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整理术”在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5-31 13:38韩建华代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方法能力

韩建华 代锋

摘要:结合当下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知识更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超整理术”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从时间整理、空间整理和信息整理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改革,在案例教学中逐步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建筑设计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超整理术;教学改革;方法;能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54-03

建筑学专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形式,其教学内容、培养手段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和不断创新。在市场竞争中,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具有终生學习、创新的能力和素养。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做到开放与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因此,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行之有效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和平台,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一、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经常是安排在学期的连续几周时间内,根据科目、单元、阶段性的组织形式选择训练任务,期间学生要完成熟悉任务书、调研汇报、设计草图的修改、绘制图纸和答辩等工作,由于时间有限、信息量大,往往效果不理想。

在课程设置方面,前导课不能在时间上与之完全配套。课程群中内容不能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或者理论授课与实践环节虽在同一学期,但时间跨度较大,期间经常与课程考试冲突,学生精力无法集中于设计工作。

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课程训练后,对前阶段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由于实践环节之间缺少衔接和联系,势必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无法系统化,在面临实际项目时出现不知从何人手的情况,诸多状况表明,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对建筑教学理念的要求。

二、“超整理术”践行于教学环节的可行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发展目标,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尊重,强调注重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和培养好的工作习惯。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当代日本设计师佐藤可士和提出的“超整理术”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运用分类、归纳与总结等逻辑性很强的管理手段,建立起对事物从感性到抽象的思维体系。目的在于借助整理的方法来提升工作效率。由于教育事业面向的是未来,所以教育思想与对学科发展的认知紧密相连,尤其是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没有纯粹的“教”与“学”,只有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凸显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同时结合学校本身的教学现状制订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鉴于建筑设计实践课程是高度模拟和接近真实项目的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运用“超整理术”的方法改变松散的教学状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工作中来。建筑学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是——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本着训练学生各项能力目标为出发点,从新的角度对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环节进行设计,学生在经过“超整理术”的训练后,从“时间整理”、“空间整理”和“信息整理”三个方面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提升个人的综合实力。

三、“超整理术”践行于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过程分析

(一)以“超整理术”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实践课程开始前,授课团队按照“时间整理”、“工作环境整理”和“信息整理”三个模块制订教学计划,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除过程中不必要的内容,对教学过程中每阶段的“时间”、“内容”与“成果”进行预先“整理”,围绕培养目标制订周密的教学过程信息系统。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掌握状况”——“导人信息”——“设定课题”的顺序,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进入设定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状况”就是结合大的行业背景进行此次实践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以及课题研究现状介绍。“导人信息”通过案例的分析,扩展学生对解决课题手段的途径,调动学生的创作情绪。“设定课题”这一阶段开始导人本次课程的任务和目标,对课程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的管理提出相应的要求。

一边整理事物,一边设定优先顺序,这条原则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对于教师来讲,要排除干扰因素,对个人思绪进行整理,不能因忙碌而疏于整理,降低工作效率。对于学生来讲,学会“超整理”的思考方法,对复杂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按照“设定课题”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进入设计创作的工作状态。

(二)学生在设计中运用“超整理”方法的实践过程

“超整理术”在运用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在分清主次任务完成顺序的同时,不要延长阶段任务的完成时间,只有这样才能高效配置时间,量化出阶段成果。“时间整理”如同一张网格,监控阶段目标完成的进程。“时间整理”体现学生个人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时间的划分和目标的达成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可以起到有效的约束。

创造良好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是“空间整理”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坚持,最理想的状态是不但收拾整齐,而且完全掌握物品的摆放位置。如果乍看很杂乱,可是当事人晓得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倒也还能接受;最要不得的则是不知道东西摆在哪里,工作空间又显得拥挤不堪。学生身体力行经营自己的学习空间,只要整理得当,就能够保持物品处于一览无余、可控的摆放状态。如此一来,其工作效率自然得到提高,避免出现空间杂乱无章,最终影响工作效率。每位学生掌握项目的信息后,将信息进行排序,根据时间、地点、性质等综合考虑信息的重要性,决定储存信息的空间位置,只有亲身体会了这种辨别、分类和储存过程后,才能为信息的加工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触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运用“信息整理”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且建立数字档案,为后续工作指出设计方向,作为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整理的意识。例如,在调研过程中有些学生面对场地空间如此之大,不知从何做起。教师会指导他对得到的访谈内容、现场图片、交通信息、历史演变等信息进行横向与纵向维度的梳理,其间找到感兴趣的点进行重点研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再补充。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有效的信息整理方法。

(三)以“超整理术”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过程案例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师生来讲是共同面对的高强度思维风暴,只有掌握一定行之有效的行动准则,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首先是时间整理,每组从开题之初即制订阶段任务时间计划表,对照时间节点的目标开展工作,例如前期访谈、测绘、图像采集收集资料,返回后马上进行资料整理。这样杜绝了拖延和消极的学习情绪的产生,每个小组成员都在为信息分类、建档和分析进行有序准备。第二是空间整理阶段,在原有专业教室内对各自所需器具及电脑资料的梳理,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搜集的图书、影像等数据资料进行小组内的整理,明确组内各自的任务。对照时间节点进行任务成果讨论,并且按照原定的讨论地点和形式进行工作,避免小组间的干扰,看似凌乱的专业教室其中隐藏着设计组有序的工作关系。最后是信息整理,此次任务定位为高端居住产品,如何获得市场认同,是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处理好远期规划道路和项目的关系,使得城市与项目实现双赢。在建筑风格和环境设计方面,应从规划的角度,有较为完整的思路,以利于实现项目规划的各个重要目的。对住区公共环境进行创新式设计:突出本项目的优势,超额配套的优质公共环境。建立靠近用地与公共环境的便捷联系空间,可以主要通过“巷”、“带”等“线”式的处理来实现,以及人工草坪,局部环境场景及环境小品设计等“点式”的处理来构成环境节点。教师运用“超整理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任务书的认知深度上得到深化,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整理出设计的线索和依据,不再盲從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在有序地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工作习惯。

四、结语

建筑学专业学生要善于思考、分析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基于设计过程的复杂性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将“超整理术”作为建筑学专业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构建以时间整理、空间整理和信息整理为依托,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新途径,为探索更高水平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方法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