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斯玮 Liu Siwei
日本现代住宅设计方法的新理解与再深化
■ 刘斯玮 Liu Siwei
文章以当前日本现代住宅的设计发展状况为基础,从功能、造型、环境三大角度,结合行为影响、心理变动、使用需求、地域影响、文化酝酿等方面,阐述日本现代建筑中对于设计方法的再次提炼与深化,讨论日本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新手法、新处理、新方式,并结合案例阐明这些方式的使用途径,以期对住宅设计给予启发,提供新的思路。
日本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方法;设计理解;方法深化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在历史的长河中备受关注。明治维新以后,大量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文化如潮水般尖利而迅速地输入日本,使得原本封闭的日本文化体系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开放,因此,日本在现代化进程的各方面必然会呈现出兼收并蓄、包容共进的特征。
日本现代住宅设计中,其设计方法不仅满足了传统日本建筑抗震、防火等硬性的实用性要求,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住宅这种平民化、私人化、专有化建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本的住宅设计非常重视把特定的住宅文化进行凸显,并使其和谐共存于现代住宅的整体宏观设计之中,手法精到微妙,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同现代技术手法的完美结合。
住宅设计发展到今日,其传统的功能侧重点如户型、朝向、房间使用面积等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单纯的指标很难满足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职业特性的需求。这对现代住宅的功能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住宅设计行为不仅包含着建筑设计的含义,从精神层面上看,也包含着强烈的生活含义;从更高层次的人类交流层面上讲,还包含着强烈的文化含义。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科学的角度与方法来认识“住宅”。正是基于此,日本现代住宅充分表现出了对“住宅设计”功能关系的理解与深化。
1.1 由物品引申的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都伴随着物品的使用。居住空间之所以为人们所用,其显性因素就与物品有关。日本由于地狭人稠,住宅面积普遍偏小,功能安排紧凑。由住宅中的物品入手研究住宅设计,是研究生活与空间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物品的使用和摆放方式从某种角度而言,影响着住宅的功能设置[1]。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物品使用爱好及摆放习惯,当这些物品成为相互的连接关系时,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品使用体系,这同时也是人们各自所拥有的领域。这种领域感的产生,在人们心理上已然成为他自己的家。
1.1.1 物品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
依据“物品”入手而产生相应的设计,是满足人们对住宅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日本传统住宅中,榻榻米、神龛的摆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在中国的民间住宅中,灵位与神位、八仙桌与春凳、圈椅、雕花床架等生活物品也都影响着建筑的布局与朝向,更有甚者,如苏州园林或皇家寝殿、道观寺庙的居住用房,特定的物品在很大意义上甚至直接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及形态。传统建筑的围合方式及房间形态、功能组合方式均与这些物品的摆放有关。
1.1.2 物品与现代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
至现代社会,物品相比古代更多,因而由物品入手的建筑设计方式更为具体。物品的种类及摆放更多体现的是生活的样式。住宅中多种居住样式的混杂与现代家电及新形式家具的包围息息相关。对于物品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其体量、大小、颜色等表层的硬件指标,更多的在于其体现出来的使用者的心理、爱好、表达方式、生活形态和居住需求。
厨房及就餐区域是由物品入手空间形态设计的重点区域之一。在日本,人们的日常饮食以生食和煮食为主,因此对用水要求较高而油烟很少。他们喜欢用小而多的餐具,各种菜式也要使用相应的厨具和盛具,因此厨房内收纳空间较多。正是这种物品使用习惯,决定了日本的厨房空间多以开敞式厨房为主,并且要预留大量的收纳空间;生活用水及食物用水分开,设立2~3个水槽,并且要预留垃圾桶位。由于很多人就餐时仍然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在不少就餐空间的设计中,并不一定与厨房相连,而是需要有足够的就坐空间。厨房由于对于日常生活的干扰并不大,位置也相对较为随意(图1)。然而在我国,由于油烟机必不可少,且所需的烹饪器具较日本少,因此中式厨房大多呈现出封闭空间的特征,并且烟道、抽油烟机的预留位置在功能设计上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厨房在整体功能布局上也最好处于下风向。可见,厨房物品的使用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住宅的功能布局。
同理,在儿童活动空间中,由于儿童家具尺寸小于正常使用尺寸,且使用颜色鲜艳、用材柔和温暖,因而儿童房不宜过大过宽,应尽量紧凑且有南向日光,营造具有温馨气氛和包围感、安全感的空间,以免产生过于空旷、冰冷、孤立的感觉。在有老人居住的住宅空间内,轮椅、扶手、拐杖等使用器具直接影响了室内走廊的尺度、垂直交通的形态和摆设,各空间的剖面关系尤其是垂直关系也要在一般普适的住宅设计功能空间上进行调整。因此由“物品”入手住宅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满足物品的摆放需求,更能从心理层面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图1 典型日式厨房物品摆设与布置方式
1.2 由人的行为状态引申的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行为状态就是人在城市所存在的空间生活中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即为人们的居住方式。由人的行为来入手,实际上就是由人的生活来入手住宅的空间设计。受当今的居住方式与生活节奏影响,如何使住宅空间高效合理地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也成了设计师需要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在何处怎样配合行为使用”的住宅功能性问题。
日本的住宅设计现已经打破了“几室几厅”的传统设计套路,开始依据人们的活动方式设计不同的功能形态。比如,面向老年人的养老住宅,室、厅之间的易达性的需求会远大于其他需求,因而老人经常要使用的功能空间会尽量放在底层且靠近出入口,卧室和起居室则尽量临街,以适应老年人独居的生活,让老年人在家也可以看到城市的生活图景。日本的经济文化发展使得单身或丁克家庭越来越多。提供给这种人群的住宅,应尽量朝着舒适性、高端性的方向考虑,卧室、起居室、浴室等带有享受和休闲性质的功能空间可以适当放大,内部的容量也可增加。而由于公共空间使用人口不多,厕所数量和厨房面积也可以适当调整变小或可以进行功能连接上的微调。会客厅、客房、餐厅、儿童房、老人房等带有家庭聚居性质的功能空间在他们的住宅设计中可以尽量压缩甚至取消。相反的,在带有家庭互助或多家族聚居特征的住宅中,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设计相对于私人空间更为重要。
个人的行为喜好也影响着建筑功能的布局。比如,若有爱看电视的家庭成员,在布局上就要留有足够的沙发空间以及舒适的观影距离,而对于喜爱字画的人群,设计时应为其留有足够的书画空间,并且这个空间最好设置在光线稳定的北侧。如果喜爱养猫养狗,那么起居室最好和庭院相连通,让猫狗和人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这些功能布局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以人的行为入手恰能对住宅进行更为合理的布局,使其符合使用者的预期需求。
1.3 由人的心理需求引申的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在人的内心深处,住宅其实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空间的个性化空间,但同时,它又是一个多功能性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住宅在人的心理上其实是对特定人群有着特殊意义的场所。住宅包含着安定的心理需求,人的心理变化与住宅也密切联系。
在过去,日本由于岛内缺少资源且连年战乱,在居住的心理需求上,会偏重安全感和隐私感的营造,邻里之间并无太多交流,因此在长屋等传统住宅中,餐厅、起居室这两个最为重要的家庭公共活动空间被置于离建筑入口最远端的内侧。很多传统的日本家庭也将神龛置于建筑最内侧,这种布置增加了一定的仪式感,意即通过狭长幽暗的甬道才能到达神位所在位置,符合人们当时的心理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邻里关系、住宅功能的心理需求日益变化。一方面,他们希望拥有足够的交往空间,可以进行邻里对话和家庭对话;另一方面,则是对隐私感的需求,这就需要房间尽量隐蔽,相对不易达,更不宜置于住宅的交通要道之上。因此,日本的现代住宅设计中,把餐厅、起居室、客厅等公共性质较强、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使用人数较多的房间与住宅的主要走廊、垂直交通、出入口等结合布置,将公共楼梯、阳台、公共走廊等结合住宅的半公共空间进行设计,在保持一定私密性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邻里之间交流的可能性。
由于使用住宅的个体大多差异较大,各自心理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住宅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应满足各种心理需求所产生的行为请求,也就是要求住宅空间的设计能满足不同心理诉求体在同一空间中的各种活动需求。这就表明了住宅空间中应包含共享空间的需求。“共享”本身便是人类的一种介于公共与隐私之间的心理状态,共享空间可以创造出多视角、多交流、多互动的场所,是维系家庭关系、创造家庭环境的重要功能部位,同时,共享空间的设计也应有基本的交流尺度,不宜过小过窄,以免造成强制性交流触犯隐私的状况。住宅内的共享空间给予了使用者不同的选择,满足了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对空间环境的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变动与影响。
住宅设计发展至今,已出现了极为成熟的标准化设计方法。日本一直以来都有政府限定的以小家庭为基础的标准住宅类型模式推进开发,这更加有利于标准化设计方法的发展。然而,这种标准化设计方法虽然有利于城市面貌的统一,但是极易造成城市面貌的单调甚至于乏味。实际上,环境设计与造型设计共同构成了住宅的整体风貌。我们在重视造型设计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设计的要求,而环境设计也要随时贴合造型设计的方式。由此两者配套,才可以营造出较为精致的住宅外观。
2.1 应对地域特点的住宅建筑造型设计与环境营造
日本各地自古留存了许多住宅及由住宅引申出的各种住宅文化。这个以“住宅”为中心的文化群不仅仅是对当地气候、环境的体现,更因其亲民性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特征烙印,是普通人对于当地独有文化特质的需求体现。现代主义建筑的蓬勃发展加上战后日本的婴儿潮和经济腾飞,使得人们对住宅的刚性需求非常大,日本的现代建筑也如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显示出了极大的工厂化痕迹。住宅的标准被统一,人们的审美被同化,从北方的札幌到南方的鹿儿岛,住宅设计的手法越来越类似。住宅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后,住宅的评价方式和性能需求也被基本统一起来,统一审美的住宅造型也在全国铺天盖地。然而,当现代住宅设计进入成熟期以后,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要素被唤醒,对住宅设计的个性化、适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地域特色被提上住宅设计的日程,成为日本现代建筑设计的重点。
首先,从地域上看,环境对日本的住宅造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国境狭长,从南到北距离几千公里,其住宅造型显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日本南部地区的住宅普遍轻巧通透,如榻榻米和推拉门的大量使用、大尺寸建筑门窗的开设,显现出十足的灵活性;绝大多数建筑出檐深远以便于遮阳,并且在建筑立面造型上也做了很强的遮阳处理。北部地区由于气候严寒且降雪量极大,其住宅屋顶形态尖立,用材硬朗,并且建筑相对来说更为封闭,开窗较小,室内外空间绝对分明。
其次,日本现代住宅擅长于借鉴当地的传统要素并加以改进,使其能与建筑造型巧妙融合,创造出该地区独有的建筑形态和立面特色。建筑的材料、技术和细部要素更是与当地的文化及物产息息相关。建筑形态大多参照了当地极为著名的古建筑或符合当地某种特殊的庆典活动,立面材料更是极大地体现了“因地选材”的特色,大多采用当地特产的建筑材料。建筑色彩也与城市性格、文化因素息息相关。熊本保田洼集合住宅是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的作品,是一座具有极强地域精神的住宅(图2)。从总体布局上看,多栋住宅加上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呈现出完全的围合方式,中间的中庭空间被完全封闭起来。建筑造型上,阳台均面向中庭广场,并由建筑所提供的室外楼梯直达广场,使其成为一个封闭但又具有极强相互交流性的场所。建筑的挑檐十分宽大,适合熊本地区炎热多雨的气候;建筑总体色彩偏深沉,黑白分明,与熊本城的配色十分相似;建筑骨架外漏,轻盈通透,整体看起来非常轻盈,这正是熊本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
同时,从住宅的环境设计上看,日本建筑师拥有一种极强的地域空间观念。日本南部地区多以南侧庭院为主,与此庭院相连的是一条出檐深远的外廊和一系列的房间,有时偶尔还会穿插中庭或一定的间隙作为灰空间(图3)。这样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南方的气候,另一方面也更加利于环境与住宅的融合:在开敞的空间中创造出更为开敞的背景,环境营造整体以绿色、静谧为主,爱用高大乔木及常绿树种,适宜日本南方人民的需求。相较之下,东京、大阪等繁华地区由于用地狭窄、城市化水平高,其对应的环境营造以“小中见大”为出发点,很多优秀的枯山水作品即产生在这些发达地区。枯山水庭院元素简单、造型干净,易于打理,其禅意深厚,让人“过目则心静”,非常适合大城市中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由于其占地面积很小,有些枯山水景观甚至只需要几平米的区域,且不受地面形状的影响,很适合这些繁华地区的地域发展。
图2 熊本保田洼集合住宅的造型
2.2 由文化背景引发的住宅建筑造型与环境相结合的设计思考
日本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做了很多发扬日本传统文化的尝试,这些尝试极大程度上反映在建筑造型上。这些对住宅室内外空间的处理手法同时兼顾实用性的考虑,使得日本现代住宅设计手法日趋细腻,并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住宅设计体系。住宅不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的生活意义。
日本建筑师大多都很擅长抓住其民族文化背景中的神韵与内涵,并以此为特性,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典型日本文化内涵的建筑形象。这些住宅虽然是不折不扣的现代建筑,但仍然显示出强大的日本特色。这便是从文化背景入手住宅设计的典范。
日本传统文化讲究禅意和宁静安谧,有一种强烈的简洁美,因而其住宅外观的整体风韵具有一种素净、柔和、凝练的文化气场,而这种气场又会给住宅整体罩上一层朦胧感。同时,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对自然的崇敬感和亲近感,也就是日语中常提及到的“接地性”,因此在环境营造中,日本建筑师尤其注重自然环境的营造与人工痕迹的结合。一座日本文化韵味十足的典型建筑,必定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安藤忠雄在日本兵库县芦屋市小筱邸的设计中,首先提取了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喜爱使用的直线和矩形元素,用日式惯用的平行方式进行排列(图4)。简单的素混凝土在单纯材料上显得内敛深沉,有很强的重力感;同时,由于巧妙的角度和对阳光的使用,又产生出绝妙的自然光线。这种从暗处观微光的视角非常符合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禅意之感。建筑体量之间的连接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由自然空间作为过渡,非常注重建筑形象在自然中的融合,产生了一种清新、葱郁而又带有灵气的形体,表现出其与大自然的交流,正好体现了这种亲近自然的神韵。
再观其环境营造,在这些混凝土矩形的体块构成之时,安藤忠雄避开了所有现有的树木,选取了一片西高东低的缓坡,并在缓坡上只种植了大面积的深绿色草坪,把建筑的一半都浅埋于坡中,使得建筑整体给人一种“消融”在绿色环境中的感觉,这种自然又纯净的环境正是日本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小筱邸的环境设计从某些角度上来说确实是很简洁,并无任何构筑物,也没有栽植花果木,所使用的全部都是自然中原有的环境元素。由建筑同环境的整体来看,住宅采用了矮墙、片墙等造型元素,对建筑使用者来说,可以观看到限定的自然空间。这些限定的自然空间正是由自然中提取的环境元素包括窄窄的光线、自若的微风、微澜的水面和蔚蓝的空域构成,它们同建筑内外空间一起,形成了一个圆润而抽象的自然空间,这又回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极度彰显的“禅意”。建筑本身的造型十分有特点但并不突出,只是建筑师加以整合和轻妙变化,却产生了强烈的文学气味,值得人们回味深思。
图3 日本南部地区住宅环境营造图(南侧庭院+廊+连续房间的组合方式)
图4 小筱邸与环境营造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3.1 空间形式的革新与变化
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上,户型逐渐脱离传统影响,根据使用者各方面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新颖、实用的新式户型。各户型之间甚至同户型不同方案之间的空间营造可以各具特色。在住宅结构形式上,开始考虑适合不同功能需求的更为灵活的形式,对永久性功能空间和可变性功能空间进行一定的结构区分,让住宅的结构不会对住宅功能的流通性及可变性造成阻碍。
3.2 创造出合适使用者的空间
现代住宅中,居住者首先需要的是个人领域,要有一定的隐私空间,在自身空间不受干扰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社交需求和家庭交流诉求。因此,在功能设计上,要尤其注重个人空间的营造。
使用者使用自己的物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保有住宅中每个居住者的个性心理需求的同时,提倡在功能上设置一定量的公共空间和内外连接空间,以便于居住者使用。在公共空间的布置上,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选择性,这就要求对隐秘空间同公共空间的边界处理必须非常谨慎而有效。
3.3 居住设施与地域及文化特性的更好结合
在住宅设计上,避免定制的审美模式,应尽量追求其与区域、脉络、文化背景、人们生活方式等的协调,以更加满足且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区文明气质。因此,合理的方式之一就是在设计阶段尽可能让使用者即当地居民大量参与,将其在当地的普遍性置于住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在当前的文化需求、居住者的心理及行为,以及地域、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焦点上,日本现代住宅可以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不同生命阶段的需求。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在住宅数量保证刚性需求的同时,也应学习日本现代建筑设计新的深化发展,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精度,保障我国住宅设计的完备与精到。
[1]钟禹然.日本住宅室内设计现状[J].住宅科技,1987(06):23-25.
New Understanding and Further Deepening of Japanese Modern Residential Design Method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odern residential design in Japa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fining and deepening of Japanese modern architecture's design method from the aspects of function, style and environment as well as behavior inf l uence, psychological change, using demand, geographical inf l uence and culture brewing. It also discusses the new method, new treatment, and new way used in the design of Japanese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to give inspiration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residential designer.
Moder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Japan,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s, design understanding, method deepening
2016-12-18)
刘斯玮,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