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7-06-01 11:35杨立崇郭百灵
当代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杨立崇,郭百灵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杨立崇,郭百灵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 探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方面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00%),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指的是由血管源性脑部发生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1]。随时代不断的改变,环境饮食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都明显升高,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本文旨在探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吉林省脑科医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选标准均达到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标准。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29,年龄60~82岁,平均(70.64±2.48)岁,急性脑梗死平均发病时间(5.75±2.46)h。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28,年龄60~80岁,平均(71.35±1.67)岁,急性脑梗死平均发病时间(6.48±1.79)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连续使用1个疗程,

1个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使用300 mg的阿司匹林,单一负荷量后,再给予调整药物剂量为100 mg,每天1次。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给予口服氯吡格雷药物治疗,使用300 mg的氯吡格雷与300 mg的阿司匹林,双负荷量1次后,再给予药物剂量调整,为75 mg的氯吡格雷和100 mg的阿司匹林,二者均为每天使用1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血清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三个大项。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7天内无并发临床症状。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治疗14天内无持续并发临床症状。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反而逐渐加重中。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对比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00%)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表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主要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失语,在短时间内导致脑梗死面积扩大。发病机制为血小板在粥样斑块破裂处的凝集,同时斑块掉落堵塞了远端血管,导致心血管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脑细胞坏死,水肿的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的主要治疗措施。

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一种药物,其在临床上用药较为广泛,包括解热、抗炎、镇痛等。阿司匹林的主要功效为降低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同时抑制血小板的凝聚,这与血栓素A2的降低密切相关。但阿司匹林不具备延长出血功效,不能降低血栓素A2的产生,同时,经研究发现,检测在体外的血小板功能发现,单药不能达到治愈效果,所以单方面使用阿司匹林疗效不佳[2]。

氯吡格雷主要功效为:降低动脉炎症反应,防止粥样动脉硬化的形成,同时其还可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和基层增生的损害,增强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功效,经研究发现氯吡格雷还能够阻止斑块的形成,降低斑块内脂与巨噬细胞对破裂处的损害,增加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能够构成分泌细胞基质和斑块的纤维帽,从而使斑块趋于稳定状态,所以氯吡格雷对于治疗斑块有一定的疗效。氯吡格雷还能延长体外血小板生存时间,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3-5]。

经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时能够从更多途径控制血小板凝聚,从而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形成,改善血流循环,阻止梗死面积的扩增,促进缺血伴暗带供血增加,从而整体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试验发现,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使用。

[1]邓丽,刘晓冬,张拥波,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25-829.

[2]许文举,林艳足,庄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1):1665-1666.

[3]张攀,汪明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77-1178.

[4]张戟风,刘秀丽,刘冬梅,等.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87-2588.

[5]刘宏.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3):141-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51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