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2017-05-31 08:22周伟军杨晨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网络舆论突发事件

周伟军 杨晨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是联系高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协助高校管理学生的重要组成力量。面对当前严峻的网络舆论环境,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监督、排查、疏导和引导作用,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突发事件 网络舆论 引导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提升天津市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研究”(课题编号:一般课题119)阶段性成果;2016年度天津理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改)课题“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29-02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对高校的影响

高等学校肩负着我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已经成为了网络舆论的重要战场。当前,网络愈加成为表达不满、发泄怨恨的窗口,任何一件事情,只要通过酝酿、发酵,或经过网络推手的操作,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网络舆论事件。当前,网络舆论日趋复杂,近年来天津市发生多起突发网络舆论事件,在网络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中不乏对高校管理提出质疑,给高校的管理和安全稳定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提升高校网络舆论处置能力,抵御不良信息冲击,净化校园舆论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干部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特定职务,履行管理和组织职能的在校大学生,主要包括校(院)学生会、党团、班级、社团、协会等,占学生总人数20%左右。高校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怀揣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而且对社会事件反映敏感,但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他人的误导和影响,往往在匿名的网络环境中发表消极言论,对社会和高校的安全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监督意识,正确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有益于高校及时有效应对各种网络舆论。高校学生干部作为联系高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他们来源于学生群体,又服务于学生群体,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是学生群体的佼佼者,在师生中承担着下情上传、上情下达的作用。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容易在大是大非中,始终与高校和政府站在一线。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网络舆论中的监督、排查、疏导和引导作用,借助广大学生干部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论事件的起因,了解当事者的基本信息,并及时告知高校,联系相关学生和家长,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避免事态持续恶化。

三、学生干部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不足

1.网络资讯复杂,舆论热点突出。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国内外反华势力借助互联网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利用社会突发事件,在网络中抨击、抹黑执政党和历史英雄人物,企图对我国青少年实施“西化”、“分化”,歪曲青年学生社会价值观,争夺国家社会建设发展人才。学生干部涉世未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而高校无法保证所有信息全部公开,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中,学生干部容易受到各种虚假信息的误导,成为散布、传播谣言的主要力量。

2.法律意识淡薄,舆论引导不力。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专业知识,普遍对涉及网络的法律意识淡薄,高校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少专业的网络法制教育和培训。在面对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学生干部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和处置措施相对乏力,甚至有部分学生干部在网络舆论中立场不坚定,受到网络舆论的误导,站到高校管理的对立面,成为虚假网络舆论的鼓吹者和推动者,不利于高校的网络舆论控制和管理。

3.缺少互动交流,舆论监督不健全。实践证明,充分的信息交流能够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一方面,从事教育行业的高等院校,由于信息保密原则无法做到完全公开,导致部分误解引发网络舆论;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学院虽有大量的学生干部,但是由于缺乏交流和培训,各自为战,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事件,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舆论监督不健全。

4.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干预技能。网络舆论的突发性、传播快和范围广等特点,加大了高校干预、控制、引导网络舆论的难度。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舆论苗头,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得当,则能快速将网络舆论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给高校管理造成更大负担。然而,学生干部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缺乏干预技能,尤其在涉及国家和学校声誉名望的关键时刻,不会发声、不敢发声,从而影响高校对网络舆论的管理。

四、发挥学生干部引导网络舆论的措施

1.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公民社会,如何有效借助社会舆论信息推动和谐公民社会建设,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议题。高校作为青年学生的聚集地,校内外事件为网络舆论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因此,高校要逐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将涉及学生利益的信息公开公示,切实消除网络谣言产生的土壤。重点打造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舆论引导队伍,时刻更新学校发展动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断网络谣言传播途径,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2.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培养舆论意见领袖。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尤其是对于网络法律,各高校均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通过若干场讲座、报告或海报宣传,应付式地在全体学生中宣讲,难于真正进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心里。学生知法用法甚少,却又容易触犯法规或被他人误导,导致学生成为各种网络舆论的鼓吹者和推动者。因此,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知法守法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高校应有针对地培养学生干部中的舆论意见领袖,鼓励他们在网络中勇于发声、勤于发声,打造网络舆论阵地,在学校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等部门配合下,仔细筛查各类舆论信息,敢于对虚假网络信息辩论和批判,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3.重视网络互动建设,加强舆论监督控制。高校要依托新媒体技术,完善更新学校官方微薄、微信、客户端和网站,创建互动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如在官方“两微一端”、网站及时公布学校各项信息,开辟留言功能,定期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畅通学生利于诉求表达渠道。同时,高校应依托学生干部,加强网络信息的收集和筛查,及时掌握社会、学校热点话题,对网络中的消极言论、虚假言论,除辩论解释外,要及时删除、控制和引导,并借助学生干部及时与发帖或传播者交流,加强舆论监督控制,做好思想教育引导。

4.加强干部队伍建設,提升舆论处置能力。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是促进高校、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创建一支覆盖学生社团、班级的舆论监督处置队伍,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包括定期邀请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学者、舆论舆情专家、法律专家等,来校开展教育培训,教授学生干部如何有效面对各类网络舆论,提升学生干部舆论处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建豪、秦颖、高艳杰.学生骨干参与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处置机制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9).

[2]岳鑫.网络舆情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功能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卿立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及其应对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6年10月19日.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干部网络舆论突发事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及能力塑造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及能力塑造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成才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研究
论高校学生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