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笔者在加拿大考察时,曾和多位加拿大高中生了解他们申请大学的经历,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申请大学完全是自己的事,没有任何老师会盯着你,只有你主动询问时,他们才会给出建议。”
在我国,学生高中毕业后上什么大学是头等大事。可在加拿大,高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至于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是直接参加工作、申请综合性大学还是去职业学院,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
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加拿大人不会用学生升入大学的情况来评价高中的优劣。甚至有学生告诉我,学校到最后都不知道他去了哪所大学。高中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按毕业要求修读了课程,公众则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一所高中的优劣。
加拿大的高中实行学分制教学,每所高中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大约有160到170门,其中既有学术课程也有技职课程。在BC省,学生完成20门80学分的课程学习即可毕业,除了7门必修课外,学生可在人文社会、科学、艺术、技职等模块中自由选择课程。
既然大部分课程由教师自主评分,那么,教师会不会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放水”呢?这种情况在加拿大少数的私立高中确实存在,但在公立高中则很鲜见。通常,公立高中教师评分十分严格,会对学生进行严谨的过程性评分。一是因为加拿大高中教师在教学时不受行政干预,可以纯粹以教学伦理行事,二是因为加拿大高中教师没有让学生考进大学的压力,会让课程评分保持客观、真实,这也是加拿大大学信任高中课程评分的重要原因。
就算个别私立学校有“放水”行为,加拿大的教育体系也能对此进行有效的治理。一方面,如果高中给学生打出奇高的分数,而学生在入学后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与分数完全不符,就会引起大学的注意,影响到该高中學生今后的申请。而且,由于加拿大的大学和美国大学一样,主张“宽进严出”,因此,学生最关注的不是能不能被大学录取,而是能不能顺利毕业。申请到一所好学校却完成不了学业,是没有用的。
把精力都用到高中课程体系建设上,而不是围绕升学来组织教学,这使得加拿大的高中都有比较丰富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而由于大学实行申请入学、多元评价制度,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每个学生一张课表”的安排,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据笔者了解,国内也有不少学校引进了加拿大BC课程体系,可实际情况却不理想。一位来自内地国际课程班的学生告诉我,他所在的国际班根本就没有多少课程可以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被限定上相同的课程,而且,家长和老师还是特别强调升学,学生并没有体会到国际课程对他们个性和兴趣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这样的国际班虽有“国际”之名,但并没有脱离中国人传统教学观念之实。
加拿大的中学能完全自主办学、学生能完全自主选择课程,是大学招生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和社会舆论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国正在推进的高考改革有诸多启示。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一鸣 E-mail:512131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