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双重价值探赜

2017-06-05 02:26黄冬霞吴满意米华全
关键词: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黄冬霞 吴满意 米华全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范畴,它具有内容来源客观、存在形式抽象、内容本质发展等特征,内在地包含了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从理论层面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生的源头,而且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和研究工具:从实践层面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学习对象和努力方向,而且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监控工具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果检验标准。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1-0072-07

理念引导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它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和效果。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对于教育理论系统研究和教育实践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容及其形式探讨得较多,对其价值的探讨甚少,这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的界定

要论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首先要弄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什么,即要把握其内涵。而要厘清網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涵,我们首先得解开“理念”“教育理念”神秘的面纱。

“理念”一词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那个时代,理念通常被人们称作“形相”“通型”等,并且得到了哲学家们的青睐,在哲学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西方哲学史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们对理念进行探索,形成了“理念是一种模型”(苏格拉底)、“理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柏拉图)、“理念是超越经验的概念”(康德)、“理念是观念的总体”(黑格尔)等认识。抛弃其中的唯心成分,这些认识给我们当今理解理念带来了重要的启示:理念是人们意识层面的重要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看法、观念。如今,理念在教育领域广泛地使用开来,但是对于“何为教育理念”这一问题的认识,学者们的观点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阐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它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李萍等: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界定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眭依凡等:三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解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理想教育状态的价值倾向与追求,持这种观点的有陈桂生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把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种属关系来讲,属于教育理念的一种,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根据教育理念的界定,本文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基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属于意识、精神范畴,但它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观察和思考而获得的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想观念精髓。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又将服务于实践,指导新一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使其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总而言之,这种来源于实践又力求服务于实践的思想精髓,一刻也离不开现实的实践活动。

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核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作为一种观念存在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幻想,而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如何发展更好的本质规定和终极追问,是根据现实状态描绘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想图式和总体指向:它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而是对教育过程中内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载体的运用等实践问题进行高度抽象而形成的认识。不仅如此,这个高度抽象和追问的过程是理性的。它经历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发展过程呈现何种规律、未来将达到何种理想境界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科学的判断、反复的推理等理性思维加工过程,最后提炼出的是简洁的、指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引领网络社会的人们人格健全、走向幸福美好的思维规定。为此,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旨趣在于描绘了一种理想愿景。也即,它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状态或者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这种理想的期待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美好的”“应然的”理想,作为观念层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直接反映或机械临摹,而是建立在现实实践基础之上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图式,是依从网络社会的客观教育规律作出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应该更美好”的理想表达:二是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追求与现实状况是有适度张力的,它虽然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水平,但是这种理想水平并不是无法触及的,而是经过网络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如果一种教育思想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切身努力都无法达到理想期待,那么这种教育思想就无法被称为理性的、科学的认识,更不能把它作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

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观念体系。观念体系,即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不是单指一个理念,而是由多种认识、多种想法组成的、具有一定体系的观念总体,比如对本质的认识、规律的认识、价值原则的认识、思维范式的认识等等。此外,网络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必须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如技术的角度、主体间性的角度等。把握和审视的角度不一样,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认知状况也会不一样,由此凝练出来的思想观念也会不一样。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揭示出来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原则、思维范式等共同组成一个网状的观念体系。在这种观念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理性认识共同着力于一点,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化发展,共同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发展的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endprint

从这以上几个层面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内容来源具有客观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种蕴含某种理性认识、理想追求的教育思维,属于观念、精神范畴,从形式上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这样一种观念不是教育者坐在书斋凭空想象得来的,它的内容来源于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发展的规律、呈现的趋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过程规律、价值表现、理想愿景的观念总体,是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实施准则。随着实践的深化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也会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客观性。

二是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理念的形成,往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认知的结果,即他们在科学认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实践经验和规律进行高度概括,是其认知超越于具体的、感性经验层面的存在状态。一般而言,对实践认知程度越高,理念的概括性就越高。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智慧思维的审视和加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最后以抽象的形式、凝练的语言表达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另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以一种观念、一种思维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环节,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过程,从根本上统摄、支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观念统领性和思维支配性,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具体的操作手段、操作方法相比,形式上呈现出极大的抽象性特征。

三是内容本质具有发展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个由理想愿景、价值规定、精神指向等内容凝练而成的、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从一种念头的产生到由少数人掌握,再由少数人掌握变成多数人认可的理念,再到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升華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和研究的工具,这一过程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性。另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内容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以及形态也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成的过程来看,还是从它整体运行态势来看,都具有显著的发展性特征。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既离不开观念的理性抽象,又离不开对实践活动的考察和审视,在价值呈现方面也内在地包含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其中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对于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生的源头

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一个念头或者“灵感”,很有可能就是一种教育理论的雏形,相应的,一种教育理论的创生往往就是来源于教育者(或研究者)头脑中某一刻闪现的“灵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的产生,也与该领域理论研究者的头脑中产生的“念头”或闪现的“灵感”密切相关。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对象呈现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不尽人意。由此,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获得实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运用什么样的载体、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思考以及头脑中闪现的“念头”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雏形。随着实践的日益深入,思考日益成熟,人们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与上述思考问题相对应的比较完整的关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路和想法,然后再用系统、严密的语言把头脑中的思路和想法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虽然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但并不是玄乎得不可理解,因为外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作为知识形态存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是可以被大家认知的,也可以具化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它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问题的揭示密切相关,把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思维规定,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何为根本、本质何在、理想愿景的终极追问,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化发展。具体说来,一方面,研究者们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成教育理论专题来研究,以此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如有学者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得出了应该从教育理念着手解决问题的观点,重点研究理念范式的转换,厘清网络社会和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区别所在,由此迈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做理论创新的知识基础,即在了解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教育实践发展的状况结合现有的理念推出新的结论,修正或者创新原有的理论体系。如有的学者根据网络社会的环境特点、生存方式、发展趋势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际遇,提出了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树立“智库”理念。此外,还有学者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视域指出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技术性教育理念、主体间性理念、平等互助理念与协商对话理念”。这些研究成果是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研究对象,是对原有理念的一种创新;同时,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前发展,它们又将成为新一轮理念创新的知识基础。endprint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具

有学者指出:“教育知識具有‘助人创造的功能。”意即,教育知识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创造性教育行为。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它能够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或创新;对于教育实践工作者而言,它能够指引教育实践者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当人们用文字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出来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则外显为教育知识,随之具有“助人创造”的工具价值。首先,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思维航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它为人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引领。比如在思维范式方面,它引导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要观照网络技术环境、教育对象网络化生存方面的特点,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在价值原则方面,它引领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时刻观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对网络社会人们如何提升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格进行价值审视:在理想愿景方面,它引导理论研究者们不断分析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为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更完善的认知发展图景,等等。其次,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工具。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奋斗目标的拟定、方法使用原则的归纳、载体适用条件的阐释等是否符合规定性,理论研究者们可以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寻找论证依据,因为它是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是整个时代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总体指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着研究者们对现有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反复论证,对符合理念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深化研究,落实为实践准则,对不符合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深入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转化和创新,由此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工作的贡献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学习的对象

教育理念最初是教育者头脑中的一种念头、思维认识,但是当人们通过实践把这种认识进行理性升华,形成文字,就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使学习者清晰明了地知道“教育的本原是什么”“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和“为了达到理想状态应该如何实施教育行为”等知识信息,明确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路径、理想原则、现实指向和整体规定。从这一思路出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工作者学习和参照的对象。从事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们,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读繁缛的理论,但是他们又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答网络交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一需求矛盾关键在于提供一种简洁明了、指向性强的理论,让实践教育工作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来源于实践而且具有引领性和发展性,形式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正符合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论诉求。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实践工作者们能够很快了解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想愿景,以及达到理想愿景应该遵循的思维规定和精神指向。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更便捷地获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充电”的对象来源,也是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良方”。换言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之前,该信息传播活动的目标、效果都已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来自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把握,它以简明扼要的信息引领着实践工作者们思考方向,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如技术教育理念,引领着教育者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典型区别,也引导着实践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内容表达方式、效果验证的技术方向思考。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努力的方向

这一实践价值具体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具有指引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树立了教育信仰。它明确地告诉大家,只要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规定的总体指向和思维原则进行实践,就可以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走出现实困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在极大程度上坚定了广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信心,使其不畏艰难朝着理想的彼岸前进。另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教育操作思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前提和思维规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的同时,也清晰地告诉了教育实践工作者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为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和价值原则。根据它的思想指引和价值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符合价值原则的方法、优化实践工作方案,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如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间性思维,关注不同主体、不同层级的交互关系,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技术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技术的表达方式展开:平等互助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育对象交流互动,实现“双赢”的效果:协商对话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通过协商对话来把握网民网络心理行为特征,控制网络谣言;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信仰还是教育操作路线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向某种“理想期待”努力航行。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监控工具endprint

要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符合理想期待,就需要对实践过程进行监控,时刻与理想期待作对照,必要时还要把理想要求具体化为行动任务,融入实践过程的相应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正是这一过程的监控工具。所谓监控工具,具体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协调、控制的功能。这是理念的工具价值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身上的显著体现。首先,教育者可以根据它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质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中通过系列的信息传播活动提升人们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们网络道德人格的过程。由于环境复杂、教育对象层次差异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传送、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认识偏差,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控偏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航线的行为,沿着正确的操作思路前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中,教育者為了达到目标难免采取盲目删除、节点控制教育对象言行的行为。显然,这种高强度的干预方法是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此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对技术教育理念的审视可以发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管理(无论是柔性管理还是硬性管理)也是需要技术的,不仅必要,而且必需。网络教育平台的负面信息需要教育者以技术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删除。其次,教育者可以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调控教育对象的行为。教育对象由于知识阅历、教育经历、认识水平等的差异,其行为与社会要求的不一致,特别是在信息“内爆炸”的处理方面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者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调整教育对象的网络信息行为。具体来说,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意义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意义制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意义的诠释,旨在通过积极的意义诠释维持信息受众积极的行为,中断信息受众消极的行为。二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行硬性或者软性约束,使教育对象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规范调控主要通过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来实现。

(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检验标准

如果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想愿景和总体规定,那么在具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实践的效果如何、教育者有没有在总体规定内实施教育行为等问题,皆可以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检验。从这一角度来看,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行为及其效果的检验提供了参照标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又一重要价值,这一价值贯穿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首先,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行为的评价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其教育行为合格与否的检验标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密切相关。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教育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能机械地套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更不能把传统方法、内容、载体等简单地迁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该立足于网络社会环境生态,分析教育目标呈现的新要求、教育内容呈现的新特点、教育方法呈现的新境遇,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对教育过程合理地调整,对未来发展合理地预期,才能使教育效果无限接近理想期待。而这种准确把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深层解读。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理性的观念体系,其本质是一种网络思想教育思维,时刻以观念的形式无形地支配和规约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按照科学的理念来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可以提高行为的效率,增强实践活动的效果;相反,违背理念的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活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这一层面来讲,检验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合格与否,可以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角度予以审视,考量他们在教育信息的传送、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的总体指向和思维规定。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测评教育者教育行为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体系。

其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习效果的评价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其学习实效的检验标准。教育实践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教育对象的学习效果来体现和衡量,衡量的重要标尺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这一功能主要与所表达的价值追求有关,它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我们称之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应然状态”。那么现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没有达到这种效果,教育对象的学习效果是否符合理想的期待,就可以以这种“应然状态”为标准来检验,与“应然状态”相接近就是效果显著,反之,则是效果欠佳。效果良好就启示教育者应该继续坚持教育理念指引的实践航向前进,效果欠佳就启示教育者在新一轮教育实践中应以教育理念为参照对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和改进。具体来说,这种评价通过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三个阶段而实现。事前评价,即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等进行摸底调查,为以后的教育效果评价作对比:事中评价,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检测,为教育行为的调整提供依据:事后评价,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束后对教育对象进行的综合性测评,检验教育对象的学习效果是否符合“应然状态”。

(编辑:段明琰)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概念—属性分离加工及其实践价值研究
关于参与式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价值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融合的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施行“少教多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