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鹏,宋 戈, 2※,黄善林,陶军德,徐四桂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2.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819)
·热点问题·
农户认知视角下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湖北省京山县为例
滕 鹏1,宋 戈1, 2※,黄善林1,陶军德1,徐四桂1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2.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819)
研究目的:对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农户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地流转决策,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2)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中,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向往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农户,更愿意流转农地;(3)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认为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较弱。研究结论:(1)主动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在经济预期上对流转农户进行合理的补偿;(2)鼓励农业大户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新的技术和耕种方法,并积极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转移;(3)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高效、公开、便捷的就业信息平台,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4)健全农村农地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农村土地处置管理平台,对农地撂荒等不良现象从法律层面上严格限制。
农户认知 农产品主产区 农地流转意愿 Logistic回归模型 京山县
农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合理的农地流转不仅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新型城镇化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农分散经营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地流转的进行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为此,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的流转,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以及部分农民的自发需求下,农村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呈现着不同的速度和规模。农户作为农地流转主体,其流转的意愿是农地流转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2],因此,研究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私有制国家一般使用土地交易这个概念,使用农地流转的比较少[3]。国外学者对农地交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地交易的状况、方式和影响因素研究。由于土地私有化的改革,土地权利的分割所导致土地细碎化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使得东欧国家以及印度的农地交易市场并不活跃[4-5]。基于效益和风险的权衡,北美国家农地交易方式主要以土地租赁为主[6]。对于农地交易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认为农地产权制度和交易费用是阻碍农地交易的最主要影响因素[7-8]。
国内学者对农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地流转的绩效以及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动因研究,一般认为农地流转能够促进稻农技术效率[9]、农业生产效率[10-11]以及社会、生态、经济效益[12]的提升; 而产权和制度因素[13]、社会养老保障水平[14-15]、农村劳动力转移[16]、农户主体特征[17-18]等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或负向的驱动作用。目前,尽管学术界针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是从认知视角来研究特定主体功能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研究却比较少见。因此,文章基于《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以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为例,通过分析农产品主产区农地流转的现状,并运用计量模型揭示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心理认知因素,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农业政策和惠农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为实现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增产增收以及国家农产品安全保障战略提供有效的建议。
1.1 研究区概况
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是荆门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大洪山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岗地以及平原为主,农业种植结构多样。京山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光照充足,由于地处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土壤肥沃,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地流转条件优越,农产品以水稻为主,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耕地面积10万hm2,是我国优质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2012年,京山县被定位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对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
1.2 数据来源
该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年课题组对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实地抽样调查。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农村区域状况以及农户主体特征与湖北省乃至我国中部其他农产品主产区有很大的同质性,因此,京山县的农地流转对其它农产品主产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样本区域主要包括京山县的14个镇,根据镇的大小,在每个镇随机抽取1~2个行政村,采取与农户直接访谈和填写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21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问卷有效率为91.7%。
通过统计收回的有效问卷,发现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有农地流转意愿的农户有103户,占样本总量的50.7%,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有54户,占样本总量的26.6%。
2.1 户主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有效农户样本203户,农户分化类型差异较大。其中兼业农户最多,占样本总量的70.0%,纯农户占样本总量的18.7%,非农农户占样本总量的11.3%; 被调查农户类型男女比例相当,男性占55.2%,女性占44.8%; 平均年龄为39.84岁,年轻劳动力比例较大; 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主要是初中及其以下为主,占样本总量的86.70%,基本已婚; 农户家庭平均拥有耕地数量0.65hm2,单位耕地平均投入为467.92元,平均纯收益为808.67元。
2.2 农户认知情况分析
从认知心理学理论角度出发,人们的理性认知决定其偏好,进一步又指导其行为和决策[19-20]。本次调查充分、有针对性的访问了农户对生活认知、非农就业认知、农地制度认知以及农地流转市场认知情况。调查表明,农户生活认知方面, 94.1%的农户认为务农收入太少对其生活影响很重要; 51.7%的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表现为偏高。可见,农产品主产区农户收入中务农收入占很大的比例,家庭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并且农业比较效益高,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期望偏高。
非农就业认知方面, 78.3%的农户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态度表现为期待; 67.5%的农户定居城镇的意向比较强烈,不愿意定居城镇的农户比较少(32.5%)。可见,当农户有机会进入城镇并且能够获得比农业更高的比较利益时,农户会选择放弃农业经营,将农地流转给农业种植大户,进城务工。
农地制度认知方面, 52.7%的农户对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了解程度主要表现为听说过,了解一点; 49.3%的农户认为近一次土地调整不合理; 对于“法律是否规定农户拥有的耕地承包期内不得调整”这个问题, 74.4%的农户认为没有规定; 69.5%的农户认为自己拥有的耕地产权不安全; 60.6%的农户认为本村对农户耕地撂荒无限制; 81.8%的农户认为,若能拥有城镇户口,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社会福利,则愿意流转土地; 86.2%的农户认为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对农地流转影响重要。可见,农户对农村农地制度整体认知程度偏低,并且对土地承包权频繁调整导致的产权安全问题感到排斥,土地作为农民安身立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前提下,农民不会轻易转出自家的土地[21]。
农地流转市场认知方面, 80.3%的农户认为有合法的流转合同很重要; 55.7%的农户认为所在村对外交通便利; 88.3%的农户认为农地转入费用较贵或非常贵。可见,农产品主产区农户对农地流转市场认知程度较高,而且,种田能手及经营大户希望通过转入土地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因此,农产品主产区农地流转主要是以转入农地为主,农地流入租金高于转出租金。
以上分析表明,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其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农户对农地流转的心理认知水平,是其农地流转行为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实现农地流转,应该充分考虑农户对农地流转的认知状况和真实想法。从认知视角来探讨京山县农户流转农地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产品主产区农地流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1 模型的选择
研究所选的因变量是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即农户愿意或不愿意流转农地,这是一个定性的二分变量,而统计学中的Logistic模型正是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一种回归分析方法,其因变量的取值只有两种情况,当农户愿意流转农地时,取值为1,不愿意流转农地时取值为0,该模型是研究微观个体意愿、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最理想、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22],因此,该文选择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来研究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
Logistic函数的基本形式为:
式中,p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概率,当p=1时,表示农户愿意流转农地; 当p=0时,表示农户不愿意流转农地。α为常数项,Xi为自变量,表示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βi为Logistic回归的偏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Xi对因变量Y影响程度的大小。
3.2 变量的选择
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而农户认知水平的差异是农户是否做出农地流转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该文基于有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和调查样本情况,选取了农户特征变量和农户认知变量作为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自变量,其中农户特征变量包括户主特征和家庭特征2个维度,农户认知变量又细分为农户生活认知、农户非农就业认知、农户制度认知以及农户土地流转市场认知4个维度。具体变量的解释及赋值见表1。
3.3 模型的检验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该文选取了18个自变量因子。但是,考虑到多个因子之间会存在共线性问题,导致最终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和失真,笔者运用spss19.0中线性回归方法,发现因子之间存在中等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分析中,采用容忍度(<0.1为严重多重共线)、方差膨胀因子(>5为严重多重共线)和条件指数(30~100为中等共线)来检验自变量的共线性,该研究结果显示,各自变量容忍度的最小值为0.721,方差膨胀因子和条件指数的最大值分别为1.386和75.729。。针对因子之间的中等共线,该文选择向后筛选法进行回归分析,以解决因子之间的共线问题。结果见表2。
表2中,-2Loglikelihood表示模型的拟合优度,其值越大,表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越好,该文的-2Loglikelihood=240.587,模型通过了似然比检验,说明模型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土地的流转意愿显著相关,Cox&SnellRSquare和NagelkerkeRSquare是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紧密程度,其值越大,模型的整体拟合性越好。Cox&SnellRSquare和NagelkerkeRSquare值表明了模型的整体拟合性相对较好。HLTests值也表明了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能够用来分析问题,而且Sig.=0.000,模型整体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综上所述,所选二元Logistic模型能够很好地用来分析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问题。
3.4 计量结果分析
从模型分析结果中可知,农产品主产区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性因素主要有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 农户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态度; 农户是否愿意永久定居城镇; 农户对农地撂荒有无限制的认知; 农户对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性的认知。其中农户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态度; 农户是否愿意永久定居城镇这2个影响因素在1%水平上极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农户对农地撂荒有无限制的认知,农户认为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对农地流转影响是否重要,这3个影响因素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而其他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影响因素,根据模型系数值(B值)的判断,其与预期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
表1 变量的定义和预期分析
类别变量名称代码赋值及变量定义预期分析户主特征户主年龄X1单位:岁-户主受教育程度X2单位:年+/-家庭特征家庭劳动力人数X3单位:口+家庭农业纯收入X4单位:元+农户生活认知您对务农收入太少的态度X5不重要=1,一般=2,重要=3+您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X6低=1,一般=2,高=3-农户非农就业认知您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态度X7不期待=1,一般=2,期待=3+您是否愿意永久定居城镇X8不愿意=0,愿意=1+农户农地制度认知您对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了解程度X9没有听说过=1,听说过,但不了解=2听说过,了解一点=3+您对近一次土地调整的评价X10不合理=1,无所谓=2,合理=3+/-您拥有的农地是否规定承包期内不得调整X11没有规定=0,有规定=1+/-您认为拥有的农地产权是否安全X12不安全=0,安全=1+您认为本村对农户农地撂荒有无限制X13无限制=0,有限制=1+若能拥有城镇户口,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社会福利,您是否愿意流转土地X14不愿意=0,愿意=1+您认为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对农地流转影响是否重要X15否=0,是=1-土地流转市场认知您对农地流转费用的评价X16非常便宜=1,便宜=2,一般=3,较贵=4,非常贵=5-您所在村对外交通便利程度X17不便利=1,一般=2,便利=3+您认为农地流转合同对流转是否重要X18否=0,是=1+ 注:“+”号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正向的影响预期;“-”号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存在负向的影响预期
表2 农地流转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变量代码BS.EWalsdfSig.Exp(B)X1-0.0040.0400.00910.9250.996X2-0.0270.0740.13910.7090.973X30.3160.2212.04510.1531.371X40.3160.3051.07910.2990.729X50.7460.5082.16110.1422.109X6-0.6440.2655.89410.015**0.525X70.9030.3217.88610.005***0.405X81.0820.3738.42910.004***0.339X90.0750.2530.08710.7680.928X100.1820.2110.74410.3881.200X110.5270.4101.65110.1991.693X120.3240.3710.76110.3830.723X130.7650.3355.21410.022**2.150X140.8710.4410.84810.3570.418X15-0.4920.5343.89710.048**0.612X16-0.1090.2170.25210.6161.115X170.2290.2390.91910.3381.258X180.0620.4370.02010.8861.064常量2.0792.8160.54510.4607.995 -2Loglikelihood=240.587;Cox&SnellRSquare=0.182;NagelkerkeRSquare=0.243Sig.=0.000;HLTests:χ2=4.951;Sig.=0.763 注:表中**、***分别表示5%和1%水平上显著
(1)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X6)属于农民生活认知范畴,其系数为负,且在0.15%(<5%)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高对农地流转存在着负向的影响。京山县作为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条件好,农业经营优势明显,规模效益增长空间大,能吸引更多的年轻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加上国家对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各项补贴覆盖较全面,农户对农村生活未来预期程度较高,不愿意将承担着就业、生活和养老保障功能的农地轻易流转。调查发现,京山县405个行政村中,有15%左右的行政村属于富裕村庄,农户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代、观光、立体农业, 2015年,京山县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484 5万元。由此可见,在现代农业规模效益的刺激下,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提高,农地流转意愿相对下降。
(2)农户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态度。农户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态度(X7)属于农户非农就业认知范畴,其系数为正,且在0.5%(<1%)水平上非常显著,表明农户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认知水平越高,越愿意流转自家农地。根据调查,京山县人口6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包括兼业)44.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6.3%,人多地少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农地的规模经营,而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是第二代农民,从代际差异视角看,二代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更容易接受非农就业技能培训,就业灵活,能很快适应城市生活[18]。因此,相比农村小农经营,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对农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对于那些家庭劳动力少,有非农经验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就业,农地流转意愿强烈。
(3)农户是否愿意永久定居城镇。农户是否愿意永久定居城镇(X8)属于农户非农就业范畴,其系数为正,且在0.4%(小于1%)水平上非常显著,表明农户在城镇永久定居对农地流转有很大的正向影响。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地区都降低了落户门槛,尤其是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医疗卫生以及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的不断推进,许多从事城镇非农就业的农民工开始逐步落户城镇,这就断绝了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后路,而这部分农户倾向于长期流转农地,农地流转意愿强烈。
(4)农户对农地撂荒有无限制的认知。农户对农地撂荒有无限制的认知(X13)属于农户农地制度认知范畴,其系数为正,且在2.2%(<5%)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认为农地撂荒有限制对农户农地流转有正向影响。调查发现,样本中有70%的农户为兼业农户,并没有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经营,这些农户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其它非农工作,在其家庭劳动力不够充足而且弃农机会成本低下的情况下,其选择撂荒也不愿流转农地。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土地权属关系不明确,农户对农地制度认知水平比较低,农户在享受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同时,忽略了经营农地的责任。
(5)农户对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重要性的认知。农户认为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对农地流转影响是否重要(X15)属于农户制度认知范畴,其系数为负,且在4.8%(<5%)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认为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对农地流转影响越重要,越不愿意流转农地。京山县作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国家对京山县给予了大量的农业政策扶持,而且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农户能够享受到农村集体合作社给与的经济福利。调查发现,京山县农户利用耕地的各项补贴平均1 880.1元/hm2,对农机购置综合补贴资金达到原购置价格的45%。政府以及村集体对农户的农业补贴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3],但是,也会使农民产生惜地情结,减少土地市场供给,同时,转出户会将补贴作为转出土地租金的一部分,提高转入农户的转入租金成本,因此,农业补贴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农地流转的意愿。
该文基于二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农户认知视角探讨了农产品主产区湖北省京山县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农户调查样本分析可知,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是否愿意流转土地,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理性选择的结果,农户自身的信念和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模型分析可知,农产品主产区京山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性因素主要有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 农户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态度; 农户是否愿意永久定居城镇; 农户对农地撂荒有无限制的认知; 农户认为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对农地流转影响是否重要。基于以上结果分析,该文提出了促进农户农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1)农户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往的研究大多数忽略了农户认知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此,为了推进农村农地流转顺利进行,必须加大对农户心理认知的探讨,重视农户的利益和诉求,在经济预期上对流转农户进行合理的补偿,同时,基层政府部门应对农户进行农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积极听取农户的意见,以期从思想上破除农户农地流转的障碍。
(2)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程度属于农户生活认知的范畴。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预期是基于农业经营成本效益的衡量。政府应从农户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要鼓励农业大户在农业生产中引进新技术和耕种方法,发展现代化的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户对农村未来生活的预期; 另一方面也要对那些没有能力实现规模经营、以小农经营为生计的农户,通过发展地方经济,为其创造非农就业渠道,正常、有序地引导其就近非农就业,提高这些农户非农就业生活预期。
(3)农户对城镇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的态度,农户是否愿意永久定居城镇属于农户非农就业认知范畴。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高效、公开、便捷的非农就业信息平台,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同时,积极推进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使农民工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和待遇,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农户对农地撂荒有无限制的认知、农户认为农村集体福利及国家补贴对农地流转影响是否重要属于农户农地制度认知范畴。为此,政府应该健全农村农地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农村土地处置管理平台,通过法律确认村集体或村经济组织作为土地所有者、农民作为土地经营、使用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对农地撂荒等不良现象从法律层面上严格限制,并给予惩罚措施。同时,政府应该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将“谁种粮谁受益”(而不是“谁的土地谁受益”)的政策目标付诸实践,实现对地补贴方式向对粮食生产有贡献的补贴方式转变,通过粮食补贴向种粮大户倾斜,为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1] 许恒周,石淑芹.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9): 90~96
[2] 孙屹, 杨俊孝,王岩.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4): 26~33
[3] 刘克春. 国外关于农地流转的理论研究与启示.经济学家, 2008,(6): 20~24
[4]JOSHUAMDUKE,ELEONRAM.PricerepressionintheSlovakagriculturallandmarket.landUsePolicy, 2004,(21): 59~69
[5]VIKASR.AgrarianReformandlandMarkets:aStudyoflandTransactionsinTwoVillagesofWestBengal, 1977-1995.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 2001,(7): 611~629
[6]BASUARNABK.OligopsonisticLandlords,SegmentedLarbourMarkets,andthePersistenceofTier-LarbourContracts.AmeicanAgriculturalecnomicsAssociation, 2002,(2): 428~453
[7]BROMLEYDW.AmostDifficultPassage:theEconomicTransitioninCentralandEasternEuropeandtheFormerSovietUnionEMERGO7, 2000,(3): 2~23
[8]BOGAERTST,WILLIIAMSONIP,FENDELEM.TheRolesoflandAdministrationintheAccessionofCentralEuropeanCountriestotheEuropeanUnion.landUsePolicy, 2002, 19(1): 29~46
[9] 黄祖辉, 王建英,陈志钢.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 2014,(11): 4~16
[10]戚焦耳, 郭贯成,陈永生.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资源科学, 2015, 37(9): 1816~1824
[11]陈海磊, 史清华,顾海英.农户土地流转是有效率的吗?——以山西为例.中国农村经济, 2014,(7): 61~71
[12]吴寒冰, 张学玲,蔡海生,等.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广东农业科学, 2003,(23): 219~224
[13]叶剑平, 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中国农村观察, 2006,(4): 48~55
[14]赵光, 李放.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促进作业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24(9): 118~128
[15]封铁英, 高鑫.农户流转土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实证研究——基于政策协调视角.中国土地科学,2014, 28(4): 54~60
[16]陈中伟, 陈浩.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统筹发展分析.中国人口科学, 2013,(3): 46~52
[17]张忠明, 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与实证.农业经济问题, 2014,(3): 19~24
[18]许恒周, 郭玉燕,吴冠岑,等.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61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资源科学,2012, 34(10): 1864~1870
[19]钟晓兰, 李江涛,冯艳芬,等.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资源科学, 2013, 32(10): 2082~2093
[20]罗必良, 汪沙,李尚蒲.交易费用、农户认知与土地流转——来自广东省的农户问卷调查.农业技术经济, 2012,(1): 11~21
[21]李毅, 罗建平,林宇静,等.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表现、成因及其形成机理——基于浙江省A乡的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37(1): 120~130
[22]冯艳芬, 董玉祥,刘毅华,等.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467户调查为例.资源科学,2010, 32(7): 1379~1386
[23]余志刚, 陈诗波.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系统分析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4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LAND TRANSFER WILLINGNESS FROM THE PERPECTIVE OF FARM HOUSEHOLD COGNITION*——TAKING JINGSHAN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eng Peng1,Song Ge1, 2※,Huang Shanlin1,Tao Junde1,Xu Sigui1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China; 2.Institute of land Management,Northeast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819,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farmers′ land circulation in J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farml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1) the level of farmers′ cognition directly affected decision-making on whether the peasant household was willing to transfer their farmland. The willingness of the farmers transferring the farmland depended on the choice of maximizing their own economic interests. (2)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farmland transfer willingness, the chance to settle permanently in urban, the restricted farmland cultivation, and more job opportunities in urban was the main factor. (3)The farmers who had high desire of future rural life and thought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collective welfare and state had negative impact on farmland transfer. It concluded that(1) farmers who transferred the farmlands should be compensated reasonably in economy, and government should respect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farmland transfer; (2 farmers who had experiences i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introduce new technology and farming method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local economy; (3)the market system of human resource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a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employ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should be built. Meanwhile, the reform of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s should be promoted to achieve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4)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rural land should be perfected.
farm household cognition;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a; willingness ;Logistic model; Jingshan county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114
2016-04-15 作者简介:滕鹏(1992—),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利用。※通讯作者:宋戈(1969—),女,黑龙江绥化人,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Email:songgelaoshi@163.com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机制、路径及区域差异研究”(41301148); 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基金资助项目“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转移影响路径研究”(14QC32);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土地流转与农户劳动力转移:作用机理与路径”(UNPYSCT-2016014)
F321.1; F224
A
1005-9121[2017]010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