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逸趣 文房雅品
——国家博物馆藏明清文房玉器赏析

2017-06-05 14:18柴晨鸣
文物季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房笔筒国家博物馆

阴 柴晨鸣

闲情逸趣 文房雅品
——国家博物馆藏明清文房玉器赏析

阴 柴晨鸣

本文撷选了国家博物馆藏明清文房玉器十类,共15件。这些文房玉器高雅珍贵,并融入了文人学士的知识、理念、情怀和志趣,赋予了文房玉器高尚的道德内涵。本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外形特征、创作技法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飨读者。

国家博物馆藏 文房玉器 明清

我国的文房玉器,千姿百态,有俗称“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以及各类笔筒、笔架、笔掭、笔洗、砚滴、臂搁、镇纸、印盒等等。明代屠隆在其所撰的《文具雅编》中逐条介绍了除文房四宝以外的43种其他文房用具。这些文房玉器门类丰富、用途广泛,既实用又可赏玩,故被视为文房雅品。自古以来人们爱玉、崇玉,玉以其珍贵的品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缔造中华民族文化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玉不仅是吸纳天地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各种美质的人间至宝,还被附加了道德、政治、礼俗、权利、贵贱、宗教、财富、价值等社会诸因素后体现出的人文美。本文特撷选国家博物馆所藏文房玉器十类,以供品味与鉴赏。

一、笔

笔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玉笔是以玉制作的毛笔笔管,又称之为玉管。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殷商之前。到了汉代,笔已经比较考究。据记载,我国著名的宣笔就发明于汉代。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了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了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出土了汉笔等等。晋书法家王羲之《笔经》中曾批评制笔的奢华:“近人有以绿沈漆竹管及镂管见遗,斯亦可玩,何必金玉。”元陆友撰《研北杂志》中载:“袁伯长,有李后主所用玉笔,管上镌有文字,镂甚精。”明清时制笔工匠们亦在笔管上大展技艺,其装饰十分讲究。清代宫廷用笔一般是由内务府造办处或三织造按内廷样式制作,每年苏州、杭州均有数百支湖笔进贡内廷。笔管有竹管,也有玉石、玳瑁、象牙、漆、木质等,并注重装饰,有雕云龙、龙凤、福寿、花卉等,也有的题字,内涵寓意丰富。

国家博物馆所藏明云螭纹玉笔(图一),通长26.1厘米。青玉,有褐色沁纹。笔为一对,笔杆与笔帽皆为管状,管空心。笔杆上刻一螭穿梭于云中,螭双耳呈卷云状,头顶有角,角后长发用细密阴线刻划。螭身在云中时隐时现,四肢、胫部刻细密短线纹,肢爪清晰;笔帽上刻有一小螭纹、夔龙纹及云纹。玉笔造型古朴,纹饰精美。明代玉笔传世品少,此笔还雕刻云螭纹,且成对出现,实为难得。

图一 明云螭纹玉笔

二、笔 筒

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一般呈圆筒状,材质有陶、瓷、竹、木、象牙、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瓷质和竹制笔筒。象牙和玉质笔筒较为少见,其价值也更高。笔筒起源于唐代,并在唐以后逐渐流行起来,到了明清时期笔筒已成为文人案头必置的文具。在考古发掘中,明代朱守城墓出土了一件高15.5厘米、口径8.8厘米的紫檀笔筒。笔筒除有实用价值外,在书房中是最有装饰性的文房用具。现所见的玉笔筒皆是传世品。下面介绍三件馆藏的玉笔筒:

1.清人物纹玉笔筒(图二),高18.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6.5厘米,白玉,圆筒状,直口,直腹,平底,卷云形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高浮雕人物纹、山石亭阁纹、云纹、瀑布纹、松树灵芝纹和鹿纹等,层次分明。人物以孩童居多,形态各异。纹饰形象生动,意境深远,雕刻精妙。刀法灵秀,富有诗意,是清代笔筒中之佳作。此器原为清宫旧藏,为乾隆时期宫廷用器。

2.清三星图玉笔筒(图三),高18.3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16厘米,碧玉。圆筒状,直口,直腹,平底。底部阴刻“乾隆年制”四字隶书款。器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采用高浮雕技法多层雕刻,主题纹饰为福、禄、寿三星,辅以童子、山石、松树、亭台、石桥、祥云、溪水和瀑布等景物。其构图唯美,层次繁复,清新自然。此器原为清宫旧藏。

3.清玛瑙松鹿纹玉笔筒(图四),宽9.7厘米、高10.6厘米,器由一整块玛瑙浮雕、镂雕而成。一株松和一株梅,虬枝屈曲,花叶繁茂,其间并有一鹤一鹿。松、梅、鹿、鹤寓意福寿吉祥。

三、笔 架

笔架又称笔搁、笔格、笔枕,是书写、作画间隙时搁置湿笔的专用文具。笔架的材质一般为瓷、木、紫砂、铜、铁、玉、象牙、水晶,其中瓷、铜、铁最为普遍。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是浙江衢州南宋史绳祖墓中出土的玉笔架。该笔架为整块天然水晶琢磨而成,整体呈山峰状,五峰挺秀,中央主峰最高,侧峰对称地向左右递减,峰峦之间用以搁笔。器整体通透,无任何一点瑕疵,可谓天然水晶之极品。从明代屠隆的《文具雅编》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玉笔格有山形者,有卧仙者。有旧玉子母猫,长六七寸,白玉作母,横卧为坐,身负六子,起伏为格,有纯黄纯黑者,有黑白杂者,有黄黑为玳瑁者,因玉沾取为形体,扳附眠抱,诸态绝佳,真奇物也。”足以表明从明代开始,玉笔架的形制多样,题材广泛,玉料多彩。下面介绍两件馆藏的玉笔架:

1.明鹿鹤同春玉笔架(图五),长16.4厘米、宽4.3厘米、高8.6厘米,器雕一只鹿卧于山石旁,一只鹤立在灵芝下,鹿头回首相望。鹤与鹿都是传统的吉祥动物,常出现在同一题材中。这件作品既可用作笔架,也是很好的摆件。“鹿鹤同春”是古代寓意纹样,又名“六合同春”,意指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

图二 清人物纹玉笔筒

图三 清三星图玉笔筒

图四 清玛瑙松鹿纹玉笔筒

2.清莲藕形玉笔架(图六),长16厘米、宽5厘米、高5.3厘米,器雕成莲藕形,其上镂雕、浮雕莲叶、莲花、莲蕾及莲蓬。器下随形配紫檀座,座刻梅花纹。此器原为清宫旧藏。

图五 明鹿鹤同春玉笔架

图六 清莲藕形玉笔架

图七 清荷花螃蟹纹玉笔掭

图八 清螭衔灵芝玉双耳洗

四、笔 掭

笔掭又称笔觇,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当时的笔觇是种小浅碟,片叶造型,材质有陶瓷、水晶、琉璃与玉石等。到了清代,还出现了更具有应用功能的砚石用作笔掭。瓷质笔掭出土较多,例如湖南望城县长沙窑就曾出土9件笔掭,敞口,平底,器表均施青釉,釉层薄。玉材昂贵,用玉制作的笔掭相对较为稀少。

国家博物馆所藏清荷花螃蟹纹玉笔掭(图七),长8.2厘米、宽6.3厘米,器形为一片荷叶,背面浮雕叶脉并有一只瓢虫。正面平坦处用于书写或作画时掭试毛笔,三面由荷叶纹包边,边沿处雕琢一蜗牛,凹进的砚池有一螃蟹。整器用以碧玉雕琢,突出荷叶的绿润,显得生机盎然。其构思奇巧,富大自然的气息。

五、笔 洗

笔洗是存水以洗笔之残留余墨的器具。其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玉笔洗最早见于宋代。南宋史绳祖墓出土了一件青玉荷叶形笔洗。该笔洗为白玉雕琢而成,玉质莹润,呈半透明状。整个器形玲珑剔透,雕琢精美,造型生动,情趣盎然。元代的玉笔洗承宋代之风,仍以植物题材来造型。明代玉笔洗较为常见,且形状各异。山东省邹县的明朱檀墓出土了一件白玉葵花洗,高3.2厘米、口径7.3厘米,器呈五瓣秋葵花式,外镂雕花叶形的柄和托。到清代玉笔洗明显增多,玉洗的形制更多样。除方、圆之类的几何造型外,仿植物之形的洗子也较多,比如荷叶洗、桃式洗、瓜形洗等。

国家博物馆所藏清螭衔灵芝玉双耳洗(图八),高9.8厘米、口径16.6厘米,器平底,四足,器两侧各镂空雕螭衔灵芝云纹耳,耳下套一活环。器内底凸雕芦苇,莲荷纹。外壁浅浮雕莲荷、芦苇、飞鸟和水波纹。此器原为清宫旧藏。

图九 清葫芦形玉水盂

图一茵 清桃蝠玉水盂

六、水 盂

水盂又称水丞,其主要作用是给砚池添水。它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从材质来说,它的用料非常丰富,有陶土、瓷品、铜质、玉石、水晶、玳瑁、绿松、玛瑙、玻璃、漆器、竹木、景泰蓝等。河南巩义市黄冶窑址还出土了三彩水盂。水盂因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文房玉器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下面介绍两件馆藏的玉水盂:

1.清葫芦形玉水盂(图九),长18.6厘米、宽12厘米、高8厘米,器白玉质,巧作葫芦形,口内掏空,双椭圆形。外壁透雕,高浮雕葫芦枝蔓和蝙蝠,枝蔓延伸至器底。葫芦因谐音“福禄”,还寄寓着人们的美好祈望。其藤蔓缠绕绵长,寓意多子多福,绵延后代。器仿佛自然天成,具有浓厚的艺术和生活气息。此器原为清宫旧藏,是乾隆时期文房玉器之精品。

2.清桃蝠玉水盂(图一茵),长9.4厘米、宽8. 6厘米、高3.9厘米,器形似桃,掏膛琢制而成。器表浮雕桃枝叶、桃花和“卍”字蝙蝠。蟠桃有仙果之称,传说食后能长生不老,而“蝠”与“福”谐音,寓意福寿双全。

七、砚 滴

砚滴也称水注,水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工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冢……惟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砚滴有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从汉代就开始出现卧羊、卧熊等动物样式的玉砚滴。考古发现的砚滴多出土于汉晋墓葬中,数量不多,有瓷质和铜质两类。河南洛阳新安电厂汉墓、河南孟津县马村晋墓、青海互助县高寨晋墓都出土了弦武形铜砚滴,江西高安市七星堆汉墓、河南巩义站街晋墓出土了神兽形铜砚滴,浙江龙游寺底袁南宋墓还出土了三足蟾蜍铜砚滴。宋、元时期砚滴较为盛行,浙江龙泉窑和景德镇青白釉制品尤为丰富。至明代瓷业高度发达,宣德时器物别有风韵。清代砚滴以仿生形居多,做工更为精巧。

图一一 明兽形玉砚滴

国家博物馆所藏明兽形玉砚滴(图一一),高5.5厘米、长13厘米、宽6.9厘米,此器圆雕兽状,趴伏,粗眉,大眼,阔鼻,张口露舌,有耳,有双角,双叉尾。腹中空,背有口,有盖。盖内雕一圆柱形空心水注,以便伸入腹内后能将水带出,滴于砚中。盖钮为一小兽,上也有滴水用小孔。此器为清宫旧藏。

八、臂 搁

臂搁又称秘阁、臂格。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臂搁的材质很多,有黄杨木、紫檀、紫砂、红木、象牙、沉香、瓷、玉等等,其中以竹雕的最为常见。玉质的臂搁在文房用品中属于常置案头的玩物,文人们日夕摩挲,愈磨愈润。常见的臂搁主要有竹节形、书卷形等。宋代林洪在其所著的《文房图赞》中就有了臂搁的记载,但迄今我们并未见到过出土实物。下面介绍两件馆藏的玉臂搁:

1.清松竹梅纹玉臂搁(图一二),长16.7厘米、宽8.6厘米、厚0.5~2厘米,器仿竹制,长方形,背面平整光滑,仅刻几道竹节纹。正面两侧自然内卷成细竹杆状,中间减地,采用高浮雕技法刻,山石上耸立一株松、一株梅,构图疏朗新颖,寓意高洁。此器原为清宫藏品。

2.清松石亭阁纹玉臂搁(图一三),长19.9厘米、宽5.5厘米,器长方形,正面浮雕松石亭阁,层次感强。背面微凹,仿佛劈开的一段竹,并浮雕一杆修竹。松石亭阁是古人惯于雕刻的题材,意境深远,别有意味。

图一二 清松竹梅纹玉臂搁

图一三 清松石亭阁纹玉臂搁

九、镇 纸

镇纸又称书镇,主要以自重压纸张或书册使之保持平整。镇纸无固定形状,多各种动物造型,装饰味道浓厚。镇纸所用材料有金银、玉石、竹木、牙、瓷等。明清时期的镇纸多为尺状,也称镇尺或压尺。玉镇纸的出土最早见于唐代墓葬。西安东郊唐代韦美美墓出土过一件兔形玉镇纸,其下为长方形底座,上雕拱背伏卧之兔,造型生动简约。南宋史绳祖墓也出土过一件兔形玉镇纸,圆雕,线条简练,形态逼真,雕琢细腻。此外,浙江龙游县寺底袁村南宋墓还出土一件水晶辟邪镇纸。明代玉镇纸,在屠隆的《文具雅编》中有载:“古玉彘,古人用以撐肋殉葬者,有白玉卧狗,有卧螭,有大样坐卧哇哇,有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其背平斑点如洒墨色,同玳瑁,无黄晕,俨若虾蟆背状,肚下纯白,其制古雅肖生,用为镇纸,摩弄可爱。”这一记载说明了明代玉镇纸使用的多样性,玉彘即古人殉葬的猪形玉握,握于死者手中,明代人用为镇纸,可见镇纸的使用原则是求实用,求古朴精致。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清代玉镇纸的造型更为多样,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并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

图一四 清双龙镇纸

国家博物馆所藏清双龙镇纸(图一四),长23. 1厘米、宽3.2厘米、高3.1厘米,器长条形,单面高浮雕大小两龙,彼此相望,应为宫廷用品。

十、印 盒

印盒是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属于文房用具中器型较小者。器型以方形、圆形居多。印盒具体起始年代已不可考,宋曾巩诗:“印奁封罢阁钤间,喜有秋毫免素餐。”而且传世品中亦见有唐代印盒,由此可见,印盒不会晚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官、哥、定、越等窑均烧造过印盒。元代亦有印盒,元乔吉《两世姻缘》:“恰便似一个印盒脱将来。”明代印盒多为铜制,圆形,面微凸起。铜鎏金嵌金丝印盒,盖面有嵌镶的纹饰,子母口,其体形虽小,但做工颇为精湛。到了清代,由于玉料充足,清代的玉印盒多选用上等白玉,制作规范、严谨,但纹饰繁琐,多饰以蟠螭、云鹤、梅花、山水、人物等,采用浅浮雕或阴刻技法。在考古发掘中,明代朱守城墓出土了三件木质印盒:黄花梨木圆形素面印盒、紫檀木嵌螺钿椭圆形印盒和紫檀木嵌螺钿圆形印盒。目前所见的玉印盒多为传世品。

国家博物馆所藏明云凤纹玉印盒(图一五),通高3.5厘米、长6.8厘米、宽6.8厘米,玉为青白色,局部有黄色沁。盒为正方形,带盖。盖面略呈弧形,中间略高,上雕刻双凤纹和云纹。凤两两相对,尖喙,长梢形眼,角向上勾卷。盒盖四边侧以细密方格纹为地,上刻波浪纹。盒内壁光素无纹,盒外侧刻兽面纹。盒底方框内刻篆书“宣和”二字款。明代玉印盒的盖面微微隆起,多浅浮雕花卉图案,也有山水图案及诗句,十分讲究意境和布局,带有明显的文人特点。

明清文房玉器因其高雅珍贵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融入了文人学士的知识、理念、情怀和志趣。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艺术性强,其制作精巧雅致,并将代表文人气质、思想的梅、兰、竹、菊以及古诗、辞赋作为主要的装饰内容,体现了文人雅士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赋予了文房玉器高尚的道德内涵。文房玉器作为中国玉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必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图一五 明云凤纹玉印盒

参考资料

1.[明]屠隆《文具雅编》。

2.华慈祥《明代朱守城墓出土文房用具散论》,《东方早报》,2014年6月18日第10版。

3.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河南孟津县马村晋墓的发掘》,《考古》2011年第6期。

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永嘉龙下唐代青瓷窑址发掘简报》,《文物》2012年第11期。

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河南巩义市黄冶窑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7年第4期。

6.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望城县长沙窑1999年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5期。

7.毛慧《南宋史绳组墓出土的文房用具》,《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3期。

8.杨岗《浅析先秦时期的玉崇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作者工作单位: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一部)

猜你喜欢
文房笔筒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之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漫话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六站(上)
文房四宝
《文房之物》
自制笔筒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芬兰国家博物馆扩建项目
“鼠来宝”笔筒
文房雅趣话砚滴
做一只怪魚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