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汝娟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妇科,江西 萍乡 337000)
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肖汝娟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妇科,江西 萍乡 337000)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为护1组与护2组,各40例。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护1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2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卡氏评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半年复发率、护理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护2组患者卡氏评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较高,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护2组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护1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2组护理后免疫功能明显高于护1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大,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提升其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影响
妇科肿瘤多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可直接切除肿瘤,避免肿瘤扩散和蔓延,但术中术后均存在较大风险,需完善手术护理工作,以有效控制风险,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1]。本院探讨了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80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均可配合护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1组与护2组,各40例。护1组患者年龄26~64岁,平均(42.44±1.51)岁;体质量42~81 kg,平均(52.26±14.21)kg。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分别13例、15例、10例和2例。护2组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2.41±1.29)岁;体质量42~81 kg,平均(52.45±14.51)kg。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分别14例、14例、11例和1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1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按照常规程序配合手术护理。护2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第一,手术前评估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认识水平、患者心理状况、婚育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对患者进行妇科肿瘤相关知识的讲解,根据患者肿瘤类型,说明手术治疗方法、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等,使患者及时掌握健康信息,满足其健康知识需求。第二,手术前加强对患者的身心状态评估,并及时疏导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主动倾诉。第三,术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提升舒适感,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合适,还可根据患者喜好,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以舒缓患者术后不良心理和疼痛感。第四,术后各项操作中注意动作轻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现象需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情况,针对不同心理状态患者实施针对性疏导,及时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指导家属做好相关陪护工作。术后做好营养风险筛查工作,对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者需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和干预。第五,出院指导。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对其进行个体化康复指导,说明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和康复要点,并嘱患者定期复查[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卡氏评分(0~100分)、满意度评分(0~100分)、生存质量评分(0~100分)、半年复发率、护理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卡氏评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护2组患者卡氏评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与护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卡氏评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卡氏评分、满意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项目卡氏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护1组(n=40)91.25±5.14 80.13±3.36 82.53±1.16护2组(n=40)80.23±1.92 98.17±1.33 93.67±1.81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护2组护理后免疫功能明显高于护1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s)
项目CD8+CD4+CD4+/CD8+护1组(n=40)护理前23.16±7.67 41.16±8.67 1.96±0.56护理后22.19±6.36 41.19±8.36 1.99±0.56护2组(n=40)护理前23.75±7.13 41.75±8.13 1.97±0.56护理后22.20±6.56 45.20±8.56 2.34±0.67
2.3 半年复发率比较 护2组半年复发率5.00%明显低于护1组1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妇科肿瘤已经成为女性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且乳腺癌、宫颈癌等妇科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手术治疗可有效根除肿瘤,但手术创伤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因此,手术护理工作也尤为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要求充分尊重患者人格尊严,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针对性护理[3-4]。
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其注重患者身心健康和精神层面的满足,从其手术形式、个体化病情差异出发实施护理干预,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减轻盆腔结构切割、牵拉等带来的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也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心态;同时还可通过营养干预等方案,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提升。从整体上看,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促进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升,减少肿瘤复发[5]。
本研究表明,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大,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提升其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1]王卫勇,刘彩霞.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24(8):41-41.
[2]黄辉英,曾彩华,黄新银,等.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6):156,158.
[3]陈雯雯.综合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28):96-97.
[4]王新波.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7例患者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3):25-26.
[5]俞晶,杨宏英,张红平,等.主角式教学模式在妇科肿瘤临床实习中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4):163-1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