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高毅洁 中日医院中医心肾科主任医师 杜金行 图片提供/小 徐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又名“斑猫”。其味辛,性温,有大毒,入大肠、肝、肾、胃经。斑蝥具有攻毒蚀疮、逐瘀散结的作用,因毒性较强,多将其外用以治疗痈疽疮肿、瘰疬、瘕、顽癣等症。斑蝥是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虫类药物之一,其抗肿瘤的主要药用成分为斑蝥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斑蝥素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方面具有很强的抵抗作用,能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癌症,并且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不降低周围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也很小,此优点是其他抗肿瘤药物无法比拟的。利用斑蝥及其衍生物制成的一些疗效显著的药物,如抗癌药斑蝥素及斑蝥素片、斑蝥素注射液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斑蝥有大毒,对胃肠道及泌尿系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如果过量服用会导致死亡。内服时用量为0.03~0.06克,最好制成丸剂,以缓解其毒性;另外还应避免持续服用,以防蓄积中毒。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孕妇及体弱者禁用。
斑蝥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南钳蝎的全体,又名“全虫”。其味辛,性平,有毒,入肝经,具有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急慢惊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痉挛、疮疡肿毒、瘰疬结核、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症。蝎毒素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炎、抗肿瘤、抗凝、抗血栓以及扩张血管、降低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因蝎毒能产生宫缩,可导致早期流产,或造成胎儿骨骼异常,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
全蝎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的干燥体,又名“千足虫”。其味辛,性微温,入肝经,具有熄风镇痛、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小儿惊风、疮疡肿毒、烫伤、风癣等症。因其含有类似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等,对皮肤真菌及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抗癌。临床上用于抗惊厥、抗肿瘤、降压、抗结核以及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等均有明显疗效。孕妇慎用。
蜈蚣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全虫,亦称“天虫”。其味咸、辛,性平,入肝、肺、胃经,具有熄风止痉、散结解毒、祛风止痒等功效,主治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歪斜、疔疮肿毒、风疹瘙痒等症。研究发现,白僵菌感染家蚕幼虫后的代谢产物草酸铵等,具有较强的抗惊厥、抗凝血以及一定的抑菌、抑瘤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癫痫、高热、惊厥、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遗尿等病症。此外,僵蚕中富含维生素E,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常用于治疗老年斑等皮肤病,已广泛用于美容行业。
僵蚕
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干燥体,又名“蚯蚓”。其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止痉、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近年研究发现,地龙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是地龙活血化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从地龙体内提取的蚓激酶不仅能激活纤溶酶而溶解血栓,更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且作用缓和,不易引起高纤溶酶血症而导致大出血的优点。此外,药理研究表明,地龙还具有降压、抗癌、增强免疫、抗溃疡、解热镇痛、促进创面愈合、抗肝纤维化、保护肝脏等作用。
地龙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又名“大壁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多以体大、肥壮、尾全、不破碎者为佳。其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等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蛤蚧提取物具有抗炎、平喘、抗应激、调节免疫、抗衰老等功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此外,蛤蚧中含有较多的锌,因人体睾丸中含大量锌,当机体缺锌时会使精子的生成及其运动性能降低,因此蛤蚧还具有促进精子生成的作用。尤其是蛤蚧尾的锌及氨基酸含量远多于蛤蚧体,所以为自古诸多医家普遍认为蛤蚧尾的滋补强壮作用大于蛤蚧体的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蛤蚧
守宫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多疣壁虎及其他几种壁虎的干燥全体,又名“壁虎”、“天龙”。中医认为,守宫味咸,性寒,有小毒,归心、肝经,具有补肺肾、养精血、止咳平喘、祛风定惊、解毒通络、散结等功效,可治疗中风瘫痪、历节风痛、风痰惊痫、瘰疬、恶疮等症。虽目前守宫还未被我国药典正式收入,但近年来临床报道守宫毒性较小,且对恶性肿瘤、结核病、骨髓炎、瘘管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疗效,故引起医药界广泛关注。从守宫中成功分离获得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守宫硫酸多糖,经实验证明是壁虎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其可增强肝癌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直接促进作用。这一创新性发现,使其成为一种控制肝癌生长的新手段。如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的抗肿瘤中药制剂——金龙胶囊,就以守宫为主要成分,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但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守宫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经加工干燥制成,又名“蛤蟆酥”。其味辛,性温,有毒,入心经,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痈疽疮疡、咽喉肿痛、中暑昏厥、小儿疳疾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强心、升压、抗休克、抑制血小板聚集、呼吸兴奋、抗炎、局部麻醉、抗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辐射、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力衰竭、骨关节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也可用于手术的表面麻醉。蟾酥易引起子宫萎缩,故孕妇忌服。
蟾酥
蜣螂虫为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屎壳郎的干燥全虫,又名“圣甲虫”、“屎壳郎”。其味咸,性寒,归肝、胃、大肠经。中医认为,蜣螂虫具有破瘀消肿、定惊、通便、攻毒的功效,民间验方中常用其治疗疳积、惊痫癫狂、小儿惊风、噎膈反胃、大便秘结、瘕、疔肿恶疮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蜣螂中含有蜣螂毒素、总脂肪酸、壳聚糖以及少量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前列腺增生、抗前列腺炎以及抗癌等方面,亦有研究报道称蜣螂虫有效部位中的壳聚糖有增强动物体内巨噬细胞的功能、增强肝脏的抗毒作用、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抗炎、抗凝血等作用。故后世诸多临床医家也多采用蜣螂或含蜣螂的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痔疮、痈肿热毒、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无名肿毒等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蜣螂虫
虫类药物效专力宏,如果应用恰当,常能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但临床上要想正确使用虫类药物,取得良效,还应该结合病情,认真考虑以下诸多因素。
1 恰当用药:应用虫类药物,在注意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适当配伍养血滋阴的地黄、石斛等药,以制约虫类药物的温燥之性,使其效捷而不猛悍。同时要注意中病即止,使邪去而正不伤。
2 注意用法:诸如虫类药物一般多炮制后使用,意在减弱毒性,但水蛭炙后其功效大减;蛤蚧定喘止嗽宜浸酒服,益肾助阳宜水煎服等,均说明了虫类药物的炮制对药效的影响。因此,在掌握虫类药炮制方法的同时,还应参考虫类药成分的现代研究成果,以避免药物资源的浪费和药效的损失。另外,虫类药物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研末吞服可使蛋白类成分直接进入消化道,这些异体蛋白易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而虫类药物如煎剂或酒剂会使导致过敏反应的异体蛋白变性,从而降低中药发生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的概率,即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3 严格用量:虫类药物使用的剂量不同,其药效有很大的差异。因许多虫类药物的药效都具有双向作用,小剂量时表现为兴奋、止痛的作用,而大剂量时出现镇静、抑制的作用,这为虫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制造了较大的难度。加之虫类药物大多有大毒,临床用量更应格外注意。特别对一些毒性较大的虫类药物的用量要严格把握,应咨询有经验的医师再用药,以免中毒。另外,年老体弱者及孕妇应当慎用。
4 副作用处理:虫类药物的动物异体蛋白是药效的一部分,但有时会引起过敏而出现药疹。在服药过程中若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因过量而致中毒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