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运富
[摘要]西辽政权是继辽王朝灭亡之后,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大辽王朝末年,辽天祚帝软弱无能,而且与皇族耶律大石的关系也日渐紧张,遂大石率部西迁,历经多次辗转与战争,西辽政权得以建立。西辽政权是大辽帝国的继承和发展,其建立离不开契丹人耶律大石的功绩,西辽政权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同时形成了对金的有力震慑。
[关键词]西辽;耶律大石;契丹族
[中图分类号] K246.1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0-0028-02
大辽王朝是由契丹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建立的封建帝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首先定国号为“契丹”,辽太宗时改国号为“辽”。辽王朝共经历九代皇帝,历时209年,公元1125年被女真族所灭。公元1124年,皇族耶律大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率领残余部族逃亡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境内),并称王。在此期间由于受到金兵压迫,耶律大石果断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县东南)称帝,历史上称西辽,西方国家又称黑契丹、哈剌契丹(哈剌是蒙古语黑的意思,哈剌契丹就是黑契丹的意思),定都虎思斡鲁朵 (虎思斡鲁朵是蒙古语中的思念的汗庭的意思,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楚河州托克马克境内)。随着西辽实力的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了中亚强国,在契丹族的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一、耶律大石是西辽政权的建立者
西辽政权的建立,使得耶律大石名声大震,同时也使得契丹族的政权得以延续,通过史书记载可以追寻那些历史尘封的事迹。《辽史》第30卷“本纪第三十”记载:“耶律大石者,世号为西辽。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孙也。通辽、汉字,善骑射,登天庆五年进士第,擢翰林应奉,寻升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最初,耶律大石也可谓文武双全,通晓辽、汉两种文字,历任泰州刺史、祥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通过查阅得知,耶律大石是《辽史》记载中唯一获得契丹进士的人。
《辽史》第30卷“本纪第三十”记载:保大二年,金兵日逼,天祚播越,与诸大臣立秦晋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燕。及金兵至,萧德妃归天祚。天祚怒诛德妃而责大石曰:“我在,汝何敢立淳?”对曰:“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一拒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即立十淳,皆太祖子孙,岂不胜乞命於他人耶?”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公元1122年,金兵进攻,辽国深受危机,此时耶律大石被委以重任,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但是此时辽天祚帝与耶律大石的矛盾也在加剧,辽天祚帝不满耶律大石等诸大臣另立皇帝的做法,不断对耶律大石进行猜忌和怀疑,大石自立为王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
二、西辽国实际上是辽王朝的延续和发展
西辽政权建立的初衷就是对辽王朝的延续,最初,国号也为“辽”,但是为了更好区别,称之为“西辽”。无论在蒙古、新疆还是中亚地区,西辽政权所设立的种种制度以及契丹人民内心的向往,都是想有朝一日打回辽五京地区(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重振辽国雄风。虽然这一愿望最终没能实现,但是从耶律大石称帝算起,西辽政权在中亚的广大地区实现了长达80多年的统治,也算是对辽帝国的一种很好继承和延续。
西辽虽然从总体上继承了辽的统治模式,但是统治区域毕竟不是辽五京地区,而且民族成分也更加多样化了,在广阔的中亚大地上,耶律大石不但统领着自己的直系部队,而且还有一些属国,这就不能完全遵循辽的旧制了,在继承辽习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西辽对于大多数附属国,也只是以监管为主,定期收取税赋,其余事物干涉较少,看似松散的统治方式,其实更有利于维护西辽政权的长治久安。西辽的统治方式在对辽继承的同时,又合理发展创新了一些方法,使得西辽作为契丹人的根,得以在中亚大地扎稳并发芽。
三、西辽政权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西辽政权虽然统治地区在新疆、中亚一带,但是仍然是契丹人的政权,这就不可避免要保持原有的游牧文化,可是文化交融愈演愈烈,正在打破着契丹人与当地民众的文化传统,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基督教、摩尼教、祆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在西辽大地上争奇斗艳,便是例证。
在西辽政权建立之前,这片区域拥有着形式多样的宗教信仰,众多的民族,这些民众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必然会产生激烈的宗教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西辽政权吸取汉唐经验,以稳定政权为主,不搞分封,因俗而治,虽然实行温和的统治政策,但又坚持中央集权不动摇,既有效地处理了矛盾,又使得政权得以稳固。可以看出,正是西辽政权的建立,才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四、西辽政权是同金朝并存的国家
伴随着辽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金代,并于公元1125年推翻了辽朝的统治。《辽史》:“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就在辽朝灭亡前夕,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建立了西辽政权,虽然受地理位置的局限,但是对金的震慑是始终存在的。
西辽政权建立的初衷就是对辽朝的延续,当时契丹人最痛恨的就是女真人,所以西辽政权建立后对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金史》:“塔坦之马不人金国而又通好于大石林牙。”《金史》:“闻夏使人约大石取山西诸郡。”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首先联合西夏等国,孤立金国。公元1128年,《三朝北盟会编》:“结集兵马已及数十万, 待时兴举。”《金史》: “大石已得北部二营,恐后难制,且近群牧, 宜列屯戍 。”可以看出此时的西辽已经能与金抗衡了,虽然此时金的实力也很强大,但是西辽作为契丹人的政权一直是金的一大隐患。
西辽虽然在军事上可以与金进行抗衡,并取得了小规模的胜利,但主要的根据地都是向西扩张取得的,向东虽然也偶有胜利,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元1134年,《金史》:“我大辽自太祖、太宗艰难而成帝业,其后嗣君耽乐无厌,不恤国政,盗贼蜂起,天下土崩。联率尔众,远至朔漠,期复大业,以光中兴。此非肤与尔世居之地。”虽然耶律大石的这次东征以失败结束,但却给金代以足够的震慑力,并促使金与宋联合对付西辽。
随着西辽政权越来越强大,金也感到其强大的威胁,于是想以招降的方式,将西辽归为臣属。西辽康国十年(金皇统三年,1143)耶律大石去世,子夷列年幼,感天皇后肖塔不烟权国。金朝欲乘西辽主幼母后临朝之际,招降西辽,使为臣属。感天后咸清十一年(金皇统四年,114) 二月,金熙宗加粘割韩奴为武义将军,奉使西辽。咸清三年( 金皇统六年,1146 )粘割韩奴经回鹊汗国到达西辽直辖领地,恰与感天后野外相遇,感天后问韩奴何人敢不下马,韩奴称:“ 我上国使也, 奉天子之命来招汝降, 汝当下以听诏。”契丹人听了这些话,十分气愤,杀了金的使者,使得金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西辽中后期,对金的震慑作用,从金对西辽的政策就可以看出来。《金史》:“大石在夏国西北。昔窝斡为乱, 契丹等响应,联释其罪,俘复旧业,遣使字辑之,反侧之心犹未已。若大石使人间诱,必生边患。遣使徙之,仰与女直人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长久之策也。”此时,耶律大石早已经去世,但金代仍以耶律大石代西辽,可以看出对于这位契丹皇族的敬畏之心。这段记载还指出了鼓励女真族与契丹族通婚,以防止金统治下的契丹族归顺西辽。
总的来说,公元1125年,在辽被女真族建立的金代所灭,历时九世,延续了209年。其实,在辽灭亡之后,也相继出现了几个除西辽之外,契丹人建立的政权。辽代末年,辽代贵族耶律淳建立了北辽,联合西夏共同抗金。1122年,耶律淳病死,北辽最终被金所灭 。此外,耶律留哥建立了东辽,耶律厮不建立了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大军所灭。在西辽灭亡之后,西辽将领八剌黑·哈只卜率领一部分西辽臣民逃亡到伊朗起尔曼地区,建立了后西辽政权,最终被蒙古所灭。
无论是北辽、东辽、后辽、后西辽都只不过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这些政权的影响力远不及耶律大石创立的西辽政权。西辽政权历经80多年的统治,已经在新疆以及中亚地区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对促进契丹族与中亚人民的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辽的创始人耶律大石也因为西辽政权,名声大震。耶律大石一直想消灭金代,打回辽五京地区,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也给金代最强有力的震慑,而且西辽政权的建立也给契丹人提供了美好的希望和最坚强的根据地。
[參考文献]
[1]武玉环.略论辽代契丹人的衣食住行[J].北方文物,1991,(3).
[2]纪楠楠.辽代民族政策研究[D].长春: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张国庆.辽代契丹习俗文化源流考[J].学术交流,1994,(5).
[4]脱脱.辽史·耶律大石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
[5]脱脱.金史·宗翰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6]脱脱. 金史·粘割韩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徐梦萃. 三朝北盟会编[M].台湾: 商务印书馆, 1983.
[8]〔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