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7-06-05 14:16孙亚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3期
关键词:旅游业河南省旅游

孙亚辉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 467036)

·休闲农业·

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孙亚辉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 467036)

[目的]河南乡村旅游资源产业时空布局良好且发展潜力巨大,研究其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与特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等相关问题。[结果]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研究得出河南省应该从发展“特色产业拉动”模式、“服务带动”模式、“景观休憩”模式、“文化探寻”模式来提升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质量。[结论]该研究解决了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对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新农村 乡村旅游开发 产业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受游客欢迎的体验式旅行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促进该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较为受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项目有许昌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中的赏花游、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的科技农业游等等。

关于“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这一问题,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陈佳平在《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用SWOT法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提出政府支持、把握定位、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培养人才、发掘文化、注重宣传、提高村民参与热情、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是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法[1]。谢燕娜,朱连奇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设》中指出政府主导型模式、企业主导型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主题文化型模式是新农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2]。吴国琴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中指出要从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更新理念、拓宽营销渠道、引进人才、开发新客源、促进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升级河南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这些学者都有针对性的研究了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还存在缺乏时效性的问题,无法指导新形势、新时代条件下河南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文章在借鉴、参考这些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新形式,探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该如何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战略问题。

随着河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民有了新的致富道路。但是,由于在基础设施、管理、人才、消费引领、文化等方面发掘不足,导致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陷入瓶颈。因此,就需要从软、硬件两方面寻找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的途径。综上所述,研究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其产业发展模式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前人的启发下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从而试图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与资源布局

1.1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东部,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据统计河南省全省共有村庄近5万个,并且乡村古迹大多数保存良好,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普遍兴起乡村旅游热潮,河南省积极抓住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本省乡村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加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在稳步提高,城市居民在城市生活的高压下越来越向往乡村的悠闲生活和轻松氛围,因此利用假期到乡村体验农耕生活、观看美丽自然景色就成为城市居民的普遍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促使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1.1.1 发展阶段

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在萌芽时期,城郊的农户独立开办农家庄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淳朴自然乡村风情、观赏美丽田园风光的场所,在这一时期农户的经营比较松散,提供给游客的也只是吃家常菜、住农家屋的初级服务。在发展阶段,城郊农户整合农业资源,在向游客人提供食宿等初级服务的同时,还把富有农村特色的采摘、收获农产品、垂钓等活动添加到乡村旅游项目中,从而提升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的整体质量[4]。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基本处于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户除提供上述活动项目和服务之外,还注重满足游客情感上的需要,为游客提供富有文化气息的乡村表演和农耕文化介绍等旅游项目,使游客在放松身体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另外,在这一时期政府旅游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力度,使乡村旅游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障游客利益。2015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颁布了《省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意见的通知》,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性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 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90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14.7%。

1.1.2 发展模式

现阶段,河南省的乡村旅游正逐步走向成熟,并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营发展模式。一是休闲农庄模式,主要是农场主以农庄为单位开展集农业食、宿、游玩体验为一体旅游活动。目前,发展较好且有代表性的休闲农庄有鹿鸣山庄、墨缘太行庄园、佳多琵琶寺有机生态园等。二是“农家乐”模式,主要是村民以景点或者是山水风光为依托,以家庭为单位开设旅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从而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5]。近年来河南省有代表性的乡村“农家乐”有南阳的老韩家生态园、洛阳的菜根记农家院、郑州的黄河人家等。三是“魅力乡村”,就是政府以村镇为单位进行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发展较好的“魅力乡村”有信阳市的郝堂村、安阳市的吴家洞村、修武县的一斗水村等。另外,自2016年起河南省还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力争到2020年建设2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旅游示范镇、400个特色旅游村,带动全省18%以上的乡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1.2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

图1 河南省五大乡村旅游分布带旅游资源占比分布

河南省乡村旅游的自然景点以及提供旅行服务的农家大多数分布在大中型城市的边缘和著名自然景区的边缘,从地理位置上看,主要集中在3种区位上:第一种是大中型城市的郊区,例如洛阳市南村、新乡市北站区耿庄村等等。在城郊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乡土气息浓厚、富有淳朴的农家风情,这是因为这些乡村旅行主要面向的是城市白领阶层、家庭等,他们大多数参加乡村旅游项目是为了到乡村感受田园生活、释放工作和学习中产生的压力,因此要让这些游客充分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简单、淳朴,以便帮助他们减缓生活中的压力[6]。第二种是风景名胜区周边,例如重渡沟、养子沟度假山庄、七星园等。依托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其最大特点就是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越,这些景区依托著名景点建立而成,面向的主要是被景点自然景观吸引的游客。这部分游客参加乡村旅游项目主要是想在优美的自然景观中放松心灵,实现心灵上的解脱与减压[7]。第三种是分布在省内的贫困地区,例如安阳的滑县,在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多有政策性的因素,地方政府试图利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地区大多自然环境优美、原始乡村风貌保持良好,面向的游客大多数是喜爱乡村朴素民风,并且对农业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游客。

当前,乡村旅游在省内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从河南省地图来看主要的5个分布带分别是:太行山乡村旅游带、王屋山乡村旅游带、伏牛山乡村旅游带、郑州周边乡村旅游带、大别山乡村旅游带。从河南省的五大乡村旅游分布带旅游资源占比分布图(图1)中可以看出,这5个旅游带发展进程不一致,郑州周边乡村旅游带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好,其旅游资源占全省乡村旅游总资源比重较高为48.9%; 而太行山乡村旅游带则发展较差,其旅游资源占全省乡村旅游总资源比重较低为8.2%。另外,王屋山、伏牛山、大别山乡村旅游带分别占11.7%、17.5%和13.7%。

2 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建设较差

目前,河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大多数农民依靠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乡村旅游发展速度过快,加之地方旅游管理部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不齐全,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质量。河南省大部分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表现在3大方面:一是饮水难,乡村地区大多难以保障安全自来水的供给,居民饮水长期达不到安全标准,为发展旅游业埋下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是环境脏、乱、差,乡村居民大多没有垃圾回收处理的习惯和设施,因此乡村中普遍存在大量的生活垃圾、白色垃圾,不仅影响自然环境美观而且还给居民和游客的健康带来危害; 三是公共事业设施落后等现象十分严重,乡村大多缺少休闲娱乐设施、如单杠、秋千、双杠等健身设施,难以保证游客的休闲娱乐活动水平。另外,农民本身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于其所经营的旅馆、庄园建设投入不足,因此导致乡村宝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了农民获取经济利益的附属品[8]。河南省乡村旅游环境建设较差还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在住宿卫生上,大多数农家旅馆没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旅客使用过的被褥做消毒处理,而且大部分旅馆不能够为旅客提供一次性用品,因此大部分景区的农家旅馆住宿卫生条件较差。第二,从道路状况来看,部分乡村公路损毁严重,遇到极端天气更是泥泞不堪,也因此游客的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河南省部分村落依靠自然景观或者特色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业,但是地方旅游局和农民自身都过多关注经济利益,而没能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投入,因此导致大部分乡村道路状况较差,容易发生汽车侧翻、汽车追尾等安全问题。第三,环境建设较差,对于珍惜的自然植物、自然景观保护不力,因此时常出现游客采摘珍稀植物或者在土著民房上刻字等现象发生。综上所述,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 缺少统一规划管理,旅游人才匮乏

河南省对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一方面对部分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关注度不够,任其自由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地区发展又过度关注,导致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由农户与旅行社或项目开发者合作经营,在趋利心理的影响下,这些乡村旅游项目趋同,缺乏本地区独有的特色,从而导致难以对顾客形成充分的吸引力,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另外,缺乏统一管理还使同一地区内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竞争加剧,导致不当竞争现象产生,甚至还会破坏乡村地区的淳朴民风。

由于河南省的乡村旅游大多是小规模的、家族式经营的旅游项目,因此经营管理人员也只是由原来耕地农民转变而来的,缺乏经营管理的理念和经验。旅游部门对于旅游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迟缓,严重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进程[9]。另外,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不注重保护游客的利益,因此导致“宰客”现象、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缺乏统一管理和人才匮乏严重影响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探索解决途径。

2.3 旅游开发模式单一,消费黏性较弱

河南省对于各个旅游带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不足,开发模式也较为单一,尤其是对于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发掘不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过分关注经济效益,因此把精力集中在开发采摘、垂钓、农产品收耕等能够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项目上,而往往忽略对文化的传承,因此容易使游客产生倦怠情绪,导致游客不愿意在同一项目上过多停留。例如,以樱桃采摘为主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不足,因此导致游客在樱桃采摘季大量涌入彭店乡(一周约接纳8万人次),而其他时间彭店乡则门可罗雀。

河南省乡村旅游项目内容单一、缺乏体验性、缺少趣味性,导致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忠诚度不高,消费黏性较差。大部分游客只是跟随旅行团走马观花的观看乡村景色、品尝农家菜而已,这些活动难以吸引游客再次游玩、再次消费,乡村游项目没能够“黏住”游客的猎奇心理[10]。乡村旅游资源中还有大量的能够带动消费黏性的项目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例如民俗文化表演、特色饮食品鉴、农耕文化展示等富有浓厚的农耕文化气息的农耕活动的优秀“黏性”活动还被长期忽视,所以导致旅游项目对游客的消费黏性较差。

2.4 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品牌意识不强

目前,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业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对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不足,未来发展规划还尚在探索期,所以导致对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认识不足,所以就更谈不上进行品牌建设了。目前各旅游带上的乡村旅游景区的服务大多数只停留在提供食宿和带领游客参观自然风光等初级层面上,而缺乏对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开发和挖掘。具体而言,文化内涵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多数景区文化上采取“拿来主义”,把其他类似景区的文化发展经验直接照搬过来,而不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文化特色开发新项目,导致大量乡村游景区雷同,缺乏特色。第二,对地区特色的历史文化研究不深入,对地区历史文化内涵理解不透彻,尤其是对农耕文化、农耕传统、地域特色等挖掘不足,导致缺乏吸引游客的文化旅游产品。

缺乏对农业资源深度开发意识和品牌建设意识,因此乡村旅游项目虽然也有采摘、农产品收耕等项目,但是只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度开发,难以形成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农产品品牌。具体来说,河南省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意识较差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目前大多数农户对于旅游品牌开发还处在被动阶段,不能自主开发符合品牌特色的新的旅游项目和游览环节,只是单纯的照抄照搬现有的乡村游品牌。二是缺少品牌命名的特色性。不能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建设品牌,因此导致缺乏乡村旅游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并且游完后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复游率普遍较低。三是缺乏乡村旅游品牌宣传意识,一些乡村虽然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但是并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宣传,所以导致品牌识别度较低,没有形成乡村旅游的品牌吸引力。

3 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3.1 发展“特色产业拉动”模式,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所谓的“特色产业拉动”模式就是要体现地方特色和独特性,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改变传统的“逛景色、吃农家饭、采摘垂钓”的单一旅游模式。要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消费,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增加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的“重游率”。另外,在发展特色产业拉动模式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从而为这一模式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河南省政府要建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发展“特色产业拉动”模式,尤其是要设立专门资金用于投入乡村的特色产业,加大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加强特色农产品的贸易展销活动,从而以“特色产业拉动”模式带动河南省整个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河南省发展“特色产业拉动”的乡村旅游模式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第一,乡村旅馆住宿设施上,要注意保持乡村旅馆的原有特色,避免过度改造使乡村旅馆失去“原汁原味”,在注重体现乡村特色的同时还要保证卫生质量,否则就会阻碍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采取多种途径推销特色农业产业,例如部分发展乡村旅游的景点十分偏僻,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向游客介绍该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这样做一方面能够给游客无聊的行车过程带来一定的乐趣,同时游客购买特色农产品又会给当地农民增收[11]。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河南大部分乡村旅游还处于自家“小作坊”式的经营,缺乏规模效应,更谈不上形成特色产业,因此地方政府要积极招商引资,把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起来形成品牌,形成特色产业,从而实现以特色产业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拉动”模式,还要注重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改造,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为发展“特色产业拉动”模式提供设施上的保障,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游览环境,以特色产业和良好的设施增加游客的复游率。

3.2 发展“服务带动”模式,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所谓的“服务带动模式”就是要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从而提高从业者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另外,政府的监管部门还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工作,使乡村旅游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乡村旅游质量的提升,除了要加强发展“特色产业拉动”模式,同时还要注重发展“服务带动”的乡村旅游模式。要注重对当地旅游从业者的培养,提升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品质,从而利用较高的服务品质吸引游客。对于当地农民的培养、教育工作可以从2个方面展开:第一,树立先进典型,对于那些诚信经营以及那些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农民,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同时还要把他们树立为典型,鼓励其他农户向优秀典型学习。第二,定期开展交流会,鼓励从事旅游业的农民相互交流经验,借鉴他人的长处比补自己的短处。通过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发展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业,从而借发展“服务带动”的乡村旅游模式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服务的整体提升。

在发展“服务带动”的乡村旅游模式的过程中,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全省的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工作,在重大问题上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防止乡村旅游项目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要制定出统一的服务标准、质量标准、经营许可证等规章制度,并且设立监管部门确保相关规定能够得到落实。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优化产业环境,提升产业素质,使每位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都能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3.3 发展“景观休憩”模式,增强乡村旅游消费黏性

所谓的“景观休憩”模式就是要实现地方特色与游客游览体验的结合。要最大程度上的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底蕴和民俗特色,要从景观和情感上做到对游客的双重吸引,从而增加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兴趣,增加“复玩率”和消费黏性。

“景观休憩”模式,是将游客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与参与当地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积极发展“景观休憩”乡村旅游模式,要促进农户与农产品企业联合,要积极形成农民、企业联合发展,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河南省发展“景观休憩”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农户利用自有的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宅发展小旅馆、小饭店,并且可以兼卖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第二,利用村委会组织把广大农户联合起来共同与开发商合作,利用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和营销优势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业,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12]。第三,利用乡村旅游创造的广阔平台,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特色手工艺品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河南省各个旅游带的乡村旅游项目趋同性严重,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地区特色,所以很难形成竞争力,因此发展“景观休憩”模式成为进一步发展河南乡村旅游业的重要出路。乡村旅游项目必须要依照游客的需求进行开发,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文化的猎奇心理,同时还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景色的欣赏要求,因此发展“景观休憩”模式是必要的。

另外,进一步发展河南省乡村旅游“景观休憩”模式的同时,还要注重增添旅游项目的体验性,河南的丘陵、山地、河流和湖泊为体验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可以利用乡村有利地形开展旅游项目,增加游客的体验性,同时能够增加游客停留游玩的时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3.4 发展“文化探寻”模式,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

所谓的“文化探寻”模式就是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中的文化底蕴和民俗色彩,大力开发民俗文化产品、饮食文化产品、农耕文化产品等,利用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吸引游客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中。

“文化探寻”模式与前2种不同,这种模式是以河南省乡村的人文景观为主打,把生态农业旅游观赏与乡村文化内涵相结合,并融入河南当地的人文景观。不同乡村之间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基,因此河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层次感。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探寻”模式,一方面要注重对乡村无形文化的开发,也就是要注重对农耕文化的深入开发,尤其要注重开发民俗、民间艺术; 另一方面还要关注乡村有形文化的开发,使游客在接触各种农具的同时,感受到乡村旅游的魅力[13]。河南位于黄河流域,因此自古以来其农业发展就有着重要地位,并且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优秀的农业技术、农业文化得以保留下来。因此,就要把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旅游资源深入发掘出来,开发出富有乡村特色和淳朴气息的“文化探寻”乡村旅游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探寻”模式还要进一步向品牌化发展,因为只有形成品牌才能够促进旅游服务、旅游项目更加专业化,也才能够在众多乡村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因此,要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进一步向前发展,就必须重视发展品牌,并且要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目前河南省组织的“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就是河南省旅游部门发展乡村旅游的“文化探寻”模式帮助农户形成品牌意识的有效途径,力图通过品牌效应实现河南省乡村旅游业整体的发展进步。

[1] 陈佳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农业考古,2011,(03): 31~33

[2] 谢燕娜, 朱连奇,杨迅周.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经济地理,2013,(11): 175~181

[3] 吴国琴.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企业经济,2012,(04): 108~111

[4] 陶玉霞.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85~89

[5] 陈佳平. 河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开发问题研究——基于中原经济区的视角.河南社会科学,2012,(10): 94~96

[6] 是丽娜.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构建.生态经济,2013,(11): 106~110

[7] 郑文俊. 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价值认知与功能重构——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01): 102~106

[8] 张树民, 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地理研究,2012,(11): 2094~2103

[9] 张曼婕.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湖北农业科学,2014,(14): 3430~3433

[10]肖晓莺. 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休闲旅游实证研究——以鄢陵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5): 78~81

[11]唐书转.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3): 221~224

[12]王富强. 基于消费需求变化的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农业经济,2015,(10): 103~104

[13]周衍庆. 全产业链模式下我国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选择.农业经济,2015,(09): 63~64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STRATEGY IN HENAN PROVINCE*

Sun Yahui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ingdingshan 467036,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rural tourism in Henan has achieved tremendous development.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mode. Using the methods of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case study and experience summar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defect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then it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rural tourism, including transferr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to the industrial-driven mode, service-driven mode, landscape recreation mode, and culture-driven mode. This resul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new rural area;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nan provinc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332

2016-04-05

孙亚辉(1977—),女,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Email:36896091@qq.com

*资助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162400410213)

F592.7; F590.75

A

1005-9121[2017]03208-06

猜你喜欢
旅游业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旅游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