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中《生态学概论》研究型教学设计

2017-05-31 08:22易海艳查向浩马刘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7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易海艳 查向浩 马刘峰

【摘要】本文针对研究型教学在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概论课程中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等环节探索教学设计,总结本门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效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检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科学 生态学概论 研究型教学

【基金项目】喀什大学教研教改项目(KJDY132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62-01

信息化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变的尤为迫切,如果不能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全面创新人才的培养就会事倍功半。研究型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融合高等教育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1]。有学者曾对现在大学的教学提出过批评,不少老师没有创新,只会照本宣科,给学生灌输教条思维和死的知识,没有智慧的启迪,只有程序化的知识灌输。

研究型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两大职能[2],可以通过多渠道不仅直接而且间接的为社会服务。通过研究型教学在生态学概论课程中的探索,把研究型教学与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相结合,寻找最佳的结合点,真正把研究型教学融入到生物科学专业中生态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来,发展这种教学,并丰富其内涵,为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一.教学目的

生态学概论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解决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要求学生有生物学、化学、环境学、数学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讲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使学生不仅掌握生物与环境作用的一般原理,而且能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路

1.学生参与。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授课过程中老师主要讲授重点和难点,不会面面俱到,课程内容顺序遵循生态学基本环节的先后顺序,如果课前进行相关章节的预习, 将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章节内容的理解。课堂有随堂测试,安排一次期中测试。

2.课堂互动。根据与生活等日常相关部分内容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讨论,激发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和加深课程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课外探索。除了课堂外,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后继续探索研究,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实践中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科学问题,在学习中乐于质疑和探究的习惯,积极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生态学的概念、基本性质,产生及发展,生态学的分支及应用领域和生态学学科体系。

2.掌握生态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对生物的作用规律,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及生物进化规律;了解环境资源的组织分配形式及合理开发途径。

3.掌握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规律,种群的相互作用及动态调节规律,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发展演替规律;了解种群、群落原理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4.认识生物圈及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特点,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规律。了解系统、生态系统及系统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5.了解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人口、资源、生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认识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6.了解生态学各领域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前沿,生态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成果及方法。

四.教学方法改进与实践

生态学概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内容、方法、课后练习、考核等方面结合教师的科研把教材内容与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体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主讲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老师们只讲解部分重难点问题,事先提出讨论问题或随堂遇到问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各述其见;从多角度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情况进行考核,除了期末的闭卷考试外,课堂提问,讨论效果,课堂互动情况,社会调查,撰写的课程论文或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书等情况,多情况分析客观评价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及掌握情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设计

1.绪论

教学内容:生态学的产生、发展、作用及意义。研讨主题:为什么会产生生态学这门科学。

2.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系统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研讨主题: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3.生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环境因子的作用规律;光、温、水、土、气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和反作用。研讨主题:怎么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改良环境的意义和对策。

4.种群及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空间分布、种间关系。研讨主题: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的意义;种间关系的生态学意义。

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教学内容: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动态规律、群落的演替、群落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研讨问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群落退化原因及重建。

6.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教学内容: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渠道、过程、模型。研讨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怎么认识能量流动遵循的定律。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教学内容: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等。研讨问题:物质循环在环境中的意义。

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特征、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等。研讨问题:信息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海,李虹,袁健美,等.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94-99.

[2]杨文安.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4):36-39.

作者简介:

易海艷(1981-),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春季短命植物生理过程。

通讯作者:马刘峰(1979-),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干旱区耐盐植物生理过程。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社会科学原理类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研究型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型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从传统教学到研究型教学
水质工程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