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冉
摘 要 开展科普工作是提高国民科技素质的必然需求,而进行科技传播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政府意识到科技传播的重要性,并在科技传播领域给予了相当多的财政投入,甚至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是依然没有拉开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国民科技素养不高。微信的出现为科技传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传播途径。本文主要就当前在微信平台开展的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如何有效开展微信科技传播。
关键词 微信平台;科技传播;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4-0039-02
科技传播在微信平台的传播主要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腾讯公司继QQ之后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目前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6亿,并且在网络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还将获得进一步的增长。在使用人数增长的过程中,微信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由最初的沟通联系发展到公众平台服务,通过订阅号与服务号两种形式为人群提供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流与获取渠道,并且公众服务号的功能还在不断开发过程中,很多人已经培养出通过订阅微信公众号获得信息的习惯。在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传统的期刊市场一度低迷,开始向微信公众号寻求出路,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很多领域因此获得新生。但是在学术与科技期刊方面却进展很慢,在微信平台的应用研究工作比较少。要想在微信平台更好的开展科技传播,需要针对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使微信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1 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面临的问题
1.1 微信科技传播的规模有限
在微信平台开展科技传播主要是借助订阅号的文章推送开展的,微信公众号虽然能够面向大众进行信息传播,但这个大众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大众,而是被圈定在微信中的闭环型大众。而且微信公众号在进行文章推送时还在推送篇数、推送频次等层面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很难开展大密度的信息传播。
1.2 真正传播的科学知识较少
虽然微信平台注册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数量不少,但是真正借助平台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却是少之又少,而在这少量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中又只有部分微信号发布的文章中有大量的科学知识普及的文章,更多的微信号传播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知识,即使有,也更多的是与互联网、数码、电商等领域相关,难以达到科技传播的目的。
1.3 微信内容可信度有待提高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是实际管理机制依然不够成熟,由于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并没有严格的信息发布门槛,腾讯公司也没有针对科技类公众号内容的发布建立完成的内容审核机制,加上微信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自我纠错的能力极其薄弱,使得很多失实的科技类文章大行其道,对用户造成误导。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个人也能注册,很多微信号为了吸引眼球,进行营销,故意推送一些真假难辨的科普知识,在广泛传播后后续的反转中被证实是伪科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信任。
2 基于微信平台的科技传播对策
2.1 内容兼具话题性与时效性
科技传播由于内容的特殊性使得传播面受限,而根据人们在网络获取科学知识的动机调查中,更多的人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他人交流才选择网络获取科技知识,由此可见,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在开展科技传播过程中需要重视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科学传播内容涉及到标准科学、软科学以及大众科学3个层面,其中软科学以及大众科学内容比较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更注重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述快速的将科技信息传递给公众,恰好与当前公众快餐式阅读的特点相吻合,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在进行科技传播过程中,可以尝试在最新的热点新闻中去挖掘相关的科技知识点,由点及面进行知识普及,这必然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寻求谈资以与人交流的实际需求。比如“逻辑思维”作为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中的佼佼者,经常借助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出科普知识,比如在讨论强迫症的过程中,在大体介绍了强迫症的相关概念后,引导用户回复关键字,将关键字相关的文章直接推动给用户,完成深度科普,这种科技传播方式结合热点引起公众关注,然后根据公众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内容科普,极具借鉴意义。
2.2 个性化定制推送
在过往的科技传播过程中主要是受众在进行相关的信息搜索行为后才能实现科技传播的过程,耗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受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成本过高。微信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趋于一个私人信息数据中心的角色,并且在一个闭环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获取信息能够免受很多垃圾信息的恶意干扰,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出用户的微信行为习惯。
在进行科技传播过程中,公众号可以借助大数据去分析整理用户的阅读习惯等资料,对资料开展智能化分析,把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信息整理收集,有针对性的在第一时间里将用户需求的信息内容推送到人,实现个性化推荐。
2.3 借助朋友圈帮助开展科技信息传播
科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传播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才能被人信服。相当多的人群拒绝在网络上获取科普知识就源于其对网络本身就不信任,但是在微信朋友圈中,这种不信任感被大大削弱。微信朋友圈是建立在用户原有的交友圈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熟人圈子,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关系。在朋友圈开展信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就使得用户对信息是否科学、真实的顾虑被打消,信息传播的效果更好。科技传播过程中要积极融入到朋友圈中,在朋友圈中寻找意见领袖,或者建立自己意见领袖的地位,针对朋友圈发布个性化的内容与信息,成为朋友圈与社会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窗口。
2.4 人与人、人与物互动
在一项关于人们获取科普知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更多的用户更倾向于通过论坛等具有社交性质的平台进行交流讨论,由此可见,受众在获得信息过程中对互动颇为关注。与传统单一的一对多传播方式不一样,互动传播过程中需要受众更多的接入到传播过程中去,才能够有效开展互动,同时也能够提升用户对公众号的黏度与关注度。一般人在关注一个公众账号后,需要的是这个账号能够给他带来真正的利用价值,给他提供切实的帮助。而对于公众账号来说,为用户创造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有麻烦了,他提供解决麻烦的建议;用户有不懂的地方,他提供具体的解答。总的来说,公众号需要借助多样性的富媒体来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才能够让用户愿意与其互动。
互动除了发生在用户与公众号之间以外,还能发生在关注用户之间,可以在公众号中安插各种实用性的插件,让用户之间充分进行交流,更全面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互动还能发生在人与物之间。也正是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式的互动交流受到了本质上的影响。比如微信推出的扫街景功能就将人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连接在一起,实现人与物的互动。
科技传播的是科技类知识,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对自身的传播理念进行更新换代,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找到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根据受众的兴趣点推送相关内容,普及科技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公众号中做好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改变公众对科技的冰冷的印象,提升公眾对公众号的黏度。整体来说,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科技传播需要从传播内容、互动等层面综合开展工作,才能够确保科技传播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党吴棋.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7):71-72.
[2]曹进,吕佐娜.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一以腾讯微信为研究对象[J].东南传播,2012(9):14-16,
[3]单晓形.微信传播模式探析[J].新闻世界,2013(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