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玉
摘要:目前,知识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石是人才。本文就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本科院校偏理论的教育模式导致毕业生就业质量低,部分学生以考研来回避就业压力。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就积极号召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教育模式转型。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本科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广、好奇心强,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教师要摒弃“填鸭式”教学方式,改变教案、PPT加“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兴趣广泛、可塑性强等特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第一,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本学科优秀文献的能力、推理归纳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二,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课题的实验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及应用能力;第三,自学能力的培养,如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自主阅读能力、查询资料的能力。
2.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要实现由“教而学”向“学而教”的转变。“教而学”是一种单向传授式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而教”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之上,重视学生怎样学,在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其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3.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
教师有意识地就一些容易发生理解偏差的内容组织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做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之间也能互相启发,在思考中去领悟,既激活了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
二、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求异探新。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启思。在重难点问题和一些学生似是而非、一知半解的关键问题上,教师可以设置疑问,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答案。教师循序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在后,这时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预习自学,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互动的场所。這一教学模式包括以下步骤:第一,阅读与思考,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思考并提出问题。第二,查找与验证问题。教师结合难点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验证问题。第三,课堂归纳和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先自学,而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第三,建构了全新的学习流程;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三、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一是创新主体的一般工作能力,即动手能力和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二是学生对已获得知识的运用和发展;三是具有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见解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实践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动口、动脑、动手,在强烈的求知欲的支配下,自觉完成由“让我学”到“渴望学”的转变。
为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还可以引入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和计算机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与学生在线上与线下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网上实时指导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海萍,张立钦,张昕,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2).
[2]薛永刚,樊建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