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 清
让中医药文化大众化,产品生活化
文/ 郭 清
郭清
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麻省医药学院名誉博士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荣获: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健康管理杰出贡献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中国(浙江)全面小康特别贡献人物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健康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文化素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中医药立法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政府牵头,全社会聚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让中医药文化融入民众生活,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需求,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发展中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精神血脉,而教育则是此精神血脉得以延续的载体和先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第一次从战略层面系统部署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和希望在孩子,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既有培育人才的现实意义,更有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
中医药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药文化校园活动,发挥其在儿童潜能开发、人格培养、道德塑造等方面巨大的潜在作用,有助于延续中华文化基因,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升国民人文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中医药蕴含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并发挥学生校园教育在家庭中的积极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食结合、养疗一体的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养生产品的总需求不断提高,消费对象也逐渐扩大。中医药健康行业需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丰富及天然化的优势,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动态观、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等观念,按八纲、五行、体质等理论,不断创新、延伸和完善产品系列,实现中医药保健产品辨别性和针对性养生。目前中医药养生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养生酒、保健茶、药膳等方面,中草药护肤化妆品、洗涤产品及口腔清洁类产品占据约20%的相关产品市场,增速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相关产品。
中医药要真正融入百姓生活,需要不断创新中医药理念的穿戴产品、日化用品、食品药膳、医疗保健产品,为民众提供吃的健康、喝的健康、家居健康、仪容健康等全面生活化的中医药产品,例如挖掘和保护我国几千年的经典名方,传承创新经典名方,并积极申请世界级认证及专利;将文化与中医药实物结合起来,用中药制作的挂饰、枕头、香囊等,可为之搭配上中医药故事,通过实物宣扬中医药文化,形象而记忆深刻。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媒体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用户参与度高等特点,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医药文化,一方面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群体都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接触中医药文化知识,扩大文化传播的受众面,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政府、孔子学院、海外中医中心等平台,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人们可以通过微信或微博分享养生经验、食疗方法、美容知识,制作科普动画视频,将艰涩难懂的中医药知识通俗化,易于大众理解与接受;运用网络游戏等新载体传播中医药文化,将中医小故事贯穿整个游戏过程,娱乐的同时也会了解中医药知识;开发中医药产品对应二维码,满足公众随时随地通过扫描了解中医药知识的需求;创作中医药题材的优秀影视剧作品或养生节目,科学引导居民,提高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