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鹏
一、编写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内容、流程的课堂活动方案,是师生共同学习,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通过“导学”这一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导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基本原则
1.主体性。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导学性。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能力。
3.探究性。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运用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导学简单化,问题探究化”。
问题的设计是导学案的关键,怎样设计呢?
(1)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3)避免问题简单化,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
4.层次性。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编写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介质,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挖掘好教材。尽量做到设计重点突出,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再生成的流程。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备课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再生成。
4.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
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不能含糊不清。
6.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銜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7.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于繁杂,重实效。
(三)导学案的基本框架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基本要求:
(1)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
2.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检测落实
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4.教后反思,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思考:
(1)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
(2)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度;
(3)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
(4)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措施。
三、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及时装订整理。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
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3.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进行灵活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4.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完一课后,要及时归纳总结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5.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