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的主题是“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新商道”,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是两个题目,下面分开跟大家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企业家精神
提到企业家精神,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谁是企业家?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是不是很富有的人就是企业家呢?是不是企业的大领导人就是企业家呢?我觉得,那些真正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领导人才是企业家。一个企业家,不管来自民营企业,还是来自国有企业或是外资企业,和所有制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有创新意识,你就是企业家。我觉得应该这么来看待。不少人说,国有企业没有企业家,这个推论的理由很简单:只有那些白手起家创造出来一个企业帝国的人才是企业家,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的,不是个人创造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是一纸任命的,凭什么说是企业家呢?其实我也经常想这个问题,我觉得一纸任命的企业领导人,也有不少是企业家。
拿我本人来讲,38年前,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新建材工厂做技术员,从技术员一步一步做到厂长,做了十年厂长后被任命为中国建材一把手,到今天已做了15年。2009年到2014年的这五年,我还同时做了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的董事长。我在北新建材做厂长的时候,工厂揭不开锅,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当时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工人们都冷漠了。在过去那种传统体制下的国企中,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所以大家都冷漠了。我记得学MBA时,老师说什么叫冷漠,举个例子讲,就是我们有一个鱼缸,鱼缸中间有块玻璃,把吃鱼的鱼和被吃的鱼放在两边,吃鱼的鱼总撞玻璃,可总也吃不到,把中间的玻璃板拿掉后,两种鱼居然和平共处了,为什么呢?因为吃鱼的鱼认为肯定吃不到鱼就放弃了,老师说这个就是冷漠。我不觉得这个实验是真的,但是从中却能够理解什么是冷漠。
我当厂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燃员工心中的火。我问员工,你们最缺什么?他们说,宋总,我们没有房子住。我说还有什么问题?他们说,我们的工资太低。我说所有的这些都是靠咱们大家挣来的,房子的钥匙在谁手里呢?在大家手里。之后我提出一个口号叫“房子年年盖,工资年年涨”。我在北新一共做了10年厂长,盖了12栋宿舍楼,人均工资在西三旗那个地方是最高的,北新建材还上了市,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型建材企业。
2002年,我到中国建材集团担任总经理,当时集团的营业收入只有20多亿,资不抵债。我上任那一天,就在主席台上,我的办公室主任跑上来递了一张纸,我一看是法院冻结公司所有资产的通知单。当时我把这张通知单轻轻盖上,因为我一会儿要发表就职演讲,情绪不能受干扰。从那个时候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中国建材集团发生了巨变,收入超过2700亿。2009年我去国药担任董事长,去的时候国药是360亿收入,到2014年我走的时候做到了2500亿的收入。
为什么跟大家回忆这些历史?大家听了之后,觉得宋志平算不算企业家呢?其实,不是说我多么优秀,在国有企业里,像我这样的人、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比比皆是。作为国企领导人,他们创造的财富不归他们个人所有,但他们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也是企业家。但是,也不是說有一纸任命的人就都是企业家,即使你的企业再大,即使你被任命了,如果你没有创新意识,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是行政长官型的,那就不是企业家。同时,即便你拥有很多财富,但是没有创新,也不能算作企业家,大富翁不见得都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不分所有制,在企业里勇于创新的、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就是企业家。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关于这一点,不同的书里有不同的说法。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一个是创新精神,一个是冒险精神。但德鲁克先生认为,企业家最大的特点是创新和把握机遇,他认为冒险不应该是企业家的选项,他认为企业家应该本能地去减少风险。这是他的看法。
最近我读了赫尔曼·西蒙写的《隐形冠军》,我也在北京电视台推荐了这本书。西蒙认为企业家应该有五个特点:第一点是命运共同体,就是企业家把自己和企业作为命运共同体,两者是一致的,是不可分离的;第二点是专心致志,做事能够一心一意;第三点是勇敢无畏,企业家不是冒险家,但有强烈的进取心,有敢打敢拼的勇气,认准的事情会一往无前;第四点是持之以恒,无论年轻还是年老,一直都生龙活虎,而且非常有毅力;第五点是激励员工,企业家要能够点燃别人,因为企业家不可能一个人做事,要靠一个团队,要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五点我很赞成。
大家可能会说,宋总你赞成这么多,你自己觉得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我概括了三点:创新、坚守、兼济天下。
第一点,创新精神,能够在企业里做一些改变,我觉得这个是共同的。
第二点,我认为是坚守,要能够持之以恒地在企业做事。做企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企业以及企业的业务、产品、技术等,没有10年不行;要想做到彻底掌握,运用自如,那可能要20年时间;要做到极致,做到全球第一,可能要30年时间。可见,做企业是个苦差事,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你能不能坚守下来非常重要。所以我常说,不能把企业当做个跳板,应该把做企业、做企业家,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坚持做下去。即使这样做,你能不能做得好还不知道,如果三心二意一定做不好。稻盛和夫讲,他当年做京瓷的时候,很多聪明人、很多很灵活的人都走了,留下了一些很木讷的人把企业做到世界五百强。就是说,企业家需要坚持和坚守,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鹜。像中国建材旗下的北新建材,做“龙牌”石膏板40年了,现在做到了全球规模最大,质量、品牌都非常过硬,产品价格也比跨国公司同类产品高20%,这在中国的产品中是很少见的。中国建材还有一家公司中国巨石,是做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是做游艇、汽车玻璃钢的材料,也是做了40年才做到全球第一,效益最好。中国巨石的企业家叫张毓强,很有性格,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睁开眼睛就想玻璃纤维这点事,几十年如一日,所以我称他为“痴迷者”。
做企业有两件事非常重要,第一件事是选业务,一些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选来选去没选对业务,更没有坚持下来,企业三弄两弄就垮掉了。第二件事是能不能选对人,甚至选对人比选对业务还重要。这个人是什么人呢,就是“痴迷者”。如果能选对一个痴迷者,这事十有八九就成功了。什么叫痴迷者?就是早晨六点钟起来就想这件事,晚上12点还在想,半夜两点钟醒了依然在想。不是这种精神,怎么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呢?所以做企业家真的是苦差事。
第三点,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兼济天下的精神,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近代以来,中国的企业家一直是前赴后继,围绕实业报国、振兴中华这个核心主题不懈奋斗。晚清时期,国家积贫积弱,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批仁人志士学习西方,掀起洋务运动;到了民国时代,民族资产阶级开展实业救国;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大批企业家以牺牲精神振兴民族工业;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队伍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个阶段可以再分一下,早期的步鑫生、马胜利、褚时健等一批企业家,他们的特点是敢于改革传统国有体制,引领了那个时代的发展;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批精英下海创业,很多民营企业创业者成为企业家;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双创时代,又有大批年轻人创新创业,从做小微企业开始,形成了一个企业家的洪流。到今天可以说,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浩浩荡荡的企业家队伍,这是我们国家强盛之所在,国民经济基础之所在。可以说,企业家强则经济强,企业家强则国家强。
习总书记曾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我觉得这是一个高度的概括,今天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真正的动力和源泉,实际上是我们日益强大的企业家队伍。
怎么理解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兼济天下的精神呢?我觉得企业家不是一般的财富拥有者,他应该是关心社会、给予社会最大回馈的人。2012年我被选为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当年被评为终身成就奖的是郭鹤年老先生,郭老当时89岁,他给了年轻人几点忠告:一是专注,要聚焦、要专心致志地做事;二是有耐心;三是有了成绩后要格外当心,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四是有了财富要回馈社会,而且越多越好。什么是越多越好呢?我理解,企业家不光要拥有财富,更要从穷到富,再从富到贵。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家有财富,但是缺少贵族精神。贵族精神是什么?一方面贵族确实拥有财富,另一方面贵族还要有牺牲精神。英国和阿根廷为福克兰群岛作战时,英国的查尔斯王子还亲自上舰打仗,有一炮还打到他的舰上去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企业家应该兼济天下,不是自己富了就行了,而是要考虑怎么照顾到更多的人。
2016年,我们中国建材集团的销售收入为2700亿,社会贡献值却有近600亿,其中上交税收154亿,支付银行利息160亿,为25万名员工提供就业并支付薪酬201亿,此外还为国家创造了81亿元的利润。我们很看重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国企来讲,为国家赚钱,实现保值增值是必须做到的,同时,我们还要去想能够养活多少个家庭,因为中国建材的存在,使多少家庭能幸福生活,使大家能够安居乐业,多少个屋檐下有孩子的欢笑,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们把多交多少税作为我们的荣耀,多提供多少就业作为我们的荣耀,我觉得这也是企业家精神。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特别需要企业家精神,为什么?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转型,我们已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过剩,亟需调整。同时在国际上,美国强力回归实业,特朗普呼吁“美国优先”“美国制造”“美国人用美国货”,欧洲在加快实施“再工业化”,这跟过去30年是完全不同的环境,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压力很大。过去我们有低成本优势,但今天这种优势已经渐行渐远,再用过去那种传统的增长方式做不下去了,我们必须创新,必须变化。创新变化靠谁来做?要靠企业家带着大家做。创新变化是什么?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质。为什么中央这个时候要反复提倡企业家精神?因为这是我们时代的需求。
中国新商道
关于“中国新商道”这个命题,我探索得不多,我能想到的有几个问题。
新商道,“新”从何来呢?
“新”是一种中国自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应该建立自己的商道、管理理论、经营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本是向西方人学习的,学习西方的企业家,像美国的哈默、艾柯卡,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我们是读他们的书过来的。美国当年为什么出了那么多英雄,后来为什么日本冒出一大批企业家,那是因为这些国家经济的繁荣。我觉得现在应该是中国企业家总结自己的商道的时候了,不是说不再学艾柯卡、松下幸之助等国外企业家,而是说我们要有自己的艾柯卡,自己的松下幸之助,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发展经验概括出来。
怎么概括呢?我觉得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五千年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我们应该从孔子、老子等先贤那里继承智慧,用于今天的企业经营;二是结合中国实际,向发达国家的企业家学习;三是从今天中国鲜活的市场经济、企业实践中高度概括成功经验,我们现在有世界一流的企业和一流的企业家,我们今天不输给外国企业家。现在国家在讲制造业迈向中高端,而在建材领域,我们是从中高端迈向高端,像水泥制造、玻璃制造、新型建材制造,无论从技术到装备,我们都是世界一流的。30年前,我们是从国外进口设备,3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包括跨國公司都在买中国的装备。可以说,我们从过去的跟跑者后来变为并跑者,现在逐渐到了领跑的阶段。我们的企业家已经创造出了可歌可泣的成绩。
前不久我接待了一位美国的大企业家,陪他到我的工厂去看。从进门到出门,他的面部表情在急剧变化,因为他想不到中国有这么好的工厂,我们的很多工厂已经智能化了。虽然今天我们还要向德国工业4.0学习,但是我们应该肯定自己的成绩,我们今天在很多方面已经走在前面了,就是华为任正非讲的“前面空无一人”了。所以说,中国有自己的商道,我们要很好地去总结。
新商道,“新”在哪里?“新”在变化上。
对于企业来说,当前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我觉得主要有四点:新常态、互联网、气候变化、国际化。
第一个变化是新常态。我们的经济不再是高速增长,而是中高速增长,速度慢了下来。所以我们要改变经营方式,适应新常态。
第二个变化是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在上海和台湾第三大企业的董事长见面,他70多岁了,他说我从巴塞罗那花了16个小时赶到上海和你见面。巴塞罗那开的就是互联网通讯会议,规模很大,我们的中国移动、华为都去了,做了很大的摊位。老先生回来之后兴奋得不得了,跟我讲5G、大数据,如何改变服务方式,改变社会。确实,互联网包括5G、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超出想象。虽然我是做制造业的,但我很关注互联网经济,因为任何企业如果不和互联网对接,就会轰然倒下,当然互联网也要和实体连接,没有实体支撑的互联网经济一定是泡沫。
第三个变化是气候变化。关于气候变化,今天大家的看法还不一致,但不管一致不一致,全球大气的温度是在升高的,这会影响到我们的企业经营。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巴黎协定》,2050年化石能源要取消70%,那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今天的能源供给和生产方式,我觉得这是大事。昨天有人跟我推销说,宋总,我有一种吸附雾霾的东西,只要墙上抹一层,6米之内就没有雾霾了,我说太好了,我们可以考虑合作。就是说,气候变化会带来新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新的挑战。
第四个变化是国际化。现在大家都知道特朗普逆国际化,英国逆国际化。去年我在钓鱼台参加中国经济高峰论坛,当时来了很多西方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精英,我记得那次基辛格也来了。当时这些西方人讨论来讨论去就两件事,一件事是要阻止英国脱欧,第二件事是要阻止特朗普上台,当时觉得这两件事的概率不大,结果去年全实现了。这带来了什么问题呢?贸易保护主义、逆国际化等等这些。但是现在又来了个新课题,国际化这个大旗谁举?最早是英国人,后来是美国人,改革开放后很多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该我们大举到他们那儿去的时候,他们却想关门。前不久我在美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工厂,很多人说宋总为什么要到美国建工厂,是不是真像人家讲的中国的税收太高了,我说因为中国的经济成长了,中国的企业成长了,美国有我好多客户,我要为他们服务,当年美国企业到中国来也是这样的逻辑。另外一方面,美国老搞“双反”,一双反我们的产品就进不去。所以,在美国“再工业化”、回归实业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厂建到美国,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能长期占领美国市场。国际化这个事情,我们还可以更深层次地想问题,因为我们不是30年前的中国了,我们不光是在发展中国家做项目,我们现在也在发达国家收购企业、投资工厂,而且建的工厂都是世界一流的。
新商道,要用全新的成长模式。
上面这四大变化会带来新的商业变化,面对这种新变化,我们不应再用过去30年的成长模式,而是要用全新的成长模式。记得马云刚从美国上市回来时,参加了一个我们央企领导人的沙龙,马云当时讲,他并不太懂计算机,只是一个平台建设者,最大的财富是数据,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数据处理的能力。我们问马云,对央企来讲未来挑战是什么呢?马云说,过去你们是沿着B2C去做的,你们做什么客户就用什么,今后是要改变为C2B,根据客户的需求,改变工厂的结构和流程。他说当年家乐福崛起的时候就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工业流程,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会使央企很多大的制造业改变流程。听了他这几句话,我回家以后坐在沙发上思考了两个小时,考虑到底我们该怎么做。
环境的这些变化确实会给企业带来深刻的变化。有一年我去法国的中法工商峰会演讲,和空客的CEO一起谈“大数据和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家其实不大习惯讲这些大主题,因为我们往往习惯于讲我的企业生产了多少东西,有多少收入等,但对于大数据、环境变化这类话题往往讲不好。但那天我还讲得不错,当时是电视和网络直播的,我说大数据和互联网主要影响企业三件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化,另外还讲了气候变化对做企业的影响。做企业必须了解变化,必须用新模式来经营变化、适应变化,这是我们真正要研究的事情。
新商道,谈谈我的企业实践。
再回到我自己的企业,先说一下国药。国药从2009年到2014年,营业收入从360亿增加到2500亿。有一天我在想,国药今后还该怎么做?大家可能会说,你不是离开国药两年了吗,怎么还想这样的问题呢。这就是企业家的偏好,你看我不做国药董事长了,还在想国药的事。其实我离开国药的时候给了国药三条“锦囊妙计”:第一条是嫁接互联网;第二条是搞大研发,做大的研发平台,因为医药是个高科技行业,一个新药一般需要10年时间、10亿美金投入才能做得出来,如果没有技术,光靠搞仿创药,那永远也做不到一流;第三条是进入医疗领域,做医院。美国整个健康产业是3万亿美元的GDP,医药只有3000亿美元,仅占10%,所以健康是个大产业。中国的医院,有政府医院、军队医院、私人医院,我希望中国能建立央企的医院,先建100家,再建1000家,这是个大事业。我在国药时说,我给你们最大的贡献还不是进入世界五百强,而是在战略定位中加上“健康”两个字。国药过去的目标是打造全国最大的医药产业集团,后来我说要打造全国最大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加上了“健康”两个字。这个很重要,意味着我们市场的扩张。我在国药工作的那五年,我制定的战略可以支撑国药发展到2020年,做到5000亿收入。
那么中国建材集团该怎么做呢?我们的目标是要在集团下面打造一些隐形冠军。什么叫隐形冠军?赫尔曼·西蒙先生讲了三个特点,一是在全球排在前三名,二是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三是知名度不高,因为这类企业做的是窄而深的市场,不是宽而浅的市场。刚才我讲的北新建材和中国巨石都是隐形冠军,都在自己的细分市场里做到了全球第一。所以我未来的想法是,中国建材要打造更多的“单打冠军”,在企业里我不允许有多面手、万金油,你说你既会做石膏板,也会做水泥和玻璃,你叫中国建材,我叫河北建材,那不行。做水泥的只能做水泥,做玻璃的只能做玻璃,做石膏板只能做石膏板。打个比方,集团公司是体委,各投资企业是专业队,打兵乓球的只打兵乓球,打篮球的只打篮球,多面手的综合队是做不成隐形冠军的。
放眼整个国家,我们更需要大批的单打冠军。按照西蒙先生的测算,德国有1307个隐形冠军,美国有366家,日本有220家,中国只有68家。这一数字虽不一定准确,但我们可以去研究这个原理,打造我们中国的隐形冠军。中国建材未来要打造一批隱形冠军、单打冠军,但也不会过于多元化,还是要在建筑材料的大领域里日积月累地深耕。隐形冠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国际化市场,所以中国建材更多企业今后会走向国际,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中国建材。以前我们的逻辑是“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今后我们的逻辑是“世界是中国的工厂”。我们要在全球过筛子,对全球市场进行认真筛查,到底我们每一个产品要去什么地方建工厂,要建多大的工厂,到底什么地方可以收购工厂,国际区域总部怎么建设,这些都要考虑清楚。这都是当年美国和日本做过的事情,现在是中国企业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了。我们以前是讲GDP,国内生产总值,今后我们是讲GNP,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说,要考虑中国人在全世界赚了多少钱,而不是在中国国内赚多少钱,要考虑中国企业在全球的产值,而不是仅限于国内的产值。
今天,新的商道已经在我们眼前展开了,它们并不遥远。一方面我们今天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存在巨大的机会,在这个时刻我们还是要弘扬企业家精神,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坚守的精神、兼济天下的精神,中国的产业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