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合作机制下的农村治理创新之路

2017-06-05 14:59孙经纬汪冰清戴玉琴扬州大学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村社社员有机

孙经纬 汪冰清 王 思 戴玉琴/扬州大学

村社合作机制下的农村治理创新之路

孙经纬 汪冰清 王 思 戴玉琴/扬州大学

戴庄村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最南端。2001年,原镇江农科所所长赵亚夫来到戴庄试验推广有机农业,在他的帮助下,戴庄于2006年成立了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村社合作的治理机制,通过“村”与“社”的合作,实现了“村”的综合效益与“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了戴庄村的飞跃发展,探索出一条丘陵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之路,成为农村治理的典范。

一、村社合作机制的形成发展

戴庄的村社合作机制是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与村“两委”的管理功能进行充分合理的结合,创建“村‘两委’+专家+合作社+农户”等多方主体力量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村级治理机制。

(一)农民共享的治理目标

赵亚夫如此总结戴庄合作社的特点:“我们戴庄合作社跟老百姓是利益共享的,真正把那些低收入农户的利益问题作为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农民入社的形式是土地入股,戴庄采用均股方式(一亩有机水稻入一股),多种多入,符合了农村的实际。合作社将土地流转进来,再把这些土地承包出去,农民就获得了每亩800元的保底收益。分配收益时采用三次分配方式:农民自主经营获得的收入是一次分配;合作社帮助农民统一销售农产品,所得利润除了依合作社章程留下10%~15%的公积金外,其余利润按各户产品代销量分配到户,这是二次分配;待合作社的公积金累积到一定程度,再按照社员原始股份额分红,由此产生了第三次分配。村社合作在制度层面上将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是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有效举措。

合作社提取的公积金,虽然与村集体经济是两本账,但这部分资金也具有集体经济的内涵,两者都是为全体村民服务,经合作社理事会讨论和社员代表大会投票通过,社里可以拿出部分公积金用于新农村扩大再生产。近两年来,村集体共投入近300万元,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清淤塘坝5个,修建垃圾池6座,还建设了2个村民文体广场,大大改善了全体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此外,村社机制在支持能人社员创业致富的同时,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弱户社员以及未入社村民也能通过从事农业劳务取得收入,形成了先富带后富、大富带小富的致富好形势。村民自治与合作社管理的有效结合,确保了合作社不仅服务于本社社员,也兼顾其他农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般合作社的利益分配不公、集体与个人无法共同发展的问题。

(二)综合多元的治理主体

戴庄村“两委”和合作社强强联手,以“亚夫精神”为引领,综合外部精英、村干部、农民等多元主体,形成了“两委总负责、能人强领导、农民广参与”的治理结构,解决了戴庄治理主体缺位的问题,实现了传统治理机制的创新。

外部精英是戴庄生产发展的引路人。赵亚夫来到戴庄后,首先找村干部商量如何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向他们介绍有机农业的优点和长远效益。随后,赵亚夫带着科技团队考察戴庄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农田生态系统的技术路线,在不引入工商资本的前提下,找到了一条丘陵地区有机农业发展的路子。他帮助戴庄制定合作社章程,成立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形成了套作绿肥、农牧结合的新型耕作方式,建设了规模化、区域化的多品种有机农业基地。

村干部是村社合作机制中的领头人。在戴庄,村干部基本都拥有“双重身份”,在村两委和合作社交叉任职。李家斌是戴庄村党总支书记,也是通过合作社民主选举产生的合作社理事长,负责抓全面工作;姚伟超身兼村委会主任和合作社副理事长,负责合作社的销售。村干部既处理村中事务,又负责合作社的工作,分工不分家,以合作社为平台共抓全村的发展。

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主力军。戴庄支持有能力的村民自己包田种植,逐步培养起6户种田大户,这些农户种植有机稻的规模都大于100亩。大户除了是有机农业的“标杆”,也创造了诸多就业岗位。小户由于承包的土地较少不能规模经营,因此合作社将这部分农户组织起来,把有机蔬果园承包给他们管理。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了有机农业的效益,自愿加入合作社,种植有机农作物。

(三)多管齐下的治理策略

自上而下动员与自下而上参与联动。戴庄村采取两头发力的措施,“导向、示范、协商、奖惩”并举,在强调“自上而下”地动员村民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村民意识和行为的引导,通过让村民了解有机农业,帮助他们降低创业的风险,发动他们“自下而上”地参与合作社的各项活动。村民彭玉和十分羡慕种有机桃的杜中志,也想种有机桃,在李家斌书记的鼓励下,他包下了3亩田,天天跟着赵老学习种桃技术,精心经营桃园,第一年就挣了3万元。如今,他的桃园已经发展到60亩,收益可观,并且发展起了农家乐。

政治文明建设与经济绿色发展协同。戴庄村建立了一系列民主制度,包括村委会选举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等,保障村民选干部、做决策、知村务的权利。此外,村民通过村民监督委员会和合作社监事会来监督村两委和合作社的工作。村里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且在社员代表大会上与社员们商讨,保障社员对合作社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戴庄村尤其注重加强对集体资产管理的监督,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村财务与合作社财务严格分开,合作社委托隶属天王镇的专业会计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戴庄创新了绿色农业发展“统分结合”的实现形式,农户在合作社“六个统一”的全程服务下自主经营,解决了小生产与规模经济、单个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二、“村社合作”机制下的治理效应

村庄治理的各要素之间协调运作,使 “村社合作”机制产生了一系列可观的效应,农民的组织结构、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村社合作的影响力以及传统的干群关系都得到了优化提升。

(一)原子化农民的有效整合

受地形的影响,戴庄村民居住得十分分散,原子化状态尤为突出,这也是当地村民不善合作、难以组织动员的重要原因。戴庄村正是通过建立一个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合作社,借助土地入股的形式重新整合农民,实行“六个统一”,帮助他们解决种什么、种哪里、怎么种、怎么卖的问题,将村民的利益、生产、参与行为捆绑在一起,逐步削弱农民的原子化状态。合作社的兴衰与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所以农民不仅关心自家田地的产出,更加关心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有卖不出的产品,允许农民自己销售,农民积极帮助合作社解决销售难题,为提高合作社整体效益出谋划策,参与村中各项事务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村社合作将原子化的村民联系进来,实现对村民网络的组织动员,在改变村民联系状态的同时,也提升了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发展准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与民意基础。

(二)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保证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于戴庄来说,没有资金,发展生态农业就会举步维艰。在“村社合作”的机制下,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的困难大大减小,村委会可以向政府申请政策支持。不仅如此,村社合作还能高效管理生态农业的生产,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生产前期,有机作物的种子和肥料都由合作社统一免费供应;合作社十分重视监管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格把关;合作社每年还会对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戴庄生态产品的品质。这些仅凭村两委或合作社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

(三)村组织和合作社影响力的双向延伸

从村组织影响力角度来看。首先,村组织通过合作社发展高效有机农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升了戴庄村的知名度,戴庄村的影响力辐射到了周边的村庄,镇江市政府将推广戴庄的发展经验作为市“一号课题”来进行研究,并在句容市天王镇选取10个村作为推广“戴庄经验”的试点村,村民纷纷到戴庄学习种植技术。其次,村组织通过合作社充分发展了农村基层民主,更好地发挥了它的政治职能。在建设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基层村组织的过程中,村组织办实事、解难题,积极促进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了其他村庄治理的模范。

从合作社影响力角度看。首先,村组织为合作社争取了许多政府项目资金。2016年3月,戴庄村向句容市扶贫办申请了一批扶贫项目,其中包括茶叶加工厂的建设项目200万元,茶叶加工厂建起来后将交给合作社来经营管理。这是一般合作社很难做到的。其次,村组织为合作社的壮大提供了可信任基础。

三、“村社合作”机制的完善路径

“村社合作”的治理机制推动了戴庄村的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农民主动参与的民主意识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干部利益交汇、职能交叉等问题亟待解决,利益共享性有待强化。为了完善“村社合作”机制,应注重三个方面:

(一)加强民主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增强“村社合作”机制的持续力

村民民主意识相对薄弱受到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疲于为生计奔波,无心顾及民主法治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他们难以参与民主生活,即使参与了,也不能准确地表达民主意愿,所以通常会对村庄事务表现不热心的态度。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从多方面持续、正确地推进,根本路径还是要发展经济,将村民的利益与村庄的发展绑在一起,树立村民对村庄富、强、美的信心。其次,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注重法治教育,再辅以浓厚的民主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增强农民的归属感。此外,作为民主意识的主要传播者,村干部自身也要不断加强民主意识。如此,“村社合作”治理机制才是有可持续性。

(二)健全内部激励机制,提升“村社合作” 机制下领导班子的领导力

探索新的路径以吸引和选拔更多的人才来管理和经营合作社,除了依托大学生村官政策选拔部分人才外,也可以挖掘农村中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能人们,引导他们将长期扎根农村所形成的天然优势发挥出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主动同村民分享致富经验,带领大家勤劳致富。这部分能人只对合作社负责,不牵涉村委会事务,以此规避村委会和合作社干部的职能交叉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引导,要求他们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坚持公平正义,绝不损人利己、急功近利,在此基础上抢抓机遇,为戴庄人民谋福利。

(三)完善合作社利益共享机制,落实“村社合作”治理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合作社二次分配的有效实现是以充分盈利为前提的,但是由于现实销售状况不佳,目前的分配制度难以落实到位,这就要求合作社针对现实状况适度引进外来资本,及时调整分配方式,保障大多数社员的利益。为了照顾未入社的村民,部分公积金应主动投入到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为全村办实事、谋福利,同时,必须完善合作社财务和村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扶持,尤其是在合作社的有机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初期,可以考虑建立公共财政为主的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发挥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村社社员有机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创新“村社宜站” 加强村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规范村社财会代理应关注的四个问题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