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途径

2017-05-31 23:48尹潮雄
关键词:农村小学途径德育

尹潮雄

【摘要】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滋生,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 德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0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近年从事德育教育工作亲身体会,对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总结梳理,对症下药,浅探农村小学生德育新途径。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可见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我校地处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西南与临洮县接壤,离城区有30多公里的距离,由于地理条件的不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导致我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1.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在农村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依然存在,一部分的成年人文化水平低,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缺少认识,而新的“读书无用论”也正在滋生,使农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失去社会定位。

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目前,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教育孩子的方法手段单一、粗暴;并且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更有个别孩子的父母离异或患有不同程度的智障等。这些父母或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能让自己和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还去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家教意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3.学校环境的特殊性

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结构失衡不合理,教师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一部分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却没有留意到学生在思想动态、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或是发现问题后,给予学生的总是谴责的声音,而未能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也失去了学生的信任与崇敬。

二、当前农村学生的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厌学情绪。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少;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教师检查的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2.文明礼仪意识较差。不懂礼貌,破坏公物,爱说脏话,卫生意识较差。

3.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4.缺乏自信,社会交往能力差。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三、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开展途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能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情感。几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和宣传栏、黑板报书写养成教育“三字经”,在校园显眼的地方悬挂了“行为习惯宣传牌”,制作了大型“三字经”宣传牌竖立在学校东边,形成了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利用“学校广播”和“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开展“每日一学”、“今日榜样”等活动,让学生、家长在“国旗下讲话”时现身说法。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达到了感染受教育者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激发了良好行为。

2.创建常规特色校园。为了实现“学会做人”这个德育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礼仪和环保节约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促進学生提高礼仪和环保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创建“礼仪校园”和“环保校园”。

(1)环保行为养成教育。每年春季,我校都购进绿化苗木、花草,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事隔几年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没有发现任何残害的迹象。

(2)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开展“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发动宣传,引发文明礼貌规范用语,张贴礼仪目标,让学生熟背牢记《养成教育三字经》中《品行篇》内容,从而促进了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一改过去农村小孩那种言语粗野的陋习。现在学生在校外遇见老师会主动行队礼,在校园内遇见老师会主动说声“老师您好”,文明礼貌已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3.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应该不仅仅是“教——学”关系,还应该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影响的伦理关系。有些老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始终与学生保持着距离,让原本家庭情感缺位的学生脆弱的心灵又少了一份关爱。教师只有与学生拉近心灵距离,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体验到人际关系的美好。以此增强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向心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与学生沟通与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四、以激励机制为保障

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一些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一下子化为持久的责任行为,必须依靠外在的教育、引导。为此,我校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以班级卫生、纪律、出操、路队、礼仪等常规评比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加快评价反馈,以每天值日快报,每月流动红旗评比,学期末先进班级评定。通过这些激励措施使学生在集体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避免空洞的说教,强化活动实践和情感体验。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及时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社会、家庭共同作用,让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

[2]徐巧英.《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

[3]方东玲《更新教育观念,引领教育发展》.

[4]张卫东《普通心理学纲要》.原子能出版社.

[5]科尔伯格著、柯森译《学校的道德环境》.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途径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