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仍十分普遍,大班额存在着学生数量多、差异大、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何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大学生“爱学”、“乐学”、“真学”、“真会”、“真懂”、“真用”的教学目标,众多专家和老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近年来,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成为了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各界关心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通过探讨学习小组层面的学习共同体建设,认为学习共同体教学是破解高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目前高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学习共同体;思考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政課大班额教学仍十分普遍,大班额存在着学生数量多、差异大、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何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大学生“爱学”、“乐学”、“真学”、“真会”、“真懂”、“真用”的教学目标,众多专家和老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近年来,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成为了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各界关心的重要课题。学习共同体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体。作为理念,它指共同体精神;作为实体,在课堂组建学习小组是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载体与重要形式。笔者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探讨学习小组层面的学习共同体建设,认为共同学习体教学是破解高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对促进高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思政课践行学习共同体教学的前提
1、正确领悟高校思政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思路
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在学习共同体中,一个核心的观念是提高共同体的集体知识,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习者个体的学习。
2、有效践行学习共同体教学必须保证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高效的课堂能充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只有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大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要运用相似性原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相似的联系、相似的学习和相似的创造,产生相似的经验、相似的感受、相似的生活和相似的知识,并在获得相似的知识上进行自主探究。
3、有效践行学习共同体教学必须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权
实施课堂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所有思政课及相关专业课的教师都要相互开放课堂,保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体会到自身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2 高校思政课践行学习共同体教学的组织
1、原则。一是共同学习体结合思政理论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科学合理、取舍等当的规划课堂主体教学内容。坚持课堂主体教学内容与教材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切实让学生真学到知识、真学会知识、真懂知识、真会用知识。二是共同学习体要结合大学生发展需要。大学生是教学服务最大的消费群体,为大学生和谐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是发挥教学的根本宗旨。从发展属性看,它是大学生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从发展范围看,它是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发展;从发展内容看,它是学生的德、智、体、美诸因素的和谐发展;从发展时序看,它是人生连续不断的各个阶段的和谐发展。根据大学生和谐、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求。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实施,让学生逐步发展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践者。
2、形式。“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首先要确定恰当的形式组建不同规模、类型、层次的学习小组。根据大班额特点和满足学生多元需求,通过观察、课堂提问、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大班额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性格特征进行评估,依据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组建多元化课堂学习小组。同时组建道德自律共同体、心理辅导共同体、志愿者共同体等课外学习共同体以及网络学习共同体。如此,一个班级可以有多种类型、规模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并存,一个学生除了课内固定的学习小组,还可参加多个课外小组。多种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突破传统学科、课堂的限制,拓展学习时空,充分利用、挖掘大班额学生的差异资源,为不同特长、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和发展机会,使他们既展示、开发自身的优势潜质,又吸收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满足大班额大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
3、规程。学习共同体规程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是活动时间规程。包括发动期:(上学期末到本学期第一周)阐述意义、粗略分析、争取认同。起动期:(第二周)组建小组、安排座位、制度成文。正式运行期:(第三周到第九周),过程监控、适时引导。调研期:(第十周)进行问卷、座谈、效果评估,并视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期:(第十周到第十六周)。二是明确规范。规范包括常规和应本堂课要求的即时规范两种。对规范的制定和修正要求引导和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后确认,两种规范都要明确、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
3 高校思政课践行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运行
1、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与形式。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学习小组更注重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和一定的挑战性,注重将当代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热门话题、科研课题和新闻焦点等引入学习之中,这些内容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探究心理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小组活动形式应丰富多彩,如小组作业检查、同桌交流、前后排讨论、课堂辩论以及在课外合作开展的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社会服务等。多种合作形式有助于扩大学习范围,拓展活动空间,丰富大班额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化学习内容,养成团队意识与共同体精神。
2、把握合作时机。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把握合作时间。从教学内容上看,当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当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相联系时,可组织合作,强化理论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融通;当部分学生对某一内容有特别兴趣,需要加以拓展、深化时,可以进行合作。从大学生学习进度来看,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有: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时,或存在认知偏差时;当需要把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时;当大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或解答开放性题目时;当学习任务较复杂,需要分工协作时。对于合作持续的时间,可根据学习内容的情况而定。对于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理解,可组织合作讨论15分钟左右;对于复杂、开放问题的讨论,可持续一节课;对于研究性的课题,需要经过调研、撰写报告等环节,可持续一月甚至一学期。
3、选好组长和强化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日常管理。组长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直接关系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各组推选组长1名,负责课堂纪律管理及组员的表现;设记录员1名,负责记载学习共同体主要观点、合作学习成果和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激励性评价成绩;学科设学科理事1名,负责收集各成员自学生成的问题并组织讨论,推荐组员展示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成果,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组织帮扶学困生等。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实施学习共同体,既是对传统教育文化的超越,又是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诠释。在学习共同体内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鸣,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仅统一了学生共同发展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以提高,良好习惯得以形成,美好人格得以健全。
作者简介
史要防,曾用名史铠逢,男,汉族,河南濮阳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