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数学有效解题的研究

2017-05-31 08:22王勇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解题中职数学

王勇杰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是中职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数学本身的逻辑性较强,而且中职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所以学习数学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解题。

【关键词】中职 数学 有效 解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50-02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会解题。在目前我国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本来在学习数学上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加上原本数学基础薄弱的原因,对于学习数学并没有多少信心,解题对他们来讲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数学解题呢?本文结合中职数学教学展开了分析探讨。

一、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数学解题的理论基础

1.以实际情况为基本点,注重实效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这点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而言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教学应该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教学问题,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学习,更多的是死读书,读死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下教育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新型社会的需求,教学应该立足于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提倡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学习,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2.以“两个学会”为目标,提高有效性

“两个学会”是指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这两个学会涵盖了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教师要学会教学,学生要学会学习,那么教师要怎样学会教学,学生又该如何学会学习呢?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长处,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去教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将自己独特的地方贯穿于教学中,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加入自己不一样的特色,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听课疲劳的中职学生来说,一堂不一样的好课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另外,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往往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呢,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既秉承了反思性教学的实际性也为学生学习数学增添了乐趣。

3.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增强完备性

数学教学心理学的依据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行为活动,主要是指身体的反应。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相结合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涉及、学生相关特点分析、教学方法的提升以及教学方案的选择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有效数学解题的途径

1.多样的解题思想是有效解题的前提条件

第一,利用特殊值替代思想,化一般为特殊。

中职学生以偏概全的思维品质是非常多见的,他们常常会利用某一种情况的成立或不成立来对整道题目下结论,正可以利用这种思想来引导他们解选择题,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第二,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化抽象为具体。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时数形分离的,所以在碰到抽象问题时,因没有图形的辅助而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第三,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化繁复为单一。

中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将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题目类型等弄混淆,针对他们特点在数学教学解题时必须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针对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解繁复的数学问题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分类讨论思想可以有效解决这种情形的发生,当然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才能做到化繁复为单一的目的。

第四,利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相互转化的思想,化理性认识为感性认识。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決问题,是对事物的一种感性认识。但是函数学得好的中职学生是不多的,数学那么多的知识点中他们最怕的就是函数,好比是一个魔鬼,成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墙,更多时候我们是利用转化思想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问题,方可成功越过函数那道魔鬼墙。

2.严肃认真细致的审题是有效解题的关键环节

例如:一直线过点P(5,2),并且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相等,求它的方程。学生解此题时,容易忽视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都为零,即直线过原点的情况。仔细分析本题应该分两种情况来解,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是大部分学生会遗漏了截距为零的特殊情况,这就是对题目条件没审细致造成的。

再如:当x取何值时,有意义;当x取何值时,无意义。前半题,学生基本都能答对。但后半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得出“x≥2且x≠8”,在中职学校中能够做出这样的答案的学生已经是不错了,但很遗憾答案是错误的。犯此错误的学生是典型的审题不仔细,对题中重要的细节“无意义”熟视无睹,受前半题“有意义”的影响,在解后半题时,不假思索地当作“有意义”来解,容易受迷惑也正是我们中职学生的一大特点,才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引导学生审视解题过程中,第一要审题目的条件是什么;第二要审题目结论求什么;第三要审题目条件和结论有何联系;第四要审题目当中有无隐含条件或者特殊情况。只有认真完成以上四个步骤才能准确的找出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3.严密的逻辑步骤是有效解题的中心环节

严密性表现为解题过程服从于严格的逻辑规则,考查问题时严格、准确,进行运算和推理时精确无误。数学具有高度精密逻辑性的科学,论证的严密性是数学的根本特点之一。但由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出现不严密现象,主要有判断错误和推理错误,而造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解题。

下面举一例说明之,如:求過点(0,1)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2=2x仅有一个交点。

错误解法;设所求的过点(0,1)的直线为y=kx+1,则它与抛物线的交点为y=kx+1y2=2x,消去y得:(kx+1)2-2x=0。整理得k2x2+(2k-2)x+1=0。∵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交点,∴△=0,解得k=。∴所求直线为y=x+1。

从学生做此题步骤中可以看出,没有考虑到斜率不存在和斜率为零的情形,以及有一个交点可以是相交和相切的情形。看似完美的解题过程,实则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在引导学生解题时必须强调每一步骤都要有理有据,因为这是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所有的辛苦努力都付之东流。

4.反思总结是有效解题的必要保障

第一,反思解题失误,总结原因。

学生进行解题后,解题结果可能正确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解题结果的错误是因学生的知识缺陷和逻辑策略的失误造成的。所以学生在解题之后一定要对解题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反思,并对错的解题结果进行纠正,及时去总结原因,不断进行反思,形成错题集,可以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反思题型本质,总结方法。

例如:已知方程-2x2+(4k+1)x-2k2+1=0无实数根,求k的值。

变式1:k为何值时,不等式-2x2+(4k+1)x-2k2+1<0对任意x的恒成立?

变式2:k取什么值时,抛物线y=-2x2+(4k+1)x-2k2+1与x轴总是没有交点?

变式3:k取什么值时,二次三项式-2x2+(4k+1)x-2k2+1的值一定是负数?

相信学生看到这道题并不陌生,这四道题其实是同一种解法,都可以通过(4k+1)2-4×(-2)×(1-2k2)<0得到。这道题的三种变式并不难,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以上四道题目的本质是一样的,只要及时反思总结方法,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以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六先六后是有效解题的基本原则

大部分中职学生解题的时候容易分心、容易受烦扰,专注程度不高,碰到难题常常会不假思索就放弃了,所以在解题时不能有其他想法,要让大脑思维保持清楚的状态,通过创造数学情境,然后进行数学解题,让自己进入到情境中去,稳定思绪,才能使解题更加简单。当然在解题过程中必须遵循“六先六后”的原则:第一先易后难,学生做题的时候先从简单的题目入手,然后再做比较难一点的大题;第二先熟后生,每个人掌握的知识不同,学生可以从自己比较熟练的一些题目入手,然后再做自己不熟悉的;第三先同后异,同类型的题目比较容易上手,也不容易出错,可以先从相同类型的题目开始做起,确保做题的准确性;第四先小后大,数学题中有一些题量比较大,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全面,学生应该先从小题开始做起,不要因为题目量大的分数大就先大后小;第五先点后面,解题思路要一步紧跟一步,由点到面进行解题;第六先高后低,如果是在考试时,同时遇到几道都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先选择高分题进行解题,以免时间到了,分数却拿得很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振英.新课程理念下引导高中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胡亚雅.我国高考数学应用题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柳慧君.课程标准下的高考数学试卷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解题中职数学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巧用比妙解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