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丽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高校输出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具有连锁性关系,因而,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解决当前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薄弱的重要办法和举措。
关键词:高校;教师;创业;创新
高校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能够在高度分工的社会当中学有所用并学有所成。创业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而高校作为主要的人才输出单位,具有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教师是高校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桥梁,其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我国高校教师的创业创新能力
创业创新教育在国际上已经不再是新的教育领域和教学内容了,但是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对于教师的创业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较少。专门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相对较差,通常都是在创业园当中进行待就业学生的辅导。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各大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众多,自主就业较为困难,创业能够提高就业率,而创新则是发展的动力源。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创业创新教育,目的性较强,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生的。所以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历过创业创新方面的培训,创业创新教育工作在摸索中逐步推进,输出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限。很多教师甚至没有离开过高校,对于创业方面的了解较少,实践方面存在短腿和空白。一些高校当中的创业创新教师并不具备对于社会发展形势的了解,为学生提供的创业信息较为笼统,对于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创业具有吸引力,却没有能够为其指路的教师。创新精神作为创业的左膀右臂,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并没有得到贯穿和深化,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很难为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至于本专业的教师,更是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缺乏实际的研究,教师在理论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强,对于工科类的教师而言,这些创新都是在实验室当中进行的,能否在实际的生产工作当中加以应用,经常提出的是想当然的,或者是经过了严谨的逻辑推理的预测,和实际的应用之间存在着脱轨现象。这些专业教师对于学生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深,很多人都是业内的理论更新者。但是这些教师对于创业方面往往缺乏经验,一些学来、看来的“二手经验”传递到学生时已经没有时效性,更新的速度较为缓慢,而且很多专业教师都没有考虑过学生毕业之后何去何从的问题,对于实践方面往往会避而不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同时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就职的教师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理论研究型的,无法对学生的创业创新进行指导。
二、培养和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首先,学校应当认识到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各种类型的制度和政策,鼓励教师进行自主的实践学习,强化教师对于教学当中的实践方面的培养的认识,让教师能够逐渐将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外界动力向内转化,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对自身的情況进行科学的评判,并针对较为薄弱的实践操作部分进行提高和完善。教师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清晰的把握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异,积累关于实践方面的经验,能够在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就应当认识到各个学科之间的不同,根据学科的特点,创造相应的实践条件,增加一些课程当中的实践基础课,让教师能够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提升教学的实用性。高校可以引进一些较为专业的创业创新人才来进行教学,在各个专业当中开设创业创新课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选聘一些专业领域内的资深人员,进行兼职授课,或开设讲座,让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来听课,使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能够更好把握业内的发展情况,对一些新的情况进行了解,加速教师更新理论知识的速度,认识到自己现存的不足之处。对于教师的工作能力的考核当中应当将实践能力加入其中,督促教师进行实践方面的探索。而且高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教师能够更加深度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在对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普遍较差,应通过强化教师的实践意识、完善当前的师资队伍、合理利用學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平台,有针对性的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提升。让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授课当中随时联系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当中的情况,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具备创业创新能力的高校毕业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孙琳琳. 基于360度绩效考核视角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J]. 学园,2017,(01):107-111.
[2]杨萱,童夏雨. 基于组织特征的创业型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6,(01):28-33.
[3]刘艳丽,徐冰. 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7(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