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工匠精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共鸣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时代需要工匠精神。4月28日,自治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上命名了10位“北疆工匠”,本期《人物风采》介绍其中4位“北疆工匠”的先进事迹。
在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机电管理部主任钟志波可是个“名人”。这名气源于他对电子技术的热爱,源于他研发出的多项实用型技术,源于他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工人向专家型人才的蜕变,源于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攻坚克难 争当行业技术大师
说起钟志波和电子技术的缘分,要回到他上中学时。当时电子产品十分稀罕,他把每月的零花钱攒起来,骑自行车往返几十里收集电子元件,不断地拆装、连接、制造。几年下来,他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无线电知识,还能够熟练修理电视、录音机等家用电器。一次次的成功,坚定了钟志波研发电子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参加工作后,钟志波一门心思投入到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中。他将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遇到技术难题时,他就去查阅资料、反复尝试。有时为了破解一个难题,他几天几夜不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钟志波发明的多项技术都在露天矿得到应用,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为安全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期以来,露天矿一直受到滑坡带来的威胁。钟志波根据露天矿的地质条件,用两年时间设计出了边坡位移远程自动监测系统。2009年6月13日凌晨,系统发出了西帮将发生滑坡的警报。当时西帮有70多台排土车辆在往返运行,收到警报后,露天矿马上命令作业车辆停止作业。片刻后,滑坡发生了,由于撤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钟志波研发的这套系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因为这套系统,露天矿每年可多采边帮煤200多万吨,累计创造利润近亿元。
薪火相传 敢当技术革新带头人
2011年,公司以钟志波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钟志波从各班组抽调10名技术人员组建了团队,主要负责露天矿生产现场所有电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运行和科技创新等工作。6年来,钟志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共研发创新成果10项,其中3项获得国家专利,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3项发明和4项革新成果在露天矿成功应用,为建设数字化露天煤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露天煤矿的生产节奏较快,负责煤炭开采的电铲铲牙常常断裂,与煤炭一同进入破碎机,致使煤炭破碎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停机,影响了外运装车。在钟志波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研发了电铲铲牙监控系统,电铲司机通过监控器就可以及时发现铲牙是否丢失,有效防止了故障发生,提高了装车效率。这项技术使每台电铲每天可多装煤炭15 到 20车,每年为公司创造效益100多万元,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钟志波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于一身,但他从未放慢前进的脚步,为让科技之光照耀煤海,他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