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精神
IBM公司的总裁小托马斯·沃森信奉丹麦哲学家歌尔科加德的一句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沃森说:“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不犹豫。”沃森认为,重用那些围在你身边尽说恭维话、喜欢与你一起去假日垂钓的人,是一种莫大的错误。与此相对,他喜欢寻找的是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节、以及直言不讳似乎令人不快的人。“如果你能在自己周围发掘许多这样的人,并能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的工作就会处处顺利。”这就是IBH著名的“野鸭精神”。
“狂人”钱锺书
钱锺书一人清华大学,便开始创造一项又一项“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数量第一、考试成绩第一、口出狂言第一……钱锺书读书爱做眉批,于是,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很多藏书上都可以见到“钱批”。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还以专挑教授学者的错而出名。1932年,周作人出版了专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甫一问世,颇得好评。然而,钱锺书却从中挑出了许多错误,且秉笔直书,毫不顾忌周的难堪。1933年,钱锺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学校让他留校,校长亲自挽留他,让他进学校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继续研究英国文学,陈福田、吴宓等教授也去做他的工作。钱锺书却觉得清华大学没有一个教授能胜任他的导师,拒绝留校。
果戈里焚稿
俄国著名小说家果戈里曾将一部长达20多万字的小说《哥萨克统帅》付之一炬,因为“自己越看越不满意”。“创造出坚强有力并且毫无多余的作品”,是果戈里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他用5年多的时间才写完《死魂灵》的第二卷,最终却被他焚毁了。果戈里认为剧本《剃掉的一撇胡须》是自己有史以来最好的作品。有一天,他特意邀请自己的作家朋友茹科夫斯基等人来家里参加《剃掉的一撇胡须》的朗诵会,时间安排在午饭后,而茹科夫斯基一直有午睡习惯,于是便在朗诵会上打起了盹儿。等他醒来后,果戈里说:“您的梦就是对它最好的批评。”说完,将剧本手稿扔进了燃烧的壁炉。
“怪人”辜鸿铭
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過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去世时,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说起辜鸿铭,留给国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其实,早在英国留学时,他已剪掉辫子,西装革履,一副洋派。后来人人谈论反清革命,他反而把“满清人硬栽上的辫子”重新留了起来,让自己变成了“出土文物式”的一景,只为“立异以为高”。当然,这样的做派也符合他复古派的身份。北大的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