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的眺望

2017-06-02 13:24王峥
青年时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杜威道德教育

王峥

摘 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杜威哲学,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哲学试图以经验论为基础,调和传统的二元本体论。杜威教育哲学构想的未来世界、教育功能和德育作用,在21世纪逐渐变为现实。重读杜威教育哲学,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仍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杜威;教育哲学;道德教育

一、杜威哲学的使命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一位将个人哲学理念,以教育为手段,付诸实践的思想者。杜威用哲学改造了教育,用教育改造了美国。他继承经验主义思想,试图用实用主义哲学,弥补古典哲学二元论的不足。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命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直到黑格尔建立精神现象学体系,“向内求索”始达极致。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狄德罗、费尔巴哈等人开始“向外求索”,揭示了世界的自然基础。此后,美国的威廉·詹姆士、杜威和英国的席勒,试图用经验活动整合二元论。至此,世界哲学分为三家:苏联的唯物主义哲学、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欧洲古典哲学及后现代哲学。

杜威认为实用主义认识论强调“主客共生”,是能够终结本体之争的一元论;而实用主义的道德观重视“心物合一”,是维系民主社会的思想基础。杜威希望用美国实用主义,击碎二元论体系,消除主客悖论,打造一种推动人类进步的新哲学。

二、杜威哲学的局限

(一)杜威哲学消解了本体意义

杜威经验认知的基础是个体感受,未经统合分析的经验,很容易纠结于具体情境。杜威哲学的思辨方式,能够解释世界的瞬息变化,却无法统摄本体的深层内涵。这是杜威哲学的第一个局限。

(二)杜威哲学回避了精神范畴

杜威哲學直面现实,提出改造世界的方法。他“绕开了”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将其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的研究范畴,这是杜威哲学的第二个局限。

(三)杜威哲学的验证方式过于理想化

杜威试图用教育验证哲学,但是,教育有其自身规律,如果一种教育改革超越了现实的物质条件和普遍认知,则很难成功。杜威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取得的成功,有其特殊条件:(1)杜威直接领导;(2)教育资源充足;(3)教育实验规模小。杜威可以“用哲学改造教育”,却无法“用教育验证哲学”,这就是杜威哲学的第三个局限。

三、杜威论未来世界

杜威认为未来世界是一个全球性的民主社会。个别国家的民主模式,绝不是人类民主的终极模式。人类社会将继续发展,进入“泛民主时代”——尊重个人责任、权利和价值,实现社会公平,通过教育帮助每个人实现人生理想。

杜威指出在民主社会,人们组成多种团体,判断这些团体和个人是否具有进步意义的标准,不是多元价值,而是一元道德。这个标准就是——是否维护公共利益,是否提倡自由合作。杜威指出:在专制国家,统治者最关心的是个人和家族的利益。由于这些既得利益来路不正,所以,维护利益的手段就是唤起被统治者的恐惧。生活在恐惧中的人,不会关注公共利益,只会费尽心机追求生命安全和最低程度的舒适,他们“怯于公战,勇于私斗”。在未来世界,人们为各种共同利益而奋斗,在包容与快乐中自由交往;不再因社会不公,而丧失发展机会;每个人都有畅通的发展途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理想的职业和地位。这是杜威教育哲学对未来教育的第一个判断。

四、杜威论教育功能

杜威构想的未来世界,有更多协作团体,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因此,教育的首要作用是促进公平。教育公平不仅是内容公平,更是机会公平。因此,在民主社会,教育需要履行两大功能:

1.传播民主精神。杜威说:“一个民主的政府,除非选举人和受统治的人都受过教育,否则这种政府是不能成功的。”

2.培养实践能力。杜威认为未来社会瞬息万变,人的重复性活动越来越少,必须随时面对新的经验。“在这样的社会,必须教育成员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否则,他们将被突然遇到的种种变化所迷惑,看不出这些变化的意义或关联。结果将是一片混乱,人们盲目的、由外部势力指挥的活动的成果将为少数人滥用。”

在21世纪,依靠教育培养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已得到教育界认可。权威的时代已经结束,教育的功能,已从传承固有知识,适应静态生活,变为培养学生判断力、创新力。这是杜威教育哲学对未来教育的第二个判断。

五、杜威论学校德育

杜威教育哲学的另一个作用,是试图用一元道德观,弥补道德二元论的不足。杜威认为教育终将走出道德分裂的误区。他指出:学校向儿童灌输各种高尚的道德观念,却不管这些观念是否在现实中有用武之地;学校严格要求儿童做一些事情,或禁止他们做一些事情,却不管儿童是否理解或情愿,这是“关于别人有关行为和义务的想法的课”。杜威指出:在任何学校,企图用“道德教育”实现服从,都是在对学生行骗。

杜威指出:被动服从道德原则,可以使人感到轻松,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倦怠和反叛。教条式德育和经验式德育,其目的都是使学生履行道德义务和道德原则。在经验式德育活动中,履行义务和原则的条件是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在未来学校里,学生将学习如何维护共同利益,如何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实现自由交往。经验和兴趣绝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行动,任何知识在优秀的教师那里,都可以变成道德经验。这是杜威教育哲学对未来教育的第三个判断。

杜威教育哲学建立在他对未来民主社会的构想之上,他的教育目的在这里成了教育的前提。他将教育的功能局限于实用主义哲学的经验范畴,于是,落进了自己的“陷阱”。无可否认“杜威所提出的这种民主社会的理想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但是,他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判断,却包含着哲学家的睿智和教育家的情怀。在21世纪,杜威的教育哲学将继续接受社会发展的检验,重读杜威教育哲学,探索其中的积极因素,将有助于中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出一条兼容并包,引领世界教育改革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简·杜威等著.杜威传[M].单中惠,编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3]约翰·杜威[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杜威道德教育
Current bifurcation,reversals and multiple mobility transitions of dipole in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s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杜威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杜威归来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