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伟
(长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长葛461500)
经验交流
如何保持蛋鸡的最佳生产状态
赵志伟
(长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长葛461500)
如何保持蛋鸡最佳生产状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科学认识蛋鸡的最佳生产力;提高免疫力/抗病力是关键;预防肝脏损伤是保障;维护生殖系统健康是基础;预防重大疾病的暴发。
1.1 优秀的蛋鸡品种
选择本地区适合饲养的优质品种(产蛋性能强,抗病力强)。
1.2 优质的鸡苗——后天养殖成功的基础
评价1日龄雏鸡的质量主要看:反正能力——把雏鸡放倒,可以在3 s内站起来;眼——清澈,睁着眼,有光泽;肚脐——脐部闭合,干净;腿和脚——颜色正常不肿胀;喙——喙部干净,鼻孔闭合;卵黄囊——柔软,有伸展性;绒毛——干燥有光泽;整齐度——全部雏鸡大小一致;体温——应在40~40.8℃。注意:前3 d的死淘率与1日龄的雏鸡质量高度相关,3 d以后的死淘率就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
1.3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育雏、育成、产蛋期的管理
1.3.1 阶段一:0~6周龄
在这一阶段母鸡快速生长,因此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第1周应为雏鸡提供容易消化的饲料,饲料中充足的玉米会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发育。从第3周开始,当饲料吃完后,就不再添加饲料。如果鸡体质量达到目标体质量,就需要限制饲料。从绒毛到羽毛的换羽在这一阶段完成,这一阶段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时期。
1.3.2 阶段二:7~15周龄
在这一阶段母鸡体质量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质量较重的母鸡开产较早,体质量较轻的母鸡意味着推迟开产。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要关注母鸡的整齐度。在此阶段,有两个时段,母鸡要经历部分换羽,即7~9 w和12~16 w,这在母鸡的生长发育中是重要时期。在这个脆弱的时期要给予特别的关照。
1.3.3 阶段三:16~19周龄
母鸡为产蛋做准备。此阶段,鼓励母鸡多采食,以促进生长发育,促使生殖系统充分发育。同时还有一次从19~21周龄的部分换羽期。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期间出现问题不仅导致母鸡发育不良,而且严重影响其今后的生产性能。
1.3.4 阶段四:20~30周龄
在此阶段母鸡达到产蛋高峰,但尚未生长完全,要确保母鸡继续生长,但是,不要全天提供饲料,应使母鸡处于渴望状态而非浪费饲料的状态,因此,可以保持料槽中的料位处于低水平,且饲喂系统至少一天清空1次,与育成鸡一样。
1.4 科学全面平衡营养的提供
1.4.1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霉菌毒素问题多见于南方梅雨季节或夏季高温高湿的季节,而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是全国性、全年性,赤霉菌及霉菌毒素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温度范围内繁殖产生。南方湿热气候环境多见黄曲霉菌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北方寒冷气候环境多见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而赭曲毒素、T-2毒素等不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甚至中原地区均可见到。
1.4.2 霉菌毒素中毒在蛋鸡生产上的表现
育雏、育成期出现腺胃炎或肌胃炎症状;采食不达标,食欲低下;肠炎腹泻严重,粪便表现消化不良;生长发育不良,营养缺失;肝肾肿胀出血,肝脏脂肪变性;免疫器官萎缩,骨髓黄染;生殖器官萎缩,产蛋下降,蛋品质量下降。
1.4.3 霉菌毒素处理对策
采用优质玉米等原料,尽量保证饲料的卫生和安全,利用优质的脱霉剂处理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在关键期应用中药制剂,强化肝肾功能,排除毒素。
1.4.4 霉菌毒素影响越来越大的原因
最关键的就是目前谷物尤其是玉米的收割、储存方式在改变,传统的玉米收割方式是人工收割,每家每户收完了以后,晾晒半年后再出售,而现在都是大型联合收割机,脱粒后直接进入仓储,所以此时的水分仍然比较高,导致大量的霉菌滋生,最终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
现在蛋鸡品种随着改良,越来越高产,但机体的抵抗力却在下降,导致蛋鸡对霉菌毒素越来越敏感,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生物安全管理——环境的控制和消毒,科学合理的免疫和用药。
2.1 目前面临的问题
现代蛋鸡的饲养,通过提高饲料营养,育种措施改进和强化,过于追求蛋鸡高产状态。
2.2 导致的结果
机体各器官处于疲劳状态,遇到应激时,易失去原有平衡,摄入的大部分营养已用于生产,极少数营养用于适应力,经常会出现机体不平衡的亚健康状态,最终是免疫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疾病增加,生产效能降低,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蛋鸡养殖的关键所在。
2.3 蛋鸡养殖的困惑
免疫越来越多,免疫效果不确定,最担心疫病的发生;疾病增多,疫病难治,用药量大效果仍不理想;疾病复杂,混合感染增多,鸡群抗病力降低;疫病防治成本增加,疫病造成损伤加大。出现以上困惑的原因是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是造成疾病增加、免疫效果下降的主要因素。
2.4 免疫抑制产生的机理
免疫抑制因素,(应激、抑制病毒、霉菌毒素)损伤免疫器官或细胞的活性,干扰抗原的呈递,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无法完成正常的免疫反应,出现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免疫缺陷即免疫抑制。
2.5 免疫抑制的后果
免疫抑制的后果有: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器官萎缩;对抗原处理和呈递能力下降;易感性增加、免疫效果不佳或失败,生产指标下降。
2.6 免疫抑制的解除
强化管理,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饲养条件,尽可能减少应激因素。解除免疫抑制病的危害——可选用提高机体脏腑功能的中药制剂。
3.1 肝脏的功能
分泌胆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功能;凝血因子,Vk的凝血功能;解毒功能;吞噬、免疫功能。
3.2 肝脏损伤的原因
病毒性疾病:流感、肝炎、法氏囊炎等。
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弧菌性肝炎等。
中毒性疾病:霉菌毒素中毒、药物性中毒。
营养代谢疾病:脂肪肝综合征、维生素缺乏、热应激。
寄生虫病:组织滴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
3.3 肝脏损伤的危害
肝脏分泌消化酶功能降低,消化功能降低,饲料转化率低;解毒功能低下,霉菌毒素中毒现象增多,体内毒素增加,加重肝脏负担,出现肾脏衰竭、产蛋下降、死亡;部分药物需在肝脏内转化,肝脏损伤后造成药物药效下降;易出现脂肪肝,肿大出血破裂等现象,甚至腹水。
3.4 解决方案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变质饲料的使用,高度重视霉菌毒素的危害,定期使用优质脱霉剂清除毒素。减少化药的添加与使用。
保护肝脏,稳定肝细胞结构,中和体内毒素,定期使用保肝药物。
4.1 生殖器官
卵巢、输卵管(漏斗部、膨大部、峡部、子宫、泄殖腔)
4.2 生产上出现的现象
蛋黄小、颜色浅是由于在伞部,卵黄蛋白及脂溶性色素沉积不足造成的;蛋清稀薄主要是膨大部上皮细胞分泌功能下降造成蛋清蛋白分泌量少,吸收水分多;输卵管膨大部决定蛋的形状,蛋型不标准,易造成运输过程中破碎;薄壳蛋、沙壳蛋、血斑蛋是由于在子宫部有炎症,钙结合蛋白运输钙量不足造成的;产蛋率下降主要是卵巢机能出现了问题。
4.3 原因分析
病毒感染,鸡群易腹泻,造成肠黏膜脱落,饲料中营养物质充足,但无法有效吸收,导致营养物质缺乏,引起产蛋率下降;在疾病或治疗期间,肝肾负担过重,功能受损,直接影响产蛋率;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对生殖系统破坏较大,易出现假母鸡和残弱鸡,造成整个鸡群产蛋性能难以提升。
产蛋期过量使用了磺胺类或刺激性等药物,不但会引起慢性中毒,而且会破坏卵细胞的发育,降低产蛋率。
4.4 对策
保证饲料营养配比均衡,消除饲料霉菌毒素,保证肠道健康使饲料营养成分能充分吸收;消除禽流感等病毒的影响和隐性感染;定期保肝护肾;定期添加多维。
S831.4+3
B
1004-5090(2017)04-0034-02
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