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魏和,陈遇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创新高校入职培训模式的探索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齐魏和,陈遇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咸阳 712100)
教师入职培训是促进新教师顺利转换角色,胜任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依据国家教师职业标准并结合学校校本要求设置培训目标及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通过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以达到促进新进教师顺利转换角色,胜任教学岗位的要求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为了解经本次入职培训的培训效果,以及教师的培训需求,为今后入职培训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建议.
高校教师;入职培训;模式探索
做好教师入职培训是促进新教师顺利转换角色,胜任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如何依据国家教师职业标准并结合学校校本要求设置培训目标及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已成为当前高校新进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问题.
当前各高校依照现行《教师法》的规定,组织了对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活动.培训以《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共设置了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四门课程.各高校采取的培训形式以讲座的形式为主.采取集中授课、大班教学的方式组织培训活动.教师统一参加省级部门的考试,考试合格后教师既取得职业资质.从各高校的培训工作看,培训及考试有效的保障了教师掌握了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各种理论知识,组织教学活动基本内容和方式,具备了高校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1 忽视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新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院校,教学能力不足,教学经验缺乏.入职培训的内容多集中于教育学理论的讲解,而对基本的教学技能与与方法则鲜有涉及.
1.2 忽视师德师风教育
师德师风教育在部分学校的入职培训中被忽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相关内容未作安排;或是内容片面,单一的对学校对师德师风规定或有关教学的法律法规进行介绍,缺乏全面性.
2.1 重构教师入职培训的目标
入职培训的目的不仅是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还应当包括促进新进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师德的培养,为新进教师顺利适应教师角色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入职培训应突出以下四个目标.
2.1.1 教师资格获得
依照现行《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为保障教师掌握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各种理论知识与组织教学活动基本内容和方式,具备高校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新进教师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四门理论课程的培训.在通过省级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后才能取得职业资质.因此帮助新教师通过资格考试依然是入职培训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
2.1.2 角色转化
新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经验缺乏,帮助新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与教学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对教师角色的理解还来自于学生时代对教师的观察,适应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2.1.3 师德师风初立
良好的师德是合格教师所需要必备的素养,通过入职培训帮助新教师在心中形成基本的道德准则,达到教师岗位的要求.通过师风师德教育活动,帮助新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1.4 校本文化认同
在入职培训中帮助新教师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感悟学校的精神气质,促进新进教师将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学校的目标内化为自身的目标,自觉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2 创新内容
2.2.1 对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新进教师多毕业于专业院校,在入职前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职业准备(如参加教学实习等),对基本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不了解.为帮助新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技巧与方法,在入职培训中加入专门的教学实务培训模块,包括教学软件操作、教学设计、教育学基本理论、教学技巧四个方面在的课程.涉及课前准备,课程讲授,授课效果评价三个环节.
2.2.2 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本次培训中注重了校自身资源的利用,实现了培训内容与培训场所的丰富.在师德师风教育中加入了对于右任教育思想的介绍,利用我校在于右任教育思想研究中的成果,向新进教师展示我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右任教育思想,丰富了师风师德教育的内容.校史校情教育在校史馆中进行,充分利用馆中的实物、图片陈列及相关多媒体资源,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风貌.
2.2.3 扩大教师间的交流
刚入校的新进教师对周围的人和环境较为陌生,容易产生孤独感.在入职培训中安排素质拓展环节,通过素质拓展项目促进来自不同院校的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在拓展项目中新进教师间可以进行深度的交流与互动,扩大了新教师的人际交往面,培养了团队意识,减轻了新教师的孤独感.
2.3 创新培训方式
2.3.1 加强双元培训
丰富入职培训的内容,将教育学基本理论理论与教学方法与技巧相结合,将理论讲解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入职培训中除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四门教育师资理论课外,在入职培训中安排教学实务模块,开设教学软件操作、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前沿、教学技巧四个方面在的课程.在课程中安排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现场获得指导.
2.3.2 分类培养
针对新进教师的教学需求,开展培训专项培训重点开展教学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帮助新进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教学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满足教学岗位的基本要求.
2.3.3 分层递进
教师的职称晋升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阶段,在助教与讲师阶段为主要针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教学文化的培育,促进教师良好师德师风形成;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工作坊等形式进行培训.在副教授阶段主要针对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能力进行培养,主要采取校内外进修,教学沙龙等形式进行.教授阶段进行课程规划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交流研讨的方式进行.
2.4 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2.4.1 集体备课会开展集体训练
集体备课会以教研室或学科点为单位组织的具有学科针对性强.规模较小,有利于教师间的深入的交流.将集体备课会制度化,定期举行,为教师交流学科知识与教学技巧提供平台.
2.4.2 教学工作坊开展个别指导
教学工作坊由培训师和受训教师组成,参与教师可以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培训师由本校或外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开展具体指导之前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基本的教学技巧,进行讲解.在讲解完成后,新进教师的自行分组进入工作坊进行授课技巧的演练.
在工作坊中采取镜像工作法进行授课技巧的练习.一名学员在台上试讲,其他学员进行观摩.试讲学员的授课过程以视频的形式记录.待试讲学员完成后与其他学员共同观看视频,试讲者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自己在试讲过程中的表现,培训师可以做到精确地点评,提高培训效果.并且参与工作坊的教师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扩大了经验交流的范围,促进了受训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为了解入职培训的培训效果,对参与培训的新进教师进行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63份,其中有效问卷53份.问卷采用三级分类法进行评价,主要涉及入职培训的针对性与教学效果、培训专题需求、培训形式需求、三个方面.
调查问卷对入职培训中设置的“教学实务模块”、“素质拓展训练”、“理论辅导课程”、“师德师风与校史校情”四个模块进行了调查.从总体上看,74.0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好”,认为培训效果“好”的教师占比70%.77.0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学实务”模块的针对性“强”.76%的教师认为培训效果“好”.表明培训内容基本满足了教师的需求,教师对培训内容具有较高的认同度. 76%的教师认为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针对性“强”.
参与培训的教师普遍对本次入职培训中设置的“教学实务”培训模块评价较高,认为针对性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均达到了77%.
参与教师认为,“教学实务模块”针对性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组织保障,学校重视教师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成立了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提供组织支持.二是团队支持,专业的教学实务团队为培训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教学实务团队由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通过多样的授课方式,详实的内容讲授、生动的讲解示范,展示了基本的教学技巧,满足了教师提升基本教学能力的需求.三是内容与方法的革新,在培训中为教师提供了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的介绍,将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的“BOPPOS”教学法引入到培训中.同时开设了“课堂讲授方法”、“课堂交际”、“教学管理”等专题讲座,满足了教师对课堂讲授具体操作的需要.
75%的被调查教师“素质拓展训练”感到满意,认为“素拓”项目扩大了他们的人际交往面,提升了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实现了挑战自我与超越自我.
7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理论辅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为他们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理论知识,通过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提供了帮助.
虽然教师对本次入职培训的总体提评较高,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3.1 教学实务模块部分专题的教学效果有待提升“教学理论及改革前沿”需求较低.
针对性 教学效果好 一般 好 一般课堂交际 90.60% 9.40% 77.40%22.60%板书设计与课件应用 77.40% 22.60%69.80%28.30%授课仪态 71.70% 28.30%56.60%43.40%优质课程示范与互动 79.20% 20.80%69.80%30.20%
教学方法及实施 教师自我调节 教学软件 课程设计流程 学业评价 教学理论及改革前沿需要 83.00% 81.10% 79.20% 75.50% 64.20% 45.30%一般 15.10% 18.90% 18.90% 13.20% 28.30% 49.10%不需要 1.90% 18.90% 11.30% 7.50% 5.70%
新教师对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培训需求最高,表明教师对教学有热情较高的热情、这与学校重视教学的氛围有关.教师对自我调节的手段与方法有较高的需求,表明教师面临的压力较大,希望掌握自我调整的方法,保证自己处于较为积极地工作状
专业课教师认为“板书设计与课件应用”专题的针对性强而教学效果有待提升.专业课教师认为本专题讲座的内容过于基础,他们经过多年的科研训练已经可以熟练掌握PPT,Word等相关软件,不需要在入职培训中对此类软件的基础性操作进行介绍.“课堂交际”、“优质课程示范与互动”两个专题讲座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参与教师认为以上两个专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但是存在时间短(仅有35分钟)参与人数多的情况,无法与培训师进行有效互动.“授课仪态”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培训师可以通过自己示范对授课仪态进行直接展示,而在本讲座中培训师主要陈述的方式讲授,示范、示例较少,讲座的直观性有待提升.
因此要充分了解参与教师的培训需求,在培训过程中依照参与教师的需要对培训内容及时进行型调整.
3.2 部分内容的培训体验有待提升3.2.1 理论辅导课程的时间有待优化
本次入职培训将理论辅导课程安排开学后的周末进行,在实行全天教学,采取大班授课集中教学的方式,部分已经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感到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周内需要面对工作,周末需要参加培训,无法得到休息.培训课持续时间长,单次课程超过一小时且内容紧凑,多数参与教师对此感到疲惫,直接导致培训效果下降.
3.2.2 参观体验有待提升
在本次入职培训中虽然对师风师德与校史校情的内容进行丰富,并安排了参观环节,实现了培训情境的优化,但由于场馆的场地有限,参与的教师较多,并且参观时间有限,造成位置靠后教师参观体验不佳.并且较短的参观时间无法保障参与教师充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1 培训专题需求
教师对“教学方法及实施”、“教师自我调节”、“教学软件”三个专题需求度较高.对“学业评价”、态.新教师较为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变革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持.当前翻转课堂,MOOC的兴起,教师需要更完善的教育技术支持,对教学软件技术有较强的需求.
4.2 培训形式需求
参与教师对案例分析,教学观摩两种培训形式的需求较高.校内外讲座、工作坊、网络课程三种形式需求较低.被访谈教师认为,通过案例分析与教学观摩,参与教师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尝试,与培训师和其他参与者进行更加充分的互动,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培训活动中.而校内外讲座,与网络课程虽然在开拓视野,丰富教学方法方面有帮助,但理论性较强,直接应用性弱.
案例分析 教学观摩 单科进修培训 教学沙龙 校内外讲座 工作坊 网络课程需要 79.25% 71.70% 62.26% 50.94% 47.17% 45.28% 37.74%一般 15.10% 24.50% 34.00% 43.40% 39.60% 37.70% 41.50%不需要 5.70% 3.80% 3.80% 5.70% 13.20% 17.00% 20.80%
4.3 强化后续培养
4.3.1 技能大赛
面向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参赛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准备、实施、与反馈三个阶段进行准备.评委在技能大赛中可以依据参赛教师在三个方面的综合表现,给予具体的建议,促进参赛教师有针对性提升.利用技能大赛中评选的优秀教案,示范教学案例可以为新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有助于新教师的思路启迪.
4.3.2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与考核体系
建立过程考核机制与结果考评机制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过程考核机制由课堂学习、考勤两部分组成.课堂学习考核采取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互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对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课堂学习、小组研讨和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测评.参与培训的教师不仅获得培训师的评价还会获得共同学习成员的评价,有利于保障评价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结果评价分为理论知识评价与操作评价两个部分理论知识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资格考试的测评结果.省级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有效的考核了新教师是否具备了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各种理论知识.
操作评价考核在理论考试的一到两周后进行,采取模拟授课的方式进行.要求每位学员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出发,进行一次模拟授课,时长可以为15-20分钟.围绕自己学科的一个知识点展开讲述.同时提交完整的教学设计说明、教案、教学反思等资料.由评委依照各项权重进行综合评价.评委由学生、同行教师、专家组成.为保证真实的课堂环境,对新教师的同行评价可以采取课程录播的形式将新教师的课程进行记录,避免评委教师在场给任课教师带来压力.评委通过录像回放,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新进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后,给予相应的指导.
对于仅通过理论考试的教师视为未通过入职培训,不能进行授课活动.未通过的教师可以获得本校教师教学能力提供的相应指导.在一定期限后再次参加操作考试,通过后方能取得授课活动的资格.
教师入职培训是帮助教师顺利承担教学任务、提升新进教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终身职业发展的开篇.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入职培训,探索新的培训路径,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以达到促进新进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方法,适应教学岗位的需求的目标.
〔1〕赵惠君,曾健.高校教师入职培训必要性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02):41-45.
〔2〕余娟清,林登平.高校初任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0(01):31-35+20.
〔3〕孟旭,杜智萍.关于完善高校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27-129.
〔4〕孙伟英,陶道远,赵琦.高校青年教师入职培训透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01):39-41+9.
〔5〕周侠.入职培训:促进高校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05):93-94.
〔6〕秦川.地方高校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现状及建议[J].大众科技,2016(01):109-110.
〔7〕储凡静.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发展瓶颈和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3(04):73-76.
〔8〕侯定凯.教学技能培训的有效性研究——对上海市属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的调查 [J].复旦教育论坛,2014(04):48-54.
〔9〕欧阳常青.论高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J].教育与现代化,2003(02):72-76.
〔10〕朱连虹.我国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1):59-61.
G712
:A
:1673-260X(2017)05-0168-04
2017-02-17
教育部项目:职业农民岗位分类与培训标准构建研究(16YJA88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