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法”解题》的教学与反思

2017-05-31 18:53俞利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反思物理教学

俞利洁

【摘要】高三物理复习围绕“基础、运用”四字展开 ,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具体问题尤其综合分析的计算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较差甚至束手无策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物理分析思维和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学生学习复习的瓶颈。笔者老调重谈,选用基本物理方法“程序法”进行专题训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进行教学反思,期待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物理 程序法解题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51-02

一、教学设计和过程

1.引入:提出学生复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听老师讲—懂,跟老师解—会做,独立解答—空白”。指出问题症结在于缺乏物理思维,缺少基本的物理分析方法,不知从何下手,由此引出本节所学内容—“程序法”。

本课所用器材:多媒体设备、相关软件课件、学生学习资料。

2.多媒体(ppt)分步呈现学习目标和“程序法”内容

3.多媒体(ppt)呈现学生已学知识概要,为程序法的运用准备基础

逐步呈现知识点,并采用问答形式让学生回忆复习必要的基础知识并做出检测,利用多媒体呈现正确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得到评定和强化,为后面解题运用的基础做准备。

4.多媒体(ppt)呈现“程序法”的基本思维:

5.实例分析运用程序法,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

多媒体(ppt)呈现例1:(学生学习资料中已准备)

教师引导:审题,判断物理的状态变化及过程

学生进行读题审题,进行过程划分

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视学生情况而掌握时间抽查学生分析情况

多媒体呈现正确的过程划分:

引导学生思考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学生进一步思考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与可选用的物理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呈现正确的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过程分析和规律选择进行列解方程并呈现正确标准的解答

为检查学生初步掌握情况,准备类似的题目进行当场巩固訓练(ppt呈现)

学生自我分析进行模仿式训练,初步运用学习程序法。

进行了力学中的学习和训练后,为更好的体现程序法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分析解决方法,为此笔者再挑选了电磁学中的综合题进行运用和训练具体讲解过程与前面类同,在此只列简单例题与解答不作详细展开。

例2:串列加速器是用来产生高能粒子的装置,如图中虚线框内为其主体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加速管的中部b处有很高的正电势U,a、c两段均有电极接地(电势为零)。现将速度很低的负一价碳离子从a端输入,当离子到达b处时,可被设在b处的特殊装置将其电子剥离,成为n价正离子,而不改变其速度大小,这些正n价碳离子从c端飞出后进入一与其速度方向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已知碳离子的质量m=2.0×10-26kg,U=7.5×105V,B=0.50T,n=2,基元电荷e=1.6×10-19C,求R。

【分析与解答】:(程序法)本题是与现代科技前沿相结合的考题,出题情景新颖、过程复杂。同学们初接触此题感觉无从下手。面对此类问题,要头脑清醒,冷静处理,认真分析其过程。此题涉及三个过程一个状态:

6.归纳小结

7.作业布置

二、教后反思

教学任务完成后,教研组成员进行交流点评,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比较,总体认为基本达到了课堂学习目标,在例题的选择讲解中比较注意层次,分析透彻,总体效果良好。笔者课后进行了反思性教学,主要对其中以下几点做出了改进使效果更为显著。

1.物理语言的简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来侧面增加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内容在高三复习中尤为重要。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在引入上可改为“开门见山”式,呈现学生已学知识板块中,可以提早让学生进行准备即“学生备课”,从而可以减少时间增加后面方法学习和运用训练的时间,抓住了本堂课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提高课堂40分钟的时间效率。

2.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教学尤其是枯燥的理科教学中起点和难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内容,难以在引入上利用有趣的实验、现象等激发,因此可改用问题呈现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试将例题1提前呈现,先让学生思考并产生知识障碍,由此产生强烈的攻克欲望,当然要注意语言的激发否则将会使学生气馁放弃解决该题。带着“征服”的欲望学习程序法解题将事半功倍。

3.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本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大大减少了出题等非学习时间,提高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但期中的分析讲解过程则无法只用文字可以表达,所以此时不能一贯的依赖多媒体,而应当有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运用,直接呈现解答将无法达到学习基本分析方法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这里多媒体是辅助工具,而学习靠主体即学生来完成。另一方面多媒体资源要充分利用,如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台,在针对训练中对学生的分析解答进行展示,并由此而引发学生的比较讨论,既可以活跃课堂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全面的掌握知识。

4.物理思维的培养需从早开始不断强化。物理的解题思维不是教师三言两语一堂课就可以让学生形成,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平时训练的不断强化。从本次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接受并掌握这基本的分析方法,在针对训练中能迁移解决问题,但新问题中能否熟练解决需要后面的不断运用以强化。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具有一种前瞻意识,从早开始慢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不断的灌输、训练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如此进入高三方可使学生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范廷贤.从高考物理试题看“程序法”解题的重要性[J].招生考试之友,2013,(22):44-45.

[3]熊天信.程序法分析高中物理中的动态问题[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31(3):84-86.

猜你喜欢
反思物理教学
只因是物理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我不是教物理的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