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海,徐 健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宜兴 214200)
江苏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影响因素之探骊
夏承海,徐 健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宜兴 214200)
分析2015年江苏省7所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并运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关联性分析,探究遏制和缓解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有效途径。
江苏;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影响因素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希望所在,然而,在“微媒体”日益繁荣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相形见绌。孱弱的体质成了操场上的安全隐患,2012年11月28日,上海某高校一名大三男生在完成1000米跑测试后突然晕倒,抢救无效死亡。2015年10月24日,南京某高校一名大三男生在10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在跑道上,抢救无效死亡。学术界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一致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非常重要,但测试工作要以保证的学生安全为前提[1]。
如表1所示,江苏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与美国、日本略有不同,难度也有所不同。
1) 心肺耐力项目。美国采取1英里跑,难度最大;日本采取男生1500米跑和女生1000米跑,难度次之;江苏高职院校采取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难度最小。
2) 肌肉耐力项目。日本采取握力和1分钟仰卧起坐,难度最小;美国采取男生1分钟俯卧撑和女子仰卧起坐,难度居中;江苏高职院校采取男生不限时引体向上和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难度最大。
3) 身体素质项目。三者基本一致,只是江苏高职院校增加了50米跑。
表1 江苏高职院校、美国、日本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对比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20多年来一直在下降[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多、标准严、与毕业挂钩,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学生而言,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宏观角度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为国家重要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微观角度来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可以让学生实时了解自我,激发运动兴趣,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以2015年江苏省7所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 310人。运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关联性分析。
1.1 主观态度
罗曼·文森特·皮尔提出,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思维和实践之力量是巨大的。如表2所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容乐观,绝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弗洛伊德驱力理论认为,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3]。
表2 学生主观态度调查情况
1.2 提前准备
如表3所示,江苏高职院校组织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大多数学生的着装符合要求,他们为便于运动自觉穿着运动服装;有的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提前锻炼身体、补充营养、调整作息时间等,但有的学生不做任何准备工作。俗语讲:“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要想事情顺利进行,充足的前期准备必不可少;事前准备不充分,则难以取得最佳的工作效益和巨大的事业成就。
表3 学生提前准备情况(多选题)
1.3 专业指导
正确的指导事半功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固定,标准清晰,难度适宜,所以科学的运动处方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测试[4]。从表4可知,江苏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大多由体育教师指导。体育教师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担任了重要的专业指导角色;辅导员和班主的指导分别占10%,16%,指导作用有待提高;其他部门的指导,如院领导、教务处、学工处的督促占2%;没有受到任何指导的学生占40%。由此可见,江苏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专业指导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特定的指导管理制度。
表4 专业指导情况
1.4 学生满意度
学生满意度是检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标准之一[5]。表5显示,51%的学生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一次测试项目太多,压力大;19%的学生反映,测试没有避开高温天、雾霾天等,很无奈;12%的学生认为,测试项目安排不合理,休息时间不足,对体能要求高,如测试完50米跑,紧接着测试中长跑;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0%的学生可以从容面对,表示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满意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次测试项目过多、没有避开恶劣天气等。
表5 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
1.5 对测试意义的理解
如表6所示,针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表示不理解的有624人,认为没有意义的有531人,持漠不关心态度的有97人,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仅有58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阐释,以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大学生在完全理解的状态下主动且乐于参与测试[6]。
表6 学生对测试意义的理解情况
1.6 学校对塑胶跑道有害气体检测情况
2015年11月,安徽、河南、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学校相继出现“毒跑道”。部分学校塑胶跑道原材料涉嫌“三无”产品,甲苯和二甲苯超标,校园工程在招投标、原材料、施工、验收等环节存在漏洞[7]。此次调查的江苏省7所高职院校中,6所学校塑胶跑道有害气体检测合格,1所学校没有检验,情况比较乐观。尽管如此,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塑胶跑道的安全性。
1) 江苏高职院校大学生主动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识不强烈,绝大多数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提前准备情况堪忧,仅在着装方面符合要求是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的,还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进行系统、科学的锻炼。
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专业指导情况不容乐观,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4) 江苏高职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满意度不高,主要集中体现在一次测试项目太多,休息时间不足,影响后续项目的成绩,大多数学生表示有压力。
5) 江苏高职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意义的理解比较模糊。
6) 对照塑胶跑道有害物质国家检测标准,江苏省高职院校塑胶跑道基本合格,但存在塑胶跑道未检测的情况。
1) 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意义的阐释,使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意义,提高参与的能动性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构建科学规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体系,形成以学校领导亲自监督、各部门分工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以体育教师为主,提供专业指导,构建院领导、学工处、教务处、辅导员、班主任等多层次、多环节的服务体系,引导学生提前做准备,避免发生意外。
3) 合理安排测试项目。不安排大运动量项目同时测试,采取“少量多次”的测试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证测试数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测试压力,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4) 规范塑胶跑道招标程序,加强对塑胶跑道工程建设监管力度,杜绝偷工减料、掺杂有害物质等不良行为,采用国际化标准对塑胶跑道进行有害物质及气体检测。
[1] 程序,贾卫国,刘星亮.体质健康概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17-19.
[2] 吕庆祝,王胜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用教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9-26.
[3] 朱永莉,杨霞.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3-45.
[4] 覃寅寅,徐翔鸿,郑策,等.学生体质健康档案(SPH)分析系统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69-70.
[5] 徐叶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子分析及应用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3.
[6] 陈华胜.试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107-108.
[7] 乔雪松,肖林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体系的优化构建: 天津市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跟踪调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1):106-108.
〔责任编辑: 卢 蕊〕
Research on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 test influencing factors
XIA Chenghai,XU Jian
(Wuxi Institute of Arts & Technology, Yixing 214200, China)
This thesis aralyzes the test results of N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in 17 univers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015.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logical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n correlation analysis, looking for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the decrease of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Jiangsu Provi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2016-07-3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材工作委员会2015—2016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02—350)
夏承海(1987—),男,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徐 健(1965—),男,江苏宜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G479
C
1008-8148(2017)01-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