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通过皮肤移植就可以完成的一种新型基因疗法,可治疗当今发病率非常高的两种疾病: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
胰高血糖素肽(GLP1)受体基因可以刺激人体的胰腺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同时,这种基因还能缓胃排空,降低食欲。
这项新研究的研究人员通过特定方式延长了GLP1受体基因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并将修饰后的基因融入一个抗体片段,使其在血液中运行更长时间。此外,他们还添加了可诱导启动子,使其能按需打开基因产生更多的GLP1。
然后,研究人员将这种修饰后的基因插入皮肤细胞进行培养,它们会产生多层的“皮肤状器官”。当把这种培养出来的“皮肤”移植小鼠身上,小鼠没有发生明显的排异反应。
研究人员给正常小鼠和基因移植小鼠均喂食高脂肪食物,同时,在食物加入不同量级的多西环素(多西环素可诱导GLP1释放)。结果正常小鼠会变肥胖,而基因移植小鼠体重增加较少。
这种将体外精确基因编辑与体内工程化细胞有效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将给人类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美国生物学家近日利用果蝇进行实验,发现通过提高果蝇细胞中Drp1蛋白的水平,可将其寿命延长12%~20%。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一种半自主细胞器,通常会因机体的衰老过程而受损,当人体无法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时,它们会产生毒素,并导致多种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研究人员在果蝇长到30天时,“关闭”其体内的Atg1基因,使果蝇无法清除体内受损的线粒体,并连续一周提高其细胞中Drp1蛋白的水平。结果发现,果蝇变得更为活跃,耐力更好,雌性果蝇平均延寿20%,雄性果蝇平均延寿12%。
研究人员认为,Drp1蛋白水平提高使果蝇能够清除小的、受损的线粒体,且保留健康的线粒体。科学家希望研究成果有助新药物的研发,从而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帮助人类延长寿命。
以色列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屏幕发出的短波长蓝光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在睡觉之前看屏幕会损害睡眠质量。波长450~500纳米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褪黑素是一种在晚上分泌,与正常的生理周期和睡眠有关的激素。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睡前接受蓝光和红光对睡眠影响有什么差异,以及是光的波长还是强度对睡觉的影响更大。受试者对此项研究目的完全不知晓。第一阶段,受试者先通过一个记录仪和完成睡眠调查问卷来记录睡眠情况。第二阶段,受试者在睡眠实验室从晚上9点到11点面对电脑屏幕,这段时间正是松果体开始产生和分泌褪黑素的时候。受试者接受4种不同的光:高强度的蓝光、低强度的蓝光、高强度的红光和低强度的红光。之后,受试者被监测夜间的睡眠状态。第二天早上,受试者还需要完成睡眠调查问卷。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蓝光后,人的睡眠连续性受到了干扰。接受不同强度红光的受试者平均醒来4.5次(无意识的),接受低强度蓝光的受试者会醒来6.7次,接受高强度蓝光的受试者会醒来7.6次。相应地,接受蓝光的受试者会在问卷中回答感到疲倦、情绪糟糕。
研究者总结,并不是屏幕本身,而是屏幕发出的蓝光才是影响睡眠的罪魁祸首。这样的话,或许可以应用滤光器过滤屏幕发出的蓝光来解决问题。
有些人可能认为,从中年才开始运动已经太晚了。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年开始运动的男性也能大幅降低老年中风的风险。
挪威研究人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追踪调查1400名40~50岁男性的健康和运动情况,持续近30年。这期间,八分之一左右的调查对象发生了中风。研究人员发现,很多调查对象进入中年后变得不爱运动,但其中有三分之一由“沙发土豆”逐渐变成健身爱好者。与运动量减少最多的调查对象相比,运动量增加最多的那些调查对象老年时的中风风险低56%。那些运动量增加最多的调查对象最初都是“沙发土豆”,后来投身常规运动,比如散步、骑车,他们并没有进行高强度运动,但中风风险大幅降低。
研究人员总结说,就降低老年中风风险而言,中年才开始运动者与从年轻时一直爱好运动者并不存在差异。因此,就算从中年才开始运动,只要一直坚持下去,那么仍能获得健康益处。相反,如果从中年开始变懒,那么中风的风险就会大幅增加。
不过这项研究仅涉及男性,关于女性是否适用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此外,研究只关注了中风风险,为预防心脏病、癌症等风险,可能还是越早运动益处越多。
同血液一样,人体的汗液中也溶解着许多生化物质,可用于量化检测和标示。而想用汗液来体检,难点在于如何采集和保存这些汗液。
如果想增加排汗,目前主要有高温刺激和急剧运动两种方式,但如果用这两种方法收集汗液,人们恐怕难以接受。
最近,美国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皮肤贴片式刺激汗腺分泌,并检测其中生化物质水平的方法。贴片中含有一种用于刺激汗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卡巴胆碱,并通过传感器精确预估所分泌的汗量,以计算汗液中的生化指标水平。这种无创伤的检测手段可以避免被采样者的身体不适。
这种新方法不但优于传统的抽血式检查方法,如无须针刺创伤、送样检查、等待检查报告等,更为重要的是,它特别适用于需要动态监测生化指标的患者,让患者免于一天抽几次血的痛苦。
以前就有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的大脑要比男性大脑更为活跃。尤其是额叶前皮质区域和大脑的边缘或情感区域,前者主要负责注意力和对冲动的控制,后者则主要与情绪和焦虑有关。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型功能性脑部成像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9家诊所提供的46 034名个体的大脑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成像的数据进行分析,量化了男性和女性大脑中的差异。参与者包括健康志愿者和患多种精神性疾病的患者,研究人员在基线水平下及参与者进行专注性任务时,分别对其大脑区域的活性进行分析,共对128个大脑区域完成了相关分析。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对于理解大脑的性别差异非常关键,有助于区别基于性别的大脑疾病发病风险。因为大脑障碍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并不相同,女性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高,而男性则注意力不集中的风险更高。并且,利用SPECT等功能性的神经成像工具,在未来可能开发出精准化的大脑疾病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