是生命的自然事实;交往关系的存在,则是生命的社会事实;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生命的精神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理解生命的三个基本向度。所以,新教育把生命理解为具有三重意义上的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在这三重属性之中,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是人的本质属性,离开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人的自然生命就退化为简单的动物属性,不可称其为人。所以,只有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人。这样的生命体,也才是我们认为的完整的人。

(二)新教育体系下的生命教育

人类对生命的认识,经由不同历史阶段而一步步深化。教育对生命的认识也随之有新的发现与理解。

1.生命教育的历史考察

在世界教育史上,全世界第一个以生命教育命名的中心是1979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又译“雪梨”)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EC),该中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机构,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一员,工作重点为预防药物滥用、暴力、艾滋病。目前世界各地每年都有超过350万的儿童接受生命教育中心所提供的课程。

相比较而言,我国生命教育的實施相对较晚。在台湾地区,1997年,有关教育的部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2004年颁布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类选修课程纲要,2006年列入高中选修课程。1996年,香港天水围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公益中学首先在校内推行“生命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在内地,1997年,江苏省泗洪进修学校附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命教育研究工作。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一章中明确提出了“学会生存”和“重视生命教育”等重要理念,我国的生命教育由此获得了国家政策的认可与支持,进入了全面深入探索的全新阶段。

2.新生命教育的内涵界定

归纳起来,生命教育主要有如下三种主要界定:

一是狭义的生命教育。主要指针对生命重大问题开展的教育。如死亡教育、伦理教育、宗教教育、生死教育等。

二是广义的生命教育。它主要是从生命的视角出发,对教育整体进行重新解读与诠释,即生命化教育。其重点在于“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在教育结果上润泽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三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教育。这个向度的生命教育不仅关注生命中的重大问题,教育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还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保全生命、发展生命的技能,从而更加自觉、自主地创造生命的价值。有不少学者是在这个向度上理解和言说生命教育的。

新教育实验也主张从一般意义上的生命教育来理解、研究和实践,既不将生命教育窄化,也不将生命教育泛化。我们从而这样定义新生命教育: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新生命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从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两个重要方向:一方面,各个国家都把目光聚焦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另外一方面,各个国家也都在思考教育如何更好地为人的生命注入力量。

新教育实验,一开始就把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于幸福完整作为自己的重要价值追求。我们于2005年四川武侯年会上正式提出了“新生命教育”和“新公民教育”的课程理念;2008年浙江苍南年会上提出了“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的理想课堂;2009年江苏海门年会上正式提出了“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2012年临淄年会上正式提出“新教育道德人格发展图谱”等等。

今天,我们试图汲取狭义、广义、一般意义的三种生命教育的得与失,通过我们对生命三重属性的界定,力图在这个我们视为教育之根本的重要课程领域,开辟出新生命教育自己的道路。

(一)新生命教育是拓展生命的长度、锻造人类生命链环的重要基础

生命的长度讲的是自然生命存续的长短。

总体上来看,我们的教育对生命的长度缺乏必要的关注。当今社会已是一个科技理性主宰的世界。当下教育往往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向学生传授“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的训练,学生往往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只见知识而不见生命。首先,轻忽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其次,消极生命、遮蔽生命的人群日益增多。再次,生命困惑、生命障碍的问题令人堪忧。

对此,新生命教育主张,学校教育应该把关于安全的知识与技能教给我们的孩子。让师生知道,学会保全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选择。这也是世界生命教育的普遍做法。

同时,新生命教育主张,应该重视师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两性健康,让学生了解关于营养、运动、治疗等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情绪管理、环境适应、压力疏解等方法。

在拓展生命的长度问题上,新生命教育尤其强调新身体教育。

事实上,体育对于一个人的意

义非常重要,现代科学已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体育独特的价值:

1. 体育健身。生命在于运动。身体的强壮,遵循着用进废退的生理规律。

2. 体育启智。人是一个整体。伴随着身体的强健,思维也将随之处于最佳状态,潜在的智慧将由此更容易得到开发和提高。

3. 体育养德。体育课程中所凸显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包含着个体竞争、团队合作,公平追求、对顶峰的向往。

4. 体育强心。体育对人所带来的影响,从生理直接影响着心理。体育对促使人的和谐统一发展,产生着极大的推动力。

5. 体育强国。祖国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更是一群生命的集合体。国民的强壮,本身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成就与实力。

(二)新生命教育是拓展生命宽度、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的宽度,实际上讲的是生命的社会空间问题,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和谐共生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恰恰生活在一个正在被割裂和肢解的空间里。

首先,从人与知识的关系来看。人类创造的知识在以几何级数般的速度快速增加的同时,人与知识割裂,知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成为奴役人的力量。

其次,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地球村”的时代。相反,人与人的疏离感、孤独感更强烈了,人与人的情感联系和深度沟通也更稀少了。

现代教育的危急处境:当教育和生命分离,不仅生命会失去自我实现的价值,教育还会成为残暴的帮凶。

再次,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也使生命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般而言,生命的宽度主要通过养成和交往来拓展,即分别从个体自身与社会互动两个维度、两种路径来构建个体的社会生命,让个体获得社会属性,拓展生命宽度。帮助个体积极拓展社会生命的空间,是教育的重要职责。

所以,针对个体社会生命的发展需要和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困境,我们试图以新生命教育弥合知识与生命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裂痕,通过“生命与养成”“生命与交往”这两个方面,共同构筑个体的生命宽度。

(三)新生命教育是拓展个体生命高度、构筑人类精神高地的根本手段

生命的高度,实际上讲的是生命的精神境界问题。一般来说,人的精神生命主要通过价值、信仰等予以体现。价值和信仰是个体精神生命的两个重要维度,共同决定着个体生命的高度。

2006年,新教育实验明确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其实,这当然也是新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

追求幸福是人类作为一个族类总体的终极目标,正是这一终极目标,激发出人类改造世界的无限激情,牵引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与发展。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一切行为和最终追求的终极目的就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其他一切或者是它的必然附属品,或者是为它本性所有的手段和运用。”费尔巴哈也认为:“生活和幸福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新教育實验所推行的“过一

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本质正是通过教育的积极干预,恢复生活的活力,指向人生的幸福完整,从而实现生命的完整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新生命教育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三重生命的同时关注,教育才可能完整;只有通过对三重生命的共同提升,人们才可能幸福;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生活才能被重新整合为一个有价值的整体,也只有度过这样的生活,人生才能从有限的存在中实现无限的超越。

因此,新生命教育和广义的生命教育不同,它是具体可行的操作,是对教育之空中楼阁部分打下的坚实地基;新生命教育和狭义的生命教育也不同,它是对人的生命的完整关爱。

没有自然生命的前提存在,其他一切都是泡影。

没有社会生命的彼此滋养,人和人都是彼此分散的孤岛,任凭时光的潮水拍打,最终烟消云散。

没有精神生命的卓然屹立,一代又一代人也只是一艘又一艘满载希望出发的船舶,将失去灯塔的引领,只能在茫茫海面上无助地打转,不仅容易遭遇暗礁沉没,甚至在碰撞中可能成为彼此的暗礁。

三、新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展望

新生命教育如何开展?在学校教育中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与现有体育、心理、安全、思品等课程的关系是什么?生命教育的活动与体验课程如何开设?如何通过绘本课、阅读课、电影课、生命叙事剧等课程开展生命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且系统解决的问题。

(一)新生命教育的原则

新生命教育的原则,是我们从事新生命教育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我们特别重视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以尊重生命为根本,重视过程的幸福与完整。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教育中的爱特别关注。教育家夏■尊说过,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其实,真正的爱里本应该包含尊重。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以爱为名,行干预之实,甚至对生命的成长进行控制。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尊重的根本性。如果说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那么如果没有尊重,就等于没有池塘。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命教育中有着丰富的关于身体健康的内容,这意味着食堂、宿舍、医务室的工作人员,都是课程的实施者之一,而这些场所也同样是开展新生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尊重为底色,我们将无法想象这样的新生命课程该如何开展。

2.以身心舒展为前提,吻合生命节律,凸显个性发展。

我们都有经验:一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在紧张恐惧时,都会呈现出紧缩的状态,而在肆无忌惮时,又容易呈现出放纵不羁的状态。显然,这两者都不是理想的生命状态。而我们用“舒展”一词描述我们认为理想中的生命状态,这是指经过引导后,生命个体能够在自由与纪律之间、在动与静之间找到平衡状态,并自如展现。

生命的舒展,既不同于对生命的压抑,也不同于生命的自然呈现。压抑固然不利于发挥生命的潜力,纯粹的自然呈现也会放任自流,是对教育的废弃。新生命教育遵循舒展的原则,就能让每个生命通过一定打磨,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美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从而避免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尤其是一个通常意义上优秀的个体对一般个体的压制甚至控制。

3.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石,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家校合作共育。

新生命教育,需要生命唤醒生命。新生命教育提出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里的每个,不仅指向学生,同时包括教师,乃至父母。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的本质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是共同成长的伙伴。

因此,教育生活中一旦形成这种教师、学生、父母的生命共同体,家校合作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所有教育中的家校双方合作,都会起到“1+1>2”的良好作用。在新生命教育中,家校合作共育这一点则是画龙点睛之笔。生命是完整的,新生命教育因此更是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完整,才能最大意义上体现出效用。因此,和新教育的其他课程相比,所有的新生命课程都更有必要赢得学生父母的支持,都应该在校内和家庭中同时开展、形成互补;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的同时,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借助于“新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项目,将新生命教育的开展场所扩展到家庭之中,创设更多适合于家庭开展的新生命课程。

(二)新生命教育的课程样态

作为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新生命教育是所有年龄阶段都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

早在2004年,我们曾经提出过“新六大行动”(新父母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生命教育、新职业教育、新教师教育、新农村教育),已经将“新生命教育”纳入研究领域,并且提出了新生命教育的五个维度和三级目标。同年,我们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办了全国首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教师高级研修班。课题组成员袁卫星、许新海、陈国安等人当时陆续编写出版了《生命课》《生命教育》《生命

与安全》《班会18课》等教材与读本,供部分学校部分教师使用。十年来,在新生命教育的探索上,我们一直没有止步。在学校尚未开有专设课程的情况下,新教育人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各种课程在探索新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已有课程实践

课程进行着新生命教育探索。如活动课程的体育课程、晨诵午读暮省课程、电影课程、班会课程等等,如主题课程的每月一事、生日课程、生死课程、生命叙事课程等等,以及其他学科的渗透课程等等。

我们对已开展的这些投入少、效果好的各学科新生命课程介绍如下。

(1)新体育课程

体育,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身体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身体教育也同样受到应试的功利化戕害,丧失了教育的丰富内涵,而演变为对身体的简单训练。体育的意义远远没有被我们所认识。

因此,我们所倡导的“新体育”,不是某一种或几种简单的运动方式,而是在充分尊重人的個性特质的前提下,以健康、健壮、健美为三级目标,以身心统一发展为指向、将特质充分发扬为特色的运动课程,是对身体的完整教育。

我们把身体分为健康、健壮、健美三个阶段:健康是指身体无病痛的正常运转。健壮是指身体达到同一年龄的指标上限。健美是指身体能够外在呈现出所拥有的体育精神。健美的阶段,正如《论语》中整整一章记录的孔子身体的礼仪与美一样,美妙的姿态应被诠释为精神的外化。

所以我们提出并努力探索新体育课程,呼吁一场“身体的革命”。如何在新教育学校开展“新体育”?我们有这样几点主张与建议:

一是保证每天运动一小时。二是强调身体的舒展、对自我的挑战与提升,淡化竞技。三是注重体育精神的熏陶与体育文化的提升。四是注意个性,突出特色,提倡综合渗透。

(2)每月一事课程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十大行动之一“每月一事”项目,就是通过习惯养成的途径来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确定人生最重要的12个习惯作为教育主题,从一件小事展开,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主题展示、成果评价等形式,将生命教育贯穿其中。

我们初步确定的十二个主题是:

1月,学会吃饭——节约的主题;

2月,学会走路—— 规则的主题;

3月,让我们种棵树——公益的主题;

4月,让我们去踏青——自然的主题;

5月,学会扫地——劳动的

主题;

6月,学会唱歌——艺术的

主题;

7月,学会玩球——健身的主题;

8月,学会微笑——交往的主题;

9月,学会阅读——求知的主题;

10月,写封家书——感恩的主题;

11月,学会演说——自信的主题;

12月,坚持日记——自省的主题。

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只有通过活动实现生命的觉悟,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发展。借助“每月一事”开展生命教育,是新生命教育尤其是“养成与交往”板块一种很好的体验性学习方式。

(3)晨诵午读暮省课程

“晨诵午读暮省”不仅是新教育倡导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模式,是我们的传统课程之一。

新教育晨诵和其他晨诵不同,通过心灵进入诗歌营造的情境,从而出现生命在场的叩击。

午读正是以共读的方式开展新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

暮省是指师生、甚至学生父母在完成一天学习和工作后,以不同的方式如口语交流讨论、日记、随笔等,对一天的生活进行回顾展望、思考与反省。

“晨诵午读暮省”课程让师生度过张弛有度的完整一天,新生命教育也这样通过一天又一天的积累,最终呈现出生命的变化。

(4)电影课程

在新生命教育的实施上,电影课程有着先天优势:借助于电影艺术的综合性,每一部精彩的电影都必将综合着戏剧、美术、音乐等多方资源,营造出活灵活现的情境,将受众带入其中,深度体验,润泽生命。

(5)班会课程

无论是以学生父母为对象的相关培训,还是以学生重大问题为对象的深度讨论,或者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清明节,以及相关社团活动等,都可以在班会课的时间里,以课程的方式进行“少而透”的实施,让新生命教育从各个层面切入,积极引领着大家的成长。

(6)生日课程

它一般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开展。老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己对学生的殷切期望,精心挑选出吻合学生特质的诗歌、故事,对诗歌、故事进行修改,将学生的姓名植入其中,并选用学生照片、精心配上背景音乐制作PPT,将学生的生命与音乐、美术、文学等融为一体。在学生的生日当天,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诗歌、讲述故事,作为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学生。

(7)生死課程

生死课程就是要让人在健康时,就真正懂得“向死而生”的意义,知道死之必然,生之不易,生之幸福,生有价值,生有意义。

对于孩子开展生死教育,其意义同样十分深远。首先,可以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其次,可以建立正确的生死观,积极向上地过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再次,可以理解并实施临终关怀。

(8)生命叙事课程

生命叙事课程主要分为班级叙事、生命颁奖和戏剧展演三大部分呈现。这个综合课程应该如何开展,我们在2014年的年度主报告《艺术教育“成人之美”》中进行过详细介绍。生命叙事课程是一个具有丰富艺术元素的综合课程,与此同时,从命名到内容都显示出它也是新生命教育的一个实施途径,是一种重要的新生命课程样态。

2.新生命教育未来的课程样式

开设专设课程,以使学生在专人指导下,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生命问题进行较全面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对策,是开展新生命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1)专设课程的特点

新生命教育专设课程是以学生生命为原点,以其生活为主线而组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是生活性。生活是生命的动态存在,生命在生活中成长,生活是生命的根基。所以,本课程遵循师生生活的逻辑,基于生活,在生活中,为了生活。基于生活,是指以学生生活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在生活中,是指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生命教育课程的主要源泉,在教师引导下体验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为了生活,是指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最终使他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此,新生命教育课程是一种生活课程。

二是综合性。新生命教育课程以师生生命发展为圆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围绕学生生命发展中的生活问题组织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涉及到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政治、体育与健康、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多学科的整合,涉及到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禁毒教育、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多个主题内容的整合,是一门多主题、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三是实践性。新生命教育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授,其教与学的逻辑是实践性的,是一门以社会生活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性课程。课程形态主要是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或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掌握生命保护的技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判断、体验他们自身的经验,或在影片欣赏、角色扮演之后,获得生命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本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在活动中感悟生命,在活动中建构生命。

四是生成性。生命不是预设的,是在生活中不断生成的。新生命教育课程基于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以学生生活为核心组织内容,因此,随着生活和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组织和调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随着不同的生命发展阶段的需要,以及不同阶段所面临的生命问题组织相应的内容,使新生命教育内容随着年龄阶段的发展呈现螺旋上升的形态。生成性还体现在课程实施上,教与学都是动态的,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课程是开放的,一切有利于生命成长,为生命提供滋养的内容,都可以列入新生命教育的课程,或成为新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

(2)专设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围绕着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理念,通过新生命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成为最好的自己。具体要求为:

一是珍惜生命(健美的身体):

认识生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敬畏自然生命。掌握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知识、技能,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预防各种可能的生命伤害事件的发生,不自杀和伤害自己生命,也不杀人和伤害其他生命。

二是热爱生活(积极的生活):

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保持积极心态,与他人健康地交往,勇敢地面对挫折,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遵循社会公共规则,同情和关心弱势群体,具有社会公德、正义感和责任心。

三是幸福人生(幸福的人生):

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合理规划人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具有生命超越性,激发生命的潜能,直面生死,超越死亡,追求生命的崇高与伟大;超越“小我”,关心国家、社会和人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

分类目标:把“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按照“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行为与能力”三个维度加以分解,具体表现为:

一是情感与态度:珍爱生命,欣赏生命;积极生活,自信向上;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信仰;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二是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活和生存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认识社会规范,具有与他人健康交往知识和技能;具有规划人生的知识與技能。

三是行为与能力:具有保护生命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够合理规划生涯、选择职业,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阶段目标:根据新生命课程的总目标和幼儿园、中小学生生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别确定幼小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新生命课程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一是幼小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安全健康生活的常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学会与老师、同学、家人的交往,形成积极、开朗、乐观的性格;能够形成对自我的初步认识,发展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个性特征。

二是初中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能够对人生有一定的思考,有着初步的人生规划,确立人生的目标。

三是高中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掌握应对生命危机的知识和技能,增加生命的抗挫能力;养成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超越生命的局限;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养成公民需要的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能够突破自我,具有民胞物与的胸怀以及宽广的人类情怀,谋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专设课程的内容

专设课程的研发,也是我们近些年来的重大工作之一,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生命教育围绕“珍惜生命——安全与健康”“热爱生活——养成与交往”“幸福人生——价值与信仰”三大板块来展开课程内容,并将其细分为“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养成”“生命与交往”“生命与价值”“生命与信仰”六个领域。根据课程的六个领域,遵循横向展开、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的原则,将六个领域细化为十四个学习模块,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和发展需要,设计相应的课程主题。

第一,“生命与安全”领域。

“安全与健康”领域,主要包括居家安全、校园安全、社会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两性健康等6个模块。居家安全方面,应让学生在了解居家安全常识外,重点掌握居家如何防电防火、防盗防抢,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及确保上网安全。校园安全方面,应让学生在了解校园安全常识外,重点掌握在校如何确保游戏和运动安全,防止和应对校园暴力、疾病传染及其他意外。社会安全方面,应让学生在了解社会安全常识外,重点掌握交通安全、野外安全,学会应对自然灾害、暴力恐怖。身体健康方面,应让学生在了解身体器官、生长发育、疾病危害等基础上,重点掌握营养、运动、治疗等对健康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药物,如何对待吸烟与饮酒等问题。心理健康方面,应让学生在了解情绪、性格、压力等基础上,重点掌握情绪管理、环境适应、压力疏解等方法。两性健康方面,应让学生在了解生命孕育、两性区别、青春发育等基础上,重点掌握正常异性交往、应对异性骚扰、防止两性行为等方法。

这个领域,在把安全教育作为前提的情况下,我们将重点关注新身体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第二,“养成与交往”领域。

“养成与交往”领域,主要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等四个模块。学习习惯方面,应让学生在尊重教师、认真学习基础上,学会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生活习惯方面,应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锻炼习惯、劳动习惯,并学会自我管理。我与自然方面,应让学生在了解生命现象、生命起源基础上,认识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学会绿色生活。我与社会方面,应让学生在了解生命诞生、父母养育基础上,学会理解尊重,懂得孝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应让学生在了解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公共生活基础上,掌握选择良师益友、应对同辈压力、提升社交能力的方法。

在这个领域,在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新养成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第三,“价值与信仰”领域。

“价值与信仰”领域,主要包括生涯规划、价值追求、人生信仰、生死考量等四个模块。生涯规划方面,应让学生在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兴趣特长基础上,养成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做好生涯规划;应让学生发挥自我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弥补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成长途径,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个体发展。价值追求方面,应让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基础上,学会做出负责任的决定。人生信仰方面,应让学生拥有一个崇高的精神生活空间,为他勇敢地生活下去提供勇气、提供必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生死考量层面,应让学生在了解生命由来、生命成长、生命归宿基础上,了解死亡现象,懂得临终关怀,学会向死而生,并在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基础上,成就人生。

这个领域,在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新生涯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上述内容,是我们正在抓紧编制新生命教育专用教材。我们计划三年完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套24本教材,其中包括学生用书、配套音像资源包和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多方面。

在专设课程的课时安排上,我们建议每学年36课时,每学期18课时,每周1课时。可通过整合课外活动、综合实践、班会、专题课程后,放在地方与学校必修课程版块(因为每个学校都有16%~20%的课时空间),在这个课时空间内,可以保证每周都开设新生命专设课程。

(三)新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生命教育中,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认知的方式,体验的方式,实践的方式。

从认知的方式来看,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阅读。通过教材、文学作品、影视等不同读物,告诉学生关于生命方方面面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体验的方式来看,则更多采用创设情境的手段。把生命引入某种具体的情境,让人对生命有更加直观、更加直接的真切感受,突破简单的认知层面,达到知、情、意、行合一,带动师生的自我内省。

从实践的方式来看,最好的实践是社会活动。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资源和特点,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

但是,新教育实验认为,遵循“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的一贯追求,新生命教育也同样在知识与生活和生命发生共鸣时,才是成功的、真正的新生命教育。

(四)新生命教育的师资培养

在目前新生命教育還没有列入国家课程、学校普遍没有专设教师的情况下,建议由班主任协调相关学科教师分章节进行教学,如“安全”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教学,“健康”由校医、体育教师及心理教师教学,“养成和交往”由班主任及心理教师教学,“价值和信仰”由思品老师教学等。也可以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根据兴趣和特长进行相关专题的教学。

我们将以海门新教育培训中心、新生命教育研究所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尤其是在高校资源方面诸如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以及台湾、香港有关学术院校,加强对新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一方面抓紧开展新生命教育专任教师、兼课教师的在职专项培训;另一方面尝试和师范院校联合培养新生命教育专任教师。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课程都离不开教师。而新生命教育对于师资的需求,不同于一般课程对于师资的需求,因为,它实质上首先是对生命范本的需求。

(五)新生命教育的评价方式

所有的评价都发生在教育阶段性结束之处,却直接影响、强力反推着教育过程中的开展。对新生命教育而言,也不例外。新生命教育评价是促进学校新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旨在判断新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改进学校的新生命教育工作,最终促进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1.新生命教育的评价原则

第一,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新生命教育评价包括对学生与生命有关的学习方式、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以及行为表现的评价,对教师生命教育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的评价,对学校新生命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这些不同方面的评价分别包含若干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者可以通过对新生命教育的不同方面、环节进行单项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但由于生命发展的整体性,新生命教育评价也具有整体性,任何割裂开来的单方面的评价都不足以表示生命发展的状况和新生命教育的成效,因此,评价者需要对学校新生命教育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

第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新生命教育评价的作用主要在于调节和改进学校新生命教育的实施状况。评价必须在各种新生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以教师和学生在新生命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为主要的评价内容;评价要充分考虑各个学校、教师或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为改善学校新生命教育实施状况提供依据。各学习阶段的终结性的评价结果要成为下一阶段新生命教育计划的起点。

第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为了对新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和实际成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但是,新生命教育评价更要关注课程的整体实施情况和师生生命发展的整体质量,关注师生在新生命教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思想反省,及其认识、分析和解决生命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所以,新生命教育评价更重视运用描述、评析和指导等方法对

课程实施的整体状况及师生生命发展的综合水平作出定性的评价。

2.新生命教育评价的内容和

方法

第一,对学生生命发展状态的评价。

依据新生命教育的总目标与分目标,各年段的评价指标与内容标准的要求相一致。同时,遵照新生命教育的评价原则,以综合性、形成性和定性评价为主,采用观察、谈话、描述性评语、成长记录袋、情境测验等评价方法。

评价者可指导学生在新生命教育活动中记录各自的参与状况、感受与收获,使之成为一项评价依据;评价者还可以采取情境测验方式,让学生对虚拟的生命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第二,对新生命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

对新生命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既要重视新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体质量,也要重视学校其他课程对新生命教育的渗透,形成整体的新生命教育实施系统。

评价者要对新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资源的开发、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活动的设计等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参照以下的标准: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将新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资源了解生命问题,并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获取有关新生命教育的信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与同学、教师、心理辅导专家、生命研究专家等相关人士就生命问题相互沟通,并为解决生命问题互相协商合作。

第三,对学校新生命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

学校要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负责新生命教育的计划、实施、协调和评价;学校要通过一定组织形式保证学生、家长、学校教职工和领导,以及社区代表等共同参与学校新生命教育建设,并对学校新生命教育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各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明确规定本学期新生命教育的目标、实施方式、时间安排、评价手段和指标等内容,统筹规划各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班团队活动中的新生命教育内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日常评价包含新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班团队活动过程中对新生命教育的实施进行评价;学校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接受新生命教育的培训给予支持并努力创造条件;学校向全校师生提供足够的新生命教育教学资料、设备和场所,并且保证师生便利而有效地加以利用;学校与家庭、社区、政府部门,及其他教育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共同开展新生命教育活动;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媒体向社会宣传新生命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并鼓励广大师生向社会各界宣传各种保护生命的行动;学校及时向全校师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发布有关学校生命建设最新进展的信息。

从本次年会开始,在新生命教育领域,我们要开展以下工作:设立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全面负责新生命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国内外生命教育比较研究、实践研究、课程开发研究等。开发新生命教育教材,努力使之成为国内最具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生命教育教材,在新生命教育实验学校推广使用。建设新生命教育资源网,形成开放、灵活、快捷的新生命教育网络平台。开展新生命教育教师通识培训,提高各学科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重点提高班主任的生命教育指导能力。建立一批新生命教育实验学校,以实验研究的方式引领中小学校新生命教育的实施工作,有效推进新生命教育。

结语:金堂宣言

2015年7月,新教育人欢聚天府花园水城金堂,以新教育人十多年的生命体悟,燃起新生命教育的熊熊火光,围绕着让知识具有生命的温度,围绕着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围绕着让人们幸福完整地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达成如下共识:

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般的存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

我们认为,完整的生命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由此构成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构建出生命的长宽高。

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是锻造人类生命链环的重要基础。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精神生命之高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构筑人类精神高地的根本手段。

新生命教育,即新教育课程体系下的生命课程,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为此,我们必须以尊重生命为根本,重视过程的幸福与完整;以身心舒展为前提,吻合生命节律,凸显个性发展;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石,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家校合作共育。

为此,我们已探索十多年,以“新体育”为起点,创造性地研发“每月一事”“生日课程”“生命叙事课程”等课程,并提出新生命教育的基本主张。

为此,我们致力于研发新生命专设课程,将用一套完整性、连贯性、层次性兼备的教材及资源,与已有课程相互配合,搭建完整的新生命课程架构,有机渗透、共同推进。

我们认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新生命教育教师,应该富有生命意识,充满生命活力,以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润生命;教师、学生、学生父母是共同成长的伙伴、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但又是人类整个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我们关切每个鲜活的生命,并由此关注着民族的未来与人类的前景。

只有这样,我们培育出的一群又一群孩子长大后,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就是新教育的彼岸。

所以,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相信,新教育人将拥有健美的身体、积极的生活,幸福的人生;我们相信,新教育人的生命将拓展得更长、更宽、更高;我们相信,在追寻新教育梦想的路上,我们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坚信,并坚持不懈地行动着!

致谢

本文的写作是新教育团队协同攻关的成果。

本文由我拟定基本思路、框架,并与袁卫星先生、童喜喜女士、卢锋博士、余国志博士、孙卫华博士等组成写作小组,在研读文献、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各自分别拿出初稿,互相对各种初稿提出评论与建议。

期间,我们多次请教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新教育研究中心严文蕃主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终身教授)、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许庆豫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张荣伟教授、江西师范大学何小忠博士、新教育研究院的许新海博士、李庆明博士以及成尚荣先生、叶水涛先生、李镇西博士、王雄先生、黄明雨先生、许卫国先生、祝禧校长等,同时在苏州新教育研究院和海门新教育实验区分别召开了新生命教育专题研讨会、新生命教育开放周,承蒙参与者提出了许多珍贵的思想与宝贵的建议,经过前后共计二十余次修改,最后由我合成定稿。

特此说明并感谢所有为本文做出贡献的专家朋友和新教育

同仁。

(作者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苏州大学)

猜你喜欢
生命评价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