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桥头医院2014~2016年死亡病例特点及死因分析

2017-05-31 06:46邓彦雯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4期

邓彦雯

[摘要]目的 了解东莞市桥头医院重大疾病死因分布,为医院制定合理的医疗护理策略提供支持。方法 收集该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709例死亡病例,以性别、年龄、死因顺位、病种来源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X2检验等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五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7%;每个年龄段男性死亡病例构成比均大于女性(X2=52.378,P<0.01);未成年组死亡人数最少,老年组死亡人数最多。结论 该医院应该加强循环系统疾病、疾病与死亡的外因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68-04

死亡原因分析是对一定时期内特定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公共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社会卫生保健工作成果的主要依据之一。它可以帮助了解特定地区人群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在医疗、护理、预防和康复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死因顺位是指按照死亡病例中各疾病构成比的大小进行高低排列,说明各死因的相对重要性,死因顺位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医院的主要卫生问题,明确主要威胁患者健康的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目前国内对于医院死因分析的研究多是针对三级甲等医院,如何伟、蒋雯雯等的研究,但是对其他类型医院的研究较少,不能全面反映不同经济状态下各地区的健康状况。东莞市桥头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所处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代表该地区县级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明确该医院的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对当地医疗政策的制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集东莞市桥头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709例死亡个案,包括住院死亡患者和非住院死亡患者(来医院寻求治疗,但是于就诊途中、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的患者)。该系统信息来自医院医生填写的死亡证明书,信息准确可靠。

1.2纳入标准

2014~2016年所有由东莞市桥头医院确定死亡并填写死亡资料的患者。

1.3方法

病例死因采用医生推断的根本死因,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使用Excel软件整理资料信息,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描述的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对死亡病例的不同性别、年龄与死亡顺位进行比较,统计推断用卡方检验进行各个年龄组不同性别死因构成的比较。以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死亡病例基本特征

共有死亡病例709例,男性442例(62.3%),女性267例(37.7%)。平均年龄为(60.3±24.7)岁,在死亡病例年龄段构成中超过60岁者占据最大比例,1~17岁者最少。

2.2死亡病例不同年份性别构成情况

每年男性死亡病例数均大于女性死亡病例数。见表1。

2.3不同性别、年龄段死亡分布情况

在所有死亡病例中,年龄最大为108岁,最小是不足一天的新生儿。以0~17岁、18~39岁、40~59岁、≥60岁作为未成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死亡人数最多,虽然该组男性人数大于女性,但差距较小,其他每个年龄段中,男性死亡病例数均大于女性死亡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378,P<0.01)。见表2。

2.4死因构成和顺位

前五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共占85.7%,第一位循环系统疾病占31.6%,第二位是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占24.3%见表3。

2.5死亡构成的性别差异

前五位死亡顺位中男性死亡人数均大于女性死亡人数,只有在肿瘤,血液病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中女性患者略大于男性。见图1。

2.6 2014~2016年前五位死因死亡构成变化情况

2014和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均在死因顺位中占第一位,但2016年排第二位,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成为2016年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与2014年相比,2015年和2016年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占比降低约10%,消化系统疾病降低约5%,但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占比有较大升高。见表4。

3讨论

3.1性别因素的影响

从年份(2014~2016年)、年龄段、不同疾病构成三个方面来看,男性死亡病例占比基本均大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大,对疾病重视度不足,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未及时就医等因素有关。Galdas等对有关男性和寻求帮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有持续地忽略健康状况和避免就医行为等问题。因此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男性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促进就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降低男性病死率非常重要。

3.2年龄与死因构成的关系

各组死亡病例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未成年组死亡人数最少,在新生儿人群中,起源于围产期的状况(比如胎儿宫内窘迫等)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青年组和中年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尤其是交通事故。60歲以上老人死亡比例最高,这与老年人器官功能生性减退、免疫力降低、基础疾病多有关,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营养代谢相关疾病等。赵凯平等研究也得老年阶段是死亡高发年龄段的结论,尤其是70岁以上。在老年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跌倒、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例数最多。有研究指出在每年的第1季度和第4季度高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因此,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季节时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帮助其健康度过疾病高发时期。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每年不断增加,社区和医院应该增加老年医疗和护理的人员配置。

3.3死因顺位分析

前五位的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位于前五位的结果与许多研究结果相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增加,生活节奏不规律,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980年以后,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致死疾病,占总死因的4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和发病年龄有增高和提前的趋势。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病,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表现,因此,应倡导人们合理膳食、增加运动、规律作息,减少诱发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急救知识。做好医院和社区的转诊工作,定期随访,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疾病档案,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尽早处理。

与其他大部分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死亡病例中肿瘤仅占比2.4%,排位在第十位以后,而其他研究中恶性肿瘤基本排在死因顺位的前三位。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会选择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肿瘤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而东莞市桥头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力有限,医生一般也会建议患者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所以该医院肿瘤致死比例较低并不意味着该地区肿瘤的发病率低,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0万人诊断为癌症,其中700万人死于癌症,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防治肿瘤,提高医疗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3.4主要死亡原因随时间变化趋势

2014~2016年前五位死亡原因一直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总体变化不大。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构成比有所降低,符合国家死因调查结果。高铭涛等对2010~2014年某地级市三甲医院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在死因顺位中不断下降,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而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构成比例有所上升,这与目前各类交通工具逐渐普及、人民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医院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强与这两类疾病相关的管理和医疗防治。

綜上所述,死亡顺位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明确健康教育重点,为临床工作指明方向,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合理分配资源,降低各种疾病的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应该成为该医院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