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大学生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2017-06-02 10:43王会丽蒲清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数据挖掘

王会丽+蒲清平

摘要:本文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挖掘及网络访谈等方式,调查了网络空间中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载体的喜好程度,探索了大学生受中西方文化價值的影响特征,并就相应调查结果做了探讨,给出了一些可参考的对策。

关键词:数据挖掘;文化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0-0097-04

● 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分为三部分,根据数据来源,构建了大学生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偏好模型。

第一部分数据源自半开放式网络问卷“大学生文化价值观调查”,使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向全国高校大学生收集数据。借助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项目平台,向全国286所高校做调查,调查总体约4万~5万名本科大学生,随机抽取样本680个,共收回有效问卷673份,回收率为98%。问卷共10个题目,涉及被试者性别、年龄、所在学校、年级4个人口学变量指标及6个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比较题目。第二部分数据来自网络社交媒体数据的关键词抓取,在腾讯QQ、新浪微博、微信、知乎、百度贴吧等大学生常用网络社交平台上,抓取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第三部分数据来自网络社交媒体的个人访谈。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笔者采用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利用腾讯QQ、微信随机抽取了10名大学生做访谈,对他们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深入了解分析。

2.研究框架

本研究使用信息技术在网络平台上收集数据,数据分为大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和文化价值观偏好两类,结合文化价值观偏好包括的3个文化价值观载体为主要维度共同构建了大学生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研究框架(如图1)。通过就大学生对上述3种文化载体的喜爱偏好进行分类分析、方差分析和质性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比较研究,以期为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教育提供更清晰的引导方向。

3.分析方法

(1)SPSS统计方法: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是一种集成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主要针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进行开发,因而更适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本研究使用SPSS19.0对网络问卷和数据挖掘结果进行了处理分析。

(2)关键词词频分析:词频指某一个给定的词语在该文件中出现的次数。常见关键词匹配用BF(Brute Force)算法、KMP(Knuth-Morris-Pratt)算法等。本研究使用BF算法,设有主串S和模式串T,分别利用计数指针i和j指示主串S和模式串T中当前正待比较的字符串。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主串S的第pos个字符起和模式的第一个字符比较,若相等,则继续逐个比较后续字符;否则从主串的下个字符起重新和模式的字符比较。本研究设定主串为“关键词”,设置为文化载体的具体名称。首先,抓取关键词“节日”“过节”,与具体的节日名称(如春节、情人节等)进行词频分析;其次,抓取“电影”“电视剧”与相关电影名称,进行语义分析,然后确定被试者对这部电影的喜好程度;最后,抓取“书”“小说”“文学作品”等词语及相关评价做语义分析,确定样本被试者的喜好程度。

(3)语义分析:对结构上正确的文本程序进行上下文有关性质的审查,如进行类型审查。语义分析是对社会网络进行分析以获得和理解文本信息的技术。本研究使用一种基于语义分析的主题爬虫算法,用文本分类器,将与主题词相关的内容抓取出来进行分析。

(4)网络个人访谈:调查人员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模拟“面对面”交谈来了解受访者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其做法是把传统的访谈法应用于网络社交平台,并针对调查问卷和数据挖掘已获得的数据结果,结合网络访谈结果,进行归纳及讨论。

● 研究结果

本研究在数据挖掘分析关键词词频和语义分析数据导出后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3种文化载体的分类。具体结果如下。

1.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差异显著(F=3.93,P<0.001),大学生喜欢传统节日(4.96±0.03)的程度远远高于对西方节日的喜爱程度(0.61±0.03)。从那些承载了文化价值观符号的节日来看,大学生最喜爱的是“春节”,然后是“中秋节”,接着是“七夕节”,可见传统文化中的团圆、家庭责任等因素影响深远,并且他们普遍认为亲情更于爱情(如图2)。笔者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还发现,男性和女性对中西方节日的喜好程度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区别。

2.中西方影视作品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中国、英美、日韩的影视作品喜好程度差异显著(F=3.93,P<0.001),大学生喜欢国产影视作品(3.29±0.06)的程度远远高于对英美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0.98±0.05),对日韩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最低(0.78±0.04),且三者配对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从图3可以发现,大学生最热衷的是内地国产影视作品,这是因为内地影视作品往往反映当下的时代特征,更能与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产生共鸣。另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大学生对日剧的喜好程度最低,这应该与近代的日本侵华历史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观有关。

3.中西方文学作品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学作品喜好程度主效应差异显著(F=726.27,P<0.001)。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喜好程度远远高于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喜好程度。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喜好中国文学的排序为“中国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流行文学”,而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偏好顺序刚好相反,依次为“西方流行文学—近现代文学—古典文学”。

● 讨论与对策

作为大数据的生产者,网络社交平台为高校信息技术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源。根据节日文化、影视文化及文学作品的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好远远超过对西方文化的喜好。大学生依然以集体主义观念、合作共赢理念等传统文化观念作为处事的基本价值观,在受到西方价值观念影响的情况下,会更加尊重个体,注重实效,使社会与个体利益得到更优化的结合。笔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精准传承中国文化价值观

当前,使用率最高的腾讯QQ、微信社交平台已成为大学生文化价值观传播的主要网络社交平台。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传承了现实社会的熟人关系形成的强关系圈,同时,受到网络环境虚拟性及大众性等因素的影响,又突破了传统强关系圈,形成陌生人文化的弱关系圈。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教育大学生精准传承文化价值观。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内隐引领强文化圈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精确推送弱文化圈的创新文化价值观。首先,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强文化圈的规律,如大学生个体与父母、教师、同学的联系频率,预测大学生孝敬父母、尊师重教、仁义友善的现状,推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方便以大数据挖掘结果为基础,制订行之有效、贴近实际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对策。其次,对于陌生人关系的弱文化圈,可以利用數据信息流进行宏观控制。再次,弱关系圈是大学生期望拓展的社交圈,反映了他们好奇、期望了解的文化价值观。正如“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利用语义分析和传播路径分析解构大学生弱关系圈的社会关系,如挖掘微信公众号关注、微博传播路径等,分析大学生个体的文化需求偏好、文化价值观载体的积极健康程度,精准推送大学生喜好的文化价值观载体,管控消极文化价值观载体的传播与负面影响。

2.把握时代脉搏,融合创新文化价值观元素

互联网环境中的大学生具有挣脱传统文化价值观“克己”的约束倾向,也更加注重自身如何凸显个性、追求创新、平等交流、主动沟通等。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元素进行融合的良好平台,满足了大学生打破现实社会的格局,走出熟人圈子,探索陌生人文化圈子的需求,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空间追求创新的文化价值观。比如在微信朋友圈,每个用户都可以发布、评论、转载自己认同的文化内容,各种文化信息的传播由被动到主动到互动,展示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平等、创新、主动等文化新元素。因此,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教育在融合中西方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必须进行创新性吸收,才能最终形成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大学生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文益民,易新河,李忧喜,等.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的数据挖掘[J].高教论坛,2016(4):18-24.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07].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任友群,郑旭东,吴旻瑜.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5):3-9.

[4]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50-61.

[5]余鹏,李艳,吕鹏.高等院校大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体系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8):102-108.

[6]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7]欧阳剑波.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碰撞的当代审视[J].青海社会科学,2011(6):17-21.

[8]杨玲.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9]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安兴茹.我国词频分析法的方法论研究(I)——统计分析要素的界定、分类及问题[J].情报杂志,2016,35(2):75-80.

[11]程树铭,吕亚萍.试论语义特征分析法[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3):25-30.

[12]张敏.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J].信息技术,2010,34(8):167-169.

[13]齐英艳,李建国.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8(9):25-30.

[14]闵会轩.中国社交网络中的文化价值观分析[J].东南传播,2015(1):34-36.

作者简介:王会丽(1985—),女,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行为决策心理、文化价值观等领域研究;蒲清平(1969—),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观等领域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重点项目(2016ZD14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研究”。

猜你喜欢
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综述
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异常数据挖掘算法
探究提升高中学术历史课堂有效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R的医学大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一本面向中高级读者的数据挖掘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