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芸 张鹏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脑梗死患者5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NIHSS和MRS评分,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对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ADL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可作为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鉴别的一个血清生物学指标,也可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清BNP;心源性脑梗死;非心源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31-03
脑梗死包括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早期诊断鉴别脑梗死患者的类型利于尽早的制定合适的治疗措施,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延长存活时间。血清脑钠肽(BNP)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心脑血管生物标记物,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肽类激素,在维持心脏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院为了探讨血清BNP水平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选取部分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有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4~85岁,平均(68.5±4.2)岁;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有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5~76岁,平均(68.8±4.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脑梗死患者于入院24内进行第一次血液样本采集,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入院第二周进行第二次血液样本采集,入院第14天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血液经过离心分离血浆后测定血清BNP浓度。两组患者给予积极的常规内科治疗,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NIHSS、MRS、ADLS评分,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对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NIHSS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估,评分标准如下:清醒、反应敏锐且回答问题都正确的为0.嗜睡、轻度刺激有反应,能正确回答一个问题的为1.昏睡或反应迟钝、需要强烈刺激才有反应、两个问题都回答错误的为2;瘫软、无反应或者只有反射反应的为3。MRS根据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量表进行评估,评分标准如下:无任何症状的为0;有轻微症状但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为1;轻微残障,影响生活的为2;中度残障,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的为3;重度残障、卧床的为4;死亡的为5。ADLS根据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估。评分标准如下:包括进食、行走、洗澡、穿衣、大小便等,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結果
2.1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比较
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NIHSS、MRS、ADLS评分情况比较
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ADL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是指多种原因造成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局部脑组织坏死,给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增加了痛苦和负担。心源性脑梗死是指心脏内膜或瓣膜产生的栓子,脱落后随血流入脑,导致局部脑血流障碍所引起的脑梗死。非心源性脑梗死是指源于心脏以外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内造成脑栓塞或局部血管管腔血栓形成、斑块形成或者狭窄导致的脑梗死。血清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脑血管生物标记物,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抑制酮固醇分泌及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显示,BNP可作为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鉴别的生物学指标,本院为了验证BNP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变化意义,选取部分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研究数据显示,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原因是BNP在心脏中的含量最高,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本身存在心脏疾病,因此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BNP水平会明显升高,而且脑梗死可以引起脑心综合征或者急性期血压的增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压力增大,刺激心脏分泌BNP,引起血清中心源性BNP增高。随着患者脑梗死病情趋于稳定,血压下降,患者的BNP水平也会随之下降,所以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BNP水平是不断下降的,可作为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MRS、ADL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BNP可以作为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鉴别的一个生物学指标,BNP水平越高NIHSS评分越高,MRS和ADLS评分越低,说明BNP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