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忠 张发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急诊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应用与效果
陈维忠 张发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诊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诊急救模式,试验组给予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对比两组的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以及预后。结果:试验组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预后评价优89.3%,明显多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护模式在急救中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以及急诊科停留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急诊急救;初级创伤救治模式;效果
急诊急救效率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初级创伤救治模式(PTC)即急救人员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步骤规范,基本步骤为气道管理、呼吸管理、循环评估、神经评估以及全身检查,并利用有效的急救设备对患者进行抢救[1,2]。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急诊科患者168例,分别给予常规院前急诊急救模式以及急诊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模式,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以及患者预后评价情况,探究急诊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急诊科患者168例,其中试验组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龄15~78岁,平均(49.2±2.9)岁,病程(67.2±12.9)min;对照组84例,男50例,女34例,年龄18~80岁,平均(51.2±3.1)岁,病程(87.2±15.4)min。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急诊急救,急救人员抵达事发现场后,对患者意识、体温、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测量,观察患者躯干、四肢骨折、出血情况,若患者意识清醒,询问患者创伤原因、过往病史、用药禁忌;患者意识不清时,应查明患者身份,尽快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急救人员通过初步体格检查对创伤患者进行对症急救处理,对患者进行科学固定后运用担架将患者转送至医院进行救治。试验组给予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将患者送至医院急救前按照气道评估、呼吸评估、循环评估、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全身检查的顺序对创伤患者进行评估。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首先观察创伤患者气道中有无异物,清除患者气道异物,进行心肺复苏,帮助患者开放气道,恢复呼吸,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呼吸深浅,查看患者胸廓是否存在开放伤,对于呼吸困难、呼吸运动减弱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吸氧等处理,对患者进行呼吸评估;测量创伤患者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毛细血管以及指端末梢颜色进行观察,评估患者循环系统;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进行神经系统评估;按照从头到脚,从四肢到躯干的检查顺序,对创伤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对创伤部位进行止血、包扎处理。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估标准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GOS评估标准[3]:预后优:患者属于轻度残疾,可独立生活,或恢复良好,有轻度缺陷但可正常生活;预后差:患者死亡、处于植物生存模式或重度残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试验组患者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比较两组GOS评估情况:试验组患者预后优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统计(±s,min)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统计(±s,min)
组别 例数 救治反应时间 现场急救时间 急诊科停留时间试验组 84 25.6±4.6 15.7±2.1 87.4±4.9对照组 84 32.6±8.5 25.4±2.6 65.8±5.8 t 4.364 4.876 4.086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n(%)]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即在急救前对患者创伤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从而提高创伤患者的急救速度,提高创伤患者急救成功率。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要求救护人员有较强的临床诊断能力和较高的临床救治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初级创伤救护模式需要在2 min内对患者气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全身进行检查,并对创口进行评估和相关对症处理[4]。影响创伤评估的因素较多,如何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检查、急救设备,在急救过程中完成初级创伤救护,对于缩短患者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急诊急救面对的是未知人群,创伤类型具有多样性。初级创伤救治模式,有利于医师在复杂的急救现场对患者各生命系统进行检查,对患者整体身体创伤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检查情况对致命伤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有效防止漏诊、误诊以及延迟治疗的发生。有利于医师掌握患者一手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转科、诊断,并对患者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次试验中试验组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预后评价中的优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急救中对患者给予初级创伤救护模式,对有效缩短患者救治反应时间、现场急救时间以及急诊科停留时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葛波涌,刘郑和,王玉波,等.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4,9(9):23-25.
[2]葛波涌,林育南,王明太,等.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96-97.
[3]苌海华,李超乾,王威,等.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68(8):1378-1379.
[4]陶品月,黄惠桥,李月明,等.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127-129.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mode in emergency first aid
Chen Weizhong,Zhang Fa
Ningde Cit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3521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mode in emergency first aid.Methods:168 case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84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pre hospital emergency first aid mod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mode.The treatment response time,scene first aid time,emergency residence time and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Results:The treatment response time,scene first aid time,emergency residence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excellent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9.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75.0%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mode in emergency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response time,scene first aid time,emergency residence time,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Emergency first aid;Primary trauma treatment mode;Effect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