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追溯其源头,是在“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由inspiration(烟士披里纯)音译过来。在英语里,“inspiration”指的是一种灵气;在希腊语中,指的是“神的灵气”。后来,先儒们就译成了汉语“灵感”一词。
清华西瓜哥
近日,清华大学学生钱伟铖用西瓜瓤雕刻的作品在微博上迅速走红,得到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转发,网友们都戏称他为“清华西瓜哥”“神勺马良”。
据了解,钱伟铖是上海人,目前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大二的学生。2015年5月23日,钱伟铖第一次在人人网上发布了自己的西瓜雕刻作品“爽”字,之后,他开始自己的创作,用勺子和刀在西瓜瓤上雕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从2016年7月开始,微博中开始陆续出现钱伟铖的西瓜雕刻作品的照片,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和转发。网友们纷纷评价“雕什么像什么”“简直是天生的艺术家”“玩得好有技术”等。
钱伟铖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自己最初用勺子雕刻西瓜只是一时兴起。“当时在写作业复习功课,没有娱乐活动,突然就有灵感想用勺子雕刻”,从此,自己就开始喜欢和习惯用勺子雕刻西瓜了。
對于雕刻技术方面,钱伟铖表示,自己初中三年学素描的基础对雕刻西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他称雕刻前先要在西瓜上“打底稿”,随后再用勺子或瑞士军刀挖出瓜瓤并雕出形状,“有许多密集的线条用勺子雕不了,就用刀”。
钱伟铖表示,自己很喜欢网友对自己“西瓜哥”的称呼,自己会继续创作更多作品,给大家的生活增添快乐。
“围裙妈妈”郑春华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听到这首歌,相信定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这部家喻户晓的动漫作品叫作《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改编自郑春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在动画片风靡全国的时候,还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有个小男孩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你再打我,我就不要你了,去找‘小头爸爸。”
据郑春华坦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以及《小饼干和围裙妈妈》,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大部分来源于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以及生活中相处的点滴细节。据了解,《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一书中“围裙妈妈”的原型就是作家本人,她在四十三岁的时候生下了女儿小饼干,从此成为了全职妈妈。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她记录了十几本女儿的成长日记,这些日记都变成了新书的创作素材。“女儿和哥哥相差16岁,女儿五六岁时就开始嫉妒了,嫉妒我写了很多哥哥(大头儿子)的故事,却没有写她的。”这也是她创作新书的原因之一。郑春华说,她所创作的《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不仅是写她和女儿的故事,更是呈现纷杂生命中人类至纯至美的奇妙情感,所以不仅是写给孩子看的,同样也送给那些曾经的小女孩、如今的妈妈们。
“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鲁班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也都尊称他为祖师爷。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其为鲁班。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不断地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有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