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颖 吴肖晓 胡婷 陈晨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BL(Case-based learning,CBL)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提高护生隐性职业能力的效果比较。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90人)和对照组(92人),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单向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问卷调查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有助提升其隐性职业能力。
【关键词】CBL教学法 急危重症护理学 隐性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21-02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患者急救和特别监护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故临床中要求护士具备较好的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即隐性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法CBL(Case-based learning,CBL) 为基础,进行小组式讨论教学,取得较好效果,过程如下:
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4 级护理专业4个班18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 1、2班为实验组90名,3、4 班为对照组92名。均为三年制大专,在第4学期开设《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共38学时。两组在性别、年龄、入校成绩和基础课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学时相同,采用同一教材及课程标准。
2.方法
2.1实验组 采用CBL教学法,通过案例准备、案例讨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案例准备由教师挑选难易适中并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案例,提前发于给学生。学生以6~8人为一组,查阅资料,形成小组合作式解决方案。案例讨论主要于课堂阶段实施,每组在讨论后派出一名代表做出陈述,最后接受其他小组提问。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适时引导启发。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讨论内容总结,引出教学重点难点。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2.2对照组 采用单向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按课程标准要求以课堂讲授、PPT教学为主,每章节均按照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救护特点等顺序进行传统讲授。实践操作在教师示教后由学生分组练习。整个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
2.3问卷调查 为评价学生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后的隐性职业能力的提高情况,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从4个方面对隐性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1]。所有条目均采用随机排列方式,Likert五点计分,护生按自身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高分计5分,最低分计1分,得分高表明该项目完成性好。本次调查共发放了调查问卷182份,回收182份,有效率100%。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3.结果与统计 问卷结果(表1)显示4个项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
4.讨论
CBL比LBL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更具有明显优势,在授课学时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由教师引导充分进行课前准备,主动查找资料,在课堂中活跃性更高,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也更全面。而实训操作时更能以案例为基础,利用情境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和操作热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后的隐性职业能力比较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CBL教学法以临床案例为引入,突出护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案例准备阶段将護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主动构建了知识结构,并在与其他护生的讨论中,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在案例讨论阶段,同组相互协作,在讨论中相互交流意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组内协作、组间竞争,让护生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2]。在案例总结和实训操作阶段,通过案例模拟方式使护生充分感受到临床真实救护情境,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综上,CBL教学法在提升护生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等隐性职业能力方面效果显著。而且CBL教学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具有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志明,夏立平,卞龙艳.案例教学在提升高职护生隐性职业能力的效果——比较以《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为例[J].护理学报,2014,21(2):9-11.
[2]徐建宁,汪国建,蔡华娟. 形成性评价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8(27):2396-2397.
作者简介:
余颖(1990-),女,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学。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