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进行时 乡愁永春绘新颜 山水名城如画卷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麓,古称“桃源”,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置县已有1084年历史,幅员1468平方公里,辖18个镇、4个乡、236个行政村(社区)。
近年来,永春围绕“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的发展目标,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把绿色优势、历史优势、文化优势转化成产业特色和经济优势,奋力谱写永春绿色崛起新篇。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等荣誉,大羽村特色文化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获评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了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永春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出台了一系列的创建文件,明确提出人居环境建设目标和创建工作任务;召开全县动员会、协调会,举全县之力,全员发动、全民参与,有序推动人居环境建设工作。
近年来,永春县立足区位、生态与资源优势,从点上探索到全面铺开,推动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乡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一是让园林县城更富品位。自2011年起,先后投入2.84亿元资金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维护,充公利用城区自然山水格局,结合城市绿地现状,实施了一批园林提升工程,打造出桃溪生态公园、人民公园、湖滨公园、溪滨公园、万星公园等滨水带状公园,建设了串联县域范围重要节点的闭合式城区慢线绿道系统,量质并举推进绿化美化,确保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达40%以上,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城市林荫路推广率达70%以上。2015年12月,永春荣膺“国家园林县城”。二是让美丽乡村更具内涵。在福建省率先启动并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建设规范列入国家标准样板。近年来,创建县级示范村50个、精品村10个、美丽镇区10个,全域推进、连线扩面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五片三线两带”格局,打造了一批省市美丽乡村示范典型。获得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魅力休闲乡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3个、特色村8个。持之以恒做好“民居、民生、民俗、民魂”四篇文章,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成为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化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和省级示范县。三是让乡愁文化更显韵味。永春是乡愁诗人余光中的故里,是乡愁四韵的最集中体现。永春以“乡愁”为主题,以岵山传统古村落、五里街旧街区等为载体,以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为依托,规划建设了“一园一馆一戏”,即中国乡愁公园、余光中文学馆、交响诗剧《乡愁》,塑造“游园、赏文、看戏”的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乡愁故里”品牌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立足传统乡村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整合“古村落、古民居、古民俗、古树木”等资源,以“拳、香、茶、食、瓷、画”为载体,做好“品茗、闻香、尝醋、练拳、看花、观景”等文章,打造“山水桃源·四季永春”品牌。四是让桃溪流域更加清新。在福建省首创“生态优先、统筹资源,多元治水、综合治理”模式,推动小流域治理从单一的防洪、截污转变为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等为一体的“升级版”,共完成桃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77个,总投资31.22亿元,实施水利防洪防枯、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景观园林、市政道路桥梁等五大工程,打好“治污”“绿化”“美化”三大战役,实现62公里主河道治理全覆盖,把桃溪流域打造成提升生态水平的有效途径、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平台,达到了“五个一”的综合效应,即:“为下游百姓送上一泓清水,为环境改善、生态提升提供一个保障,为展示历史文化风貌腾出一片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一方天地,为沿岸居民宜居宜业构筑一道风景”。桃溪、晋江源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获建桃溪国家湿地公园。
永春县坚持高标准规划,聘请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加快全县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水平明显提升,城乡规划体系日益健全,城乡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形成了“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魅力景区”的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以及“一心两轴六片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是注重“规、建、管”并举。突出规划引领,依据修编后的《永春县城总体规划调整(2012~2030)》,建立城市统筹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实施了提升城区环境卫生管理、路灯夜景、城区主干街道景观、摆摊设点整治、城区交通管理、园林绿化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建筑工地管理、市民文明素质等“十大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突出管理标本兼治,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推动城市管理手段向“科学精细”转变,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二是注重“路、管、网”配套。开展“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新房美化、裸房装修、古厝修缮、危房拆除、违建清理”等五项整治;共组织了五期街道景观改造工程,新建市政道路17.9公里,中心城区“白改黑”27.4公里,覆盖了所有主干道;建设城市慢道33公里,新增城市休闲公园16个、绿地177万平方米,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0%以上;新改建给排水管网123公里。城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21.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48%提高到60.5%;三是注重“产、城、人”融合。坚持产城联动,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建设了轻工新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中区、香品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平台建设,打造低碳、绿色、环保、高效的生态型、综合型现代化工业发展载体。调整优化传统产业,推动企业全方位创新,轻纺鞋服、新能源新材料两个百亿产业年产值分别达205亿元、112亿元;香产业年产值达56亿元,获评“中国香都”。同步合理布局生产生活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打造一批产业兴旺、服务配套、环境宜居的城镇综合体。
满足民众需求、提升民生福祉是科学发展之本、和谐发展之基。近年来,永春县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职能,坚持在融资、建设、分配、管养等方面持续创新,致力规范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自2011年来,永春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1个,共计划建设2066套,总建筑面积92965m2,现已竣工1777套,建筑面积76605m2,完成配租配售1716套。其中2013年度前开工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1820套,总建筑面积79965m2,完成配租1516套,配租率达83.3%。
同时,永春县加大对各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5年来财政民生支出95.91亿元,占支出的80.41%,县医院新院、殡仪馆、农村饮水安全等204个民生项目顺利完成。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全面推行药品销售零差率,千人床位数提高至3.72张。新改扩建中小学30所、公办幼儿园23所,新增学位9330个,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新增城镇就业4.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以内。提高城乡居民政府缴费补贴标准,扩大特殊群体补助范围,城乡居民保续缴率98.43%,新农合续缴率达99.99%,居福建省前列。成功举办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白鹤拳电影《擎天画卷》、动漫电视剧《五色羽传奇》分别在全国院线和央视播出,永春白鹤拳声名远播。各项社会事业方兴未艾。
今天的永春牢固树立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出了一座让人民群众“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的宜居宜业幸福城。
策划:曹 宇 摄影:康庆平
——相关链接
美丽乡村—自2012年起,永春县每年建设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培育了“田园风貌型”“特色文化型”“滨溪休闲型”“生态旅游型”“造福新村型”“产业带动型”等不同类型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点亮永春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乡村产业发展平台,为永春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桃溪流域综合治理—清水一湾舞白鹤,风水两岸映桃源。2011年起,永春县投资31.22亿元实施了桃溪流域综合治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精细化整治,实现了全流域环境整治优美、水清岸绿、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永春白鹤拳—“白鹤展翅,天下永春”。永春县大羽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鹤拳的故乡,每年都吸引了全国各地及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等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白鹤拳、进行武术交流。
园林绿化—近年来,永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创建惠民”的发展理念,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县城。通过全县上下努力,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县城标准要求,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景观更优美,城市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居。2015年12月荣膺“国家园林县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