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间套作群体配置试验研究

2017-06-01 12:28董林波施立斌吴建乔袁关红钱文娟胡家权
大豆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麒麟区单作定苗

杨 旭,董林波,施立斌,吴建乔,袁关红,钱文娟,胡家权

(曲靖市麒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玉米大豆间套作群体配置试验研究

杨 旭,董林波,施立斌,吴建乔,袁关红,钱文娟,胡家权**

(曲靖市麒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进行玉米大豆间套作群体配置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当地玉米大豆间套作最佳群体配置为行比 2∶2,播幅宽 18 m,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为 1 900穴//667 m2,每穴定苗 2株, 3 800株// 667m2;大豆最佳种植密度为 4 500穴//667m2,每穴定苗 2株, 9 000株//667 m2。

玉米;大豆;间套作;群体配置

曲靖市麒麟区地处滇东北,常年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4.67 hm2左右,其中,玉米豆类间套作面积9.33 hm2左右,是当地农民旱粮种植增产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试验通过对玉米大豆不同群体配置,探索种植密度对玉米、大豆和复合产量、产值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种植模式及密度组合,为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为云瑞999,大豆品种为滇豆7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麒麟区东山镇撒玛依村委会小戈息村杨朴仓地块。海拔1 920 m,年均温14.4℃,年降雨量1 100 mm。地势平坦,红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4.8%,pH 6.4,养分含量中等偏上,前茬作物为大麦。

1.3 试验设计

玉米-大豆间作行比配置为2∶2,以玉米密度和大豆密度2个因素为试验因子,采用二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试验设计4个玉米密度和4个大豆密度,共6个组合处理,并加设了玉米单作(SM,3 800株/667m2,行距60 cm,穴距0.58 cm,单穴留苗2株)和大豆单作(SS,20 000株/667m2,行距50 cm,穴距14 cm,单穴留苗2株)为对照。2个试验因子的水平编码值及田间实际值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3带,小区行长5 m、幅宽1.8 m,小区面积27 m2。

1.4 试验处理

2016年4月28日播种,首先按设计打穴(塘)点播玉米,播种量3~4粒/穴,覆盖农家肥1 500 kg/ 667m2,浇透水、盖膜;再进行开沟点播大豆,方法同上,浇透水,覆盖干土抗旱。玉米5月6日出苗,5月10日破膜封口放苗,5月20日定苗2株/穴,5月27日追施提苗肥(碳酸氢铵40 kg/667m2),6月15日追拔节肥(尿素20 kg/667m2)。大豆5月20日定苗2株/穴,人工薅锄培土防倒1次,防虫2次,病害前期未发生,后期出现极少量斑病和病毒病。9 月23日现场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农艺性状调查

株高最高的是T6为101.5 cm,最矮的是单作大豆为75.0 cm,与玉米种植密度及遮荫度呈正相关关系;单株有效荚数及单株粒数最多的是单作大豆分别为22.0个和42粒,最少的是T6分别为8.0个和12粒,与玉米种植密度及遮荫度呈负相关关系(见表2)。

表1 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田间配置

表2 大豆农艺性状调查

2.2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

穗长最长的是T3为19.1 cm,最短的是T2为16.9 cm,相差2.2 cm,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秃尖度最长的是T2为1.6 cm,最短的是玉米SM为0.7 cm,相差0.9 cm,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单穗干重最高的是玉米单作为204.0 g,最低的是T2为167.0g,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见表3)。

2.3 玉米大豆间套作不同群体配置产量产值分析

试验区玉米产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单作玉米、T2、T6、T5、T4、T3和T1,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试验区大豆产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单作大豆、T3、T1、T4、T5、T6和T2,产量受大豆及玉米种植密度双重影响。试验区复合产值由高至低分别是:T4、T2、T6、T5、单作玉米、T3、T1和单作大豆,其中,T4、T2、T6和T5四处理复合产值分别较单作玉米高138.25、123.55、117.1和99.65元/667m2,分别高8.98%、8.02%、7.61%和6.47%;较单作大豆高844.50、829.80、823.35和805.90元/667m2,分别高101.34%、99.57%、98.80%和96.71%;T1、T3因玉米种植密度小、产量较低,较单作玉米复合产值低,较单作大豆产值高;单作玉米较单作大豆平均产值高706.25元/667m2,高84.75%。

表3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

表4 试验区玉米大豆产量产值分析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地大春旱粮最佳种植模式及密度组合为玉米/大豆间套作、行比配置为2∶2,播幅宽1.8 m,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为1 900穴/667m2,每穴定苗2株,3 800株/667m2(试验最佳密度3 854株/ 667m2,保留为3 800株/667m2);大豆最佳种植密度为4 500穴/667m2,每穴定苗2株,9 000株/ 667m2(试验最佳密度8 893株/667m2,保留为9 000株/ 667m2)。

[1]曹国璠,张荣达,胡建风,等.贵州毕节地区旱地玉米高产高效间套作模式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3(9):19-21.

[2]李树臣,陈学珍,谢皓,等.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1):36-39.

[3] 袁明.黑龙江省讷河市抗大豆重茬品种比较试验[J].大豆科技,2013(2):9-12.

S565.1

A

1674-3547(2017)02-0029-03

2016-11-07;

2017-03-30

杨旭,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通讯作者:胡家权,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E-mail:hjq123123@126.com

猜你喜欢
麒麟区单作定苗
间作对澳洲坚果牛大力根茎叶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曲靖市总工会、麒麟区总工会:“两癌”筛查关爱环卫女职工
间作大葱对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麒麟区总工会:深入联系点开展贫困户回访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农林复合对近地面微气候环境的影响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麒麟区大豆综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