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他特别强调了交通要优先建设、重点发展、科学规划和加大投入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邓小平强调交通的建设还要尽可能地继续发展;就整个国家建设来说,交通运输是重点;研究长远发展,主要是制定交通運输的发展规划;加强交通投资,他要求坚持十到二十年,宁肯欠债,也要加强;看到交通发展的辉煌成就,他笑吟: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邓小平关于交通发展的系列论述,丰富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论内涵,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综合超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蓬勃繁荣的交通运输体系,有力地保障并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回顾和学习邓小平的重要论述和思想,以缅怀这位总设计师的丰功伟绩,更称颂他的远见卓识。
〔关键词〕邓小平;新时期;交通建设;经济战略;发展布局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1-0046-12
我们研究邓小平有关交通的论述,应先了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和交通状况,进而理解如何形成邓小平交通战略思想的。首先,我们看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状况。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64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1元。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人均不足1块钱。〔1〕其次,我们看当时的交通状况。1978年全国运输路线总里程只有123.5万公里,其中,铁路5.2万公里,公路89万公里,内河航道13.6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14.9万公里,管道运输0.8万公里。全国年客运量25.4亿人,年货运量24.9亿吨。全国铁路电气化里程只有1030公里;公路路面铺装率仅有71.9%,而且绝大部分为砂石路面,等外公路占40%以上,当时我国还没有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大都处于自然状态,通航里程逐渐萎缩,主要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735个,沿海港口深水泊位仅有133个;港口机械设备落后,运输船舶少。民用机场只有30多个,而且机场设施落后,飞机陈旧。〔2〕交通运输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正是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从经济接近崩溃和交通十分落后的基础状况出发,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交通建设和发展的论述,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学习和分析。
一、这次调整,交通的建设还要尽可能地继续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比例失调。这是由于刚刚经过“文革”内乱,受“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提出了要建设120个大项目,其中有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十大油气田等高指标。这个方针的执行,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和国民经济比例更加失调的严重后果。〔3〕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过去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而没有按比例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实可靠的高速度。看来,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农业、工业、基建、交通、内外贸易、财政金融,在总的前进的过程中都还需要有一段调整的时间,才能由不同程度的不平衡走向比较平衡。”〔4〕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就要调整和整顿,并在调整中加强交通建设。197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大忠义为团长的日本时事通讯社代表团时说:“交通不放在优先的地位,也是不行的。”如何理解经济的调整,邓小平接着说:“所谓调整,主要是调整工业和农业、工业内部的关系,调整得好些,相互比例关系更恰当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比较快地前进。我们国内经济有个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哪些要快一点,哪些要慢一点的调整问题。”〔5〕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过去长期搞计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农林牧副渔之间和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失调,煤电油运和其他工业比例失调,‘骨头和‘肉(就是工业和住宅建设、交通市政建设、商业服务业建设等)比例失调,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6〕,“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不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不合质量要求的废品,降低各种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生产有了发展,还要照顾到以后的发展,要搞基本建设,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补偿多年来的欠帐。比如,我们的城市需要建设,搞下水道、房屋、交通,办学校。”〔7〕1980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罗马尼亚总理伊利耶·维尔德茨时指出:“在能源、交通、教育、科学等方面以及城市建设、住宅等方面欠账太多,不成比例。……煤炭采运比例失调,交通跟不上,煤运不出去。”〔8〕但是,由于全党对调整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一致,以致使调整工作进展迟缓。基本建设的总规模没有退下来,22个引进大项目该停的没有停,地方和企业又盲目上了一批重复建设项目,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不但没有收缩,而且又增加了。以致1979年、1980年分别出现了170亿、127亿元的巨额财政赤字。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上,积累和消费的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从而导致货币量发行过大,物价上涨过多等现象。〔9〕为着重讨论经济形势和经济调整问题,中共中央于1980年12月16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这次调整,正如陈云同志说的,是健康的、清醒的调整。这次调整,在某些方面要后退,而且要退够。其他方面,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有关人民生活的日用品的生产,能源、交通的建设,……还要尽可能地继续发展。”〔10〕
调整经济比例和压低发展速度,主要是经济发展遇到交通等瓶颈制约,通过抓交通、打基础,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1982年8月6日,他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时说:“我国在工业、商业等方面贯彻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看来这是十分必要的,特别要抓能源、交通。”〔11〕1982年8月10日,邓小平同邓颖超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牛满江、葛守仁、聂华桐等,他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和改革开放的情况时指出:“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跑得快一点。前十年把比例失调解决,搞好农业、能源、交通、科学教育。其他方面不可能太快。”〔12〕1983年11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罗马尼亚总理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库时指出:“我们经过‘文化大革命,各个领域,包括工业战线很不协调,尤其是能源、交通。”他说,“我们到本世纪末要翻两番,……要逐步解决企业的改造,特别是能源、交通方面。如果前十年能达到百分之六点五,到本世纪末任务就可以完成。”〔13〕1985年10月4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马达加斯加总统迪迪埃·拉齐拉卡时指出:“现在我们已采取措施尽量压低发展速度。速度太快,发展就不平衡,特别是能源、交通、通讯等都跟不上。由此而带来的麻烦也更多。”〔14〕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认真搞好调整,同时进行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大量压低经济规模和速度,使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邓小平的重视下,“六五”计划(1981年至1985年)〔15〕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用于能源及交通运输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公布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显示:“六五”期间,实际年平均投资为103亿元,五年交通投资515亿元,占整个国家计划基本建设投资2300亿元的22.3%。国家投资的加大,使我国交通运输里程增加。到1985年,全国交通运输设施网络里程139.6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13%。其中,铁路里程达到5.5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5.77%;公路里程达到94.2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5.85%;民航航线里程27.7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85.9%。完成客运量62亿人,是1978年的2.45倍;完成货运量74.6亿吨,是1978年的3倍。随着“六五”计划的实施,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国开始改变交通运输基础差、总量不足的落后状况。
二、就整个国家建设来说,交通运输是重点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逐渐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分都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然而商品的市场交换需要交通物流来实现,只有交通运输畅通,商品市场才能繁荣。正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邓小平认为,需要把整个国家建设统筹考虑,作为经济系统工程来谋划和布局。他认为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整个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交通运输,所以要重点搞好交通设施建设。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约胡乔木、邓力群、于光远谈话指出:“搞现代化农业,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交通运输、化学工业、电力水利事业等等都要配合上去。”〔16〕1978年8月18日,邓小平和方毅会见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时说,“发展工业有两个先行官:电力、交通”〔17〕。他在重视农业、工业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旅游业。他的一系列有关旅游产业方面的指示,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指导作用。值得指出的是,他在强调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同样把公路交通的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要件。在1979年1月6日,邓小平就发展旅游同国务院负责人谈话时说:“发展旅游必须考虑城市建设的配套。……公路搞立体交叉,可以搞两层、三层的。北京到十三陵、长城可以修高速公路,也可以用直升飞机,还可以安排几个专列,边走边看。”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同工商界领导人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和古耕虞谈话时指出:“通往旅游景区的路,要下决心修好。现在游长城,至少要花五个小时,大部分时间花在路上。北京的一些旅游点,包括去东陵的公路,都还没有修通。”〔18〕1979年7月15日,邓小平在游览黄山后,听取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时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这就要做一系列的工作,要搞好交通、住宿、设备等基础性工作。”〔19〕1979年7月30日,他在视察青岛崂山,看到公路崎岖不平时说:“这里的路,前面有海,后边有山,危险,不安全。如果路不修好,谁还敢来这里?路没有修好,不适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宾。……目前崂山这个状况,搞旅游显然不够条件,尤其是连道路都没修好。”〔20〕
把交通建设与其他各项事业通盘考虑,这源于邓小平把交通作为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源于交通发展滞后的历史格局。1980年5月22日,会见乔治·巴斯比率领的美国贸易代表团时指出:“我们受‘四人帮的干扰,在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欠账很多。”〔21〕如何发展经济,填补欠账,他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分析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就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而在经济大盘中交通应优先建设、重点发展。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在陪同来访的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赴四川访问途中,他介绍说:“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翻两番。二十年是从一九八一年算起,到本世纪末。大体上分两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22〕1982年10月14日,邓小平在与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你们提出一批重大的勘察设计项目,准备提前做好建设的前期工作,这件事要认真落实。要列出进度表,什么时间勘探清楚,什么时间拿出设计,由专人负责包干。煤、电、油这些能源项目,还有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要抓紧,晚了不行。……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23〕1983年6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时说:“就整个国家建设来说,能源、交通运输是重点。”〔24〕1983年7月31日上午,邓小平由北戴河前往秦皇岛港口视察。乘坐引水二号船,沿港区航线,视察了五、六、七号老碼头,十四、十五号杂货码头,八、九号煤码头和正在施工建设中的丙、丁码头,油码头,又乘车到新煤区视察煤一期、煤二期工程,询问秦皇岛港运送煤炭的来源和流向,指出:“你们的贡献对全国的建设关系重大。”〔25〕1984年初邓小平到广东、福建,跑了三个经济特区,还到上海宝钢视察。1984年2月8日上午,邓小平视察东渡港五万吨位码头、集装箱码头、渔业码头,他指出:“发展经济特区,一定要基础设施先行。”〔26〕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强调,“中国发展经济从何着手?有位日本朋友提了两点建议。第一点,先把交通、通讯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第二点,实行高收入高消费的政策。后面这一点,我们国家情况有所不同,现在全国没有条件实行高收入高消费的政策”〔2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我国战略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在邓小平倡导下,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的超前建设为前提。在国家“六五”和“七五”计划(1986-1990年)中,〔28〕明确要以能源、交通运输等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是把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展放到优先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公布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显示:“七五”期间,交通运输实际年平均投资221.2亿元,五年完成实际投资1106亿元,占整个计划基本建设投资5000亿元的22.1%。改革开放十年,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到1990年,全国交通运输设施网络里程171.8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39.1%。其中,铁路里程5.8万公里,增长11.5%;公路里程102.8万公里,增长15.5%;民航航线里程50.7万公里,增长240%。1990年完成客运量77.3亿人,增长3倍;完成货运量97.1亿吨,增长3.9倍。由“六五”到“七五”的十年间,全国交通建设进入高潮,“要想富、先修路”和“公路通、百业兴”等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990年,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8668亿元,是1978年3645亿元的5.2倍。据当年美国公共交通协会副主席达夫预测,在公共交通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得到6美元的回报。十余年间,我国交通运输为整个经济服务和贡献已经初步显现。
三、研究五十年的发展,主要是制定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是建立完善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前提,也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保障。邓小平重视制定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一是从我国整体发展战略谋划和布局的。他多次听取发展规划的工作汇报,研究发展规划和五年计划制订的重点项目,认为这是保障国家科学发展的前提。他强调要把交通运输纳入我国总体发展规划,使交通运输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起点,也就是发展商品经济,交通必须走在前面的要求。二是从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角度考虑的。因为交通运输规划要综合考虑交通政策制订、交通设施体系布局、交通土地利用、城乡人口及环境影响等因素,还要对客货运输的需要进行预测,合理分配各种交通方式,模拟并制订交通建设规划方案。通过交通运输规划的综合化和定量化,保证交通发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邓小平强调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而发展交通运输应优先制定发展规划,并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来具体实施。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将交通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搞好交通规划决策的正确性和战略性。
早在1980年3月19日,就编制长期规划问题,邓小平同胡耀邦、胡乔木和邓力群谈话时说,今年要抓好两件大事,一件是写好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件是搞好长期规划。谈到长期规划时指出,“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海运、空运、港口、码头、货栈、飞机场,也包括邮电通讯。它们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关系极大。”〔29〕1980年4月2日,他在同胡耀邦、万里等领导人谈长期规划问题时指出,“发展商品经济,交通必须走在前面”〔30〕。1980年5月20日,他在同胡乔木、姚依林和邓力群谈编制长期规划时说:“在最近几年内不要追求速度,而是集中力量打好基础,其中包括能源、交通运输、公共设施。”〔31〕1981年10月13日,邓小平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讨论企业整顿时说,“建议国家计委……立即准备一个能够在‘七五计划时期、‘八五计划时期发挥作用的骨干工程单子,……包括动力、能源,特别是水电、交通。”〔32〕1982年4月16日,会见罗马尼亚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时说:“整个第六个五年计划都是调整时期。我们缺口太多,欠账太多,能源短缺,交通运输紧张,城市建设滞后,这些问题不解决,想把事情办好、想发展快一些都办不到。”〔33〕1983年6月7日,邓小平出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会议,讨论国家计委提出的“七五”计划基本建设规模的初步测算和财政部关于财政问题的汇报。他在发言中谈到重点建设问题时说:“要想今后二十年能够搞上去,现在不搞重点不行。特别是能源、交通、通信这些重点项目,现在不抓,以后别的事情想干也干不成。”〔34〕1983年12月22日上午,邓小平在听取姚依林、宋平汇报时指出:“‘七五、‘八五、‘九五能不能搞上去?我看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能源,二是交通,三是原材料,四是智力开发。‘七五要上去,后十年要上去,不搞能源、交通行吗?”〔35〕邓小平在国家编制规划时,数次强调并论述交通运输建设及规划的重要性和前瞻性,为我国经济总体发展科学布局,也彰显出他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急切心情。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为此,他多次论述交通在“三步走”规划中的重要性。1984年7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并宴请柬埔寨客人时指出:“到本世纪末,我们翻两番的任务能够完成。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能源和交通。”〔36〕1984年12月30日,国务院送审《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文件稿中,把积极兴办交通事业纳入十项政策之一。邓小平作出批示:“我看十条都好。”〔37〕1985年2月7日上午,邓小平在听取陈国栋、胡立教、杨堤、汪道涵、阮崇武等汇报时说,“上海港口条件差,要综合利用。你们还要利用宁波、张家港这两个港口。关于上海的机场建设和整体发展问题,你们要搞一个计划。”〔38〕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说:“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39〕
但到1987年底,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存在漏洞,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加之1988年由于价格放开,商品价格上涨,工资上涨,国民经济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1989年,国家开始治理整顿,加之出现了政治风波,使我国面临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困难。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局面,邓小平在中国如何发展问题上,更加突出交通规划和建设,甚至把交通规划建设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可见他老人家对交通运输的重视程度。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建议组织一个班子,研究下一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主要是制定一个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要采取有力的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40〕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了他自己退休的时间和方式问题。就我国发展戰略最后交待说:“到本世纪末翻两番有没有可能?我希望活到那个时候,看到翻两番实现。三步走的关键在第二步,第二步为第三步打基础。要搞几个大项目,表示我们的信心。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41〕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几个重要的观点。在谈到国内发展问题时说:“对一年半以来中央的工作,我满意。对这次统一思想,制定出新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我完全赞成。……铁路公路建设、自然环境保护等,都很重要。”〔42〕
邓小平的交通规划理论,体现在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计划(1991-1995)〔43〕的总基调中,“八五”计划明确了交通运输要着眼于更远国民经济发展对运力的需要,这就是搞好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铁路要积极推进现有干线的电气化改造,同时加快煤炭运输干线和西部重要干线的建设;公路重点建设国道主干线,特别是京广、京沪、沈哈等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水运重点是南北海上运输主通道的枢纽港,特别是煤炭、集装箱、陆岛滚装和客运等专业运输系统的码头建设,建设长江干线及主要支流;民用航空重点续建上海虹桥、昆明巫家坝、海南三亚、武汉天河等机场,新开工首都机场航站区;邮电通信业要加快发展长途电话自动化,提高电话普及率,逐步形成方便迅速的通信网络。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公布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显示:“八五”期间,实际完成年平均交通投资812.3亿元,五年实际完成投资4061.5亿元,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8400亿的48%。改革开放15年,交通运输建设规模和速度超前。到1995年,全国交通运输设施网络里程247.6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2倍。其中,铁路里程6.2万公里,增长19.2%;公路里程115.7万公里,增长30%;民航航线里程112.9万公里,增长7.6倍。1995年完成客运量117亿人次,增长4.6倍;完成货运量123亿吨,增长5倍。这一时期全社会发展交通运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也是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
四、加强交通投资,要坚持十到二十年
搞现代化建设,国家财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投资重点,实现我国经济在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邓小平认为交通运输应该优先投资,并把交通建设的投资与改革开放的思想通盘考虑,强调要有长远的思想,用改革方法和开放的视野谋划资金。早在1978年8月1日至2日,他在听取宋任穷等汇报时说:“要把电力、冶金、煤炭、石油、交通运输搞起来,要把农业搞起来,钱要先花在这些方面。”〔44〕1979年1月6日,邓小平同余秋里、方毅、谷牧、康世恩谈经济建设方针问题时指出:“现在国内外都担心我们借外债的偿还能力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因此,我们对经济建设的方针、规划要进行一些调整。在工业内部,投资的重点要放在电、煤、石油、交通、通讯、建材等方面。”〔45〕1983年6月30日,他在出席中央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在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等方面为今后十年打好基础,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那我们就能更有把握地说,后十年达到百分之八以上是可能的。”他还说:“不搞重点建设没有希望。能源、交通等重点项目,都是十年八年才见效的。”〔46〕建设和发展交通,缺少资金怎么办?他认为筹措资金要有开放眼光。在1984年3月25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翻两番,分成前十年和后十年,前十年主要是为后十年的更快发展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能源,一个是交通,一个是原材料,一个是智力。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很缺乏,所以必须坚持开放政策,欢迎国际资金的合作。”〔47〕由此他主张不要怕,要敢于使用外资。邓小平在1986年8月21日天津视察时,看到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他说:“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谈到资金问题时说,“人家借给我们钱都不怕,我们怕什么?”他指出:“要研究投资方向问题。日本人说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讯上入手,我看有道理。我们在这方面老是舍不得花钱。”他认为筹资要开放,改革出效益。他说,“中环线搞得这么快,是不是搞了承包?就是要搞改革,搞承包,分段、分级承包,实行责任制。中山门蝶式立交桥的设计者干得好,破格批准他为工程师,应该,这是谁也不应反对的,这也叫改革。”〔48〕1989年6月9日,在平息了政治风波后,同新一届中央领导接见了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他指出:“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至于一些做法,如投资方向、资金使用方向等,我赞成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基础工业,无非是原材料工业、交通、能源等,要加强这方面的投资,要坚持十到二十年,宁肯欠债,也要加强。这也是开放,在这方面,胆子要大一些,不会有大的失误。多搞一点电,多搞一点铁路、公路、航运,能办很多事情。”〔49〕
宁肯欠债,也要加强。在为我国发展设计的蓝图中,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强交通建设,要舍得资金投入,要创新资金筹措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和利用外资”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交通投融资体制。为了集中一部分资金用于能源交通方面的基本建设,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征集办法》,国家决定增加200亿元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投资。这笔投资除了由财政、银行负责解决80亿元外,其余的120亿元,从各地区、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中,用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方式解决。从此,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建设资金投入,出台和创新交通投融资的相关政策。主要是争取更多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交通建设,积极拓展交通融资的渠道,利用和发挥金融市场、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的功能,鼓励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证。
按照邓小平“要加强这方面的投资,要坚持十到二十年”的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交通建设投资年年递增。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公布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显示:1978年,全社会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只有63.6亿元,“六五”期间,年平均投资为103.0亿元,是1978年的1.6倍;“七五”期间,年平均投资为221.2亿元,是1978年的3.5倍;从1991年“八五”計划开始,国家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资力度,年均完成投资812.3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完成投资1997.1亿元,“十五”以后,我国交通建设投资力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年均完成投资5313.6亿元。到2007年,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达12278.5亿元,创历史新高,是1978年的193倍;我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是1978年的67.7倍。交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使交通建设事业超常规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
五、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至1993年的15年间,邓小平曾40多次在各种会议、谈话和视察中谈到交通建设和发展问题,为我国交通工作和宏观经济的总体战略谋布局、绘蓝图、指方向。他心系交通建设,乐见发展成果。1987年11月9日,他签署中央军委命令,给援建福马(福州市至马尾港)公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步兵团记集体一等功,赞扬该团为修筑福马公路做出重大贡献。他还先后为重庆机场、武汉机场题名,为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题写桥名。1986年8月20日上午,邓小平视察天津市区。在中环线西半环的八里台立交桥上俯瞰街景。当李瑞环汇报到三十四公里长的中环线用十个月建成,连外国人都表示惊讶时,他说:“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50〕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交通繁荣发展的体制管理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因素和中国特色政治因素。这三方面因素是我国新时期交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动力,这是西方所谓民主国家所无法相比的,这也是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制度优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通过他一系列视察活动,特别是著名的南方谈话,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高潮。在一系列的视察中,他也要亲自看一看改革开放的前沿,体察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新实践,感受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成就。1991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上海航空工业公司时,他鼓励要造300座的大飞机。他说:“10万、20万吨的船可以造出来了,如果不是开放,我们生产汽车还会像过去一样用锤子敲敲打打。”他强调“不坚决开放不行,开放不坚决不行”。在视察期间,他来到南浦大桥建设工地,他询问“这座大桥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他还健步来到南浦大桥工地,亲切看望坚持春节加班的建设者,并兴致勃勃地在大桥上合影留念。〔51〕1992年初,他再次来到上海浦东,视察了横贯黄浦江、连接浦东浦西的另一交通动脉,世界第一大斜拉桥——杨浦大桥建设工地。1993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和市长黄菊陪同下,乘小面包车又一次视察浦东。汽车经南浦大桥,驶向内环线浦东段,视察浦东最大的罗山路、龙阳路两座立交桥后,沿途看见浦东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已经初具规模的浦东基础设施,邓小平笑吟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女儿说,四十年了,我还没听到过你作诗呢。邓小平说:“我这不是诗,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站在世界第一斜拉桥上,邓小平内心充满着喜悦,他高兴地握着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的手说:“感谢上海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上海的造桥职工,向他们问好!”〔52〕就在一个多月前,1993年10月31日,他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的陪同下视察京城,看到新落成的现代化道路、高架桥梁和雄伟建筑十分高兴。称赞:“全变了,都变了!”在归途中,他指着脚下的高速公路问:“这样的路算不算小康水平?”当得到已经超过了的回答后,他欣慰地点点头。〔53〕退休后邓小平不顾高龄,多次到各地视察,一路看、一路说,萦绕老人家心头的是人民的小康生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兴国大业,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宏伟发展目标。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今日路,正是邓小平对交通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指示,才有了交通大发展的喜人成绩,才有以交通为骨架的现代化城乡面貌。我们说,今日路更应该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这条道路,才能有我国以交通为基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百年书,是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后的百年风雨,是从1920年9月经黄浦江登船赴法勤工俭学,是他经历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的不断探索和曲折实践。今天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指导下,我国交通大发展,经济大繁荣,社会大进步,中国面貌焕然一新。百年情结,终成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速度空前,公路、铁路、水上、航空和管道五大运输体系全面发展,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运输效率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各项产业的发展。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公路里程457.73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高铁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259个,货物吞吐量127.5亿吨,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民用航空机场210个。2015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194.32亿人、旅客周转量30047.01亿人公里,货运量410.00亿吨、货物周转量173689.76亿吨公里。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已经把交通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总体构想。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3日,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作为“五通”之一,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2016年,国家发布《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2016年至2018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行总体部署,主要是快速交通网络、基础交通网络和城际城市交通三项任务,涉及303个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
如今我国的交通早已旧貌变新颜。现代化运输设施从无到有,特别是高速铁路飞速发展,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進水平。现在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骄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数次对外宣传中国高铁,成为名符其实的超级推销员。2014年8月22日,李克强来到中国铁路总公司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表示,“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2015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考察了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他说,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这两年走了很多国家,谈得最多的合作项目之一就是高铁。习近平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有外媒报道称: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国家外交的一张新名片,可与“乒乓外交”、“熊猫外交”相媲美。
作为中国人,看到今天交通建设的骄人成绩,我们无比自豪;回顾交通运输的发展,我们也更加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的一系列交通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战略布局,就没有今天交通大发展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曾给予邓小平同志极高的评价,他在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正如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重温邓小平的一系列关于交通建设和发展的论述,我们应该学习他衷心为民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学习他科学布局和高瞻远瞩的胆识。今天,中国人民在尽享交通带给我们舒适、便捷和畅美的时候,更应该感谢老人家当年为我们绘就的通往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铸辉煌 经济发展谱新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N].人民日报,2013-11-06(11).
〔2〕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交通运输业实现了多种运输方式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EB/OL].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jnggkf30n/200811/t20081111-65698.html.
〔3〕华国锋.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78-03-07(01).
〔4〕〔6〕〔7〕〔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1,250,260-261,354-355.
〔5〕〔8〕〔16〕〔17〕〔19〕〔20〕〔21〕〔29〕〔30〕〔31〕〔44〕〔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514-515,694,303,358,535,542,638,609-611,615,637,351,466.
〔9〕中国共產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工作会议(1980年12月16-25日)[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51935/176588/176597/10556266.html.
〔11〕〔12〕〔13〕〔14〕〔24〕〔25〕〔26〕〔32〕〔33〕〔34〕〔35〕〔36〕〔37〕〔38〕〔46〕〔5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36,838,946,1083,913,923,957,776,815,912,950,987,1021,1029,918,1129.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EB/OL].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1982-11/30/content-1478459.htm.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旅游[M].北京:国家旅游出版社,2000:3-4.
〔22〕〔23〕〔27〕〔39〕〔40〕〔41〕〔42〕〔47〕〔48〕〔4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17,52,251,312,321,363,54,165,307.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EB/OL].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1986-04/12/content-1478459.htm.
〔4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1991-1995)[EB/OL].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1991-04/09/content_1478459.htm.
〔51〕〔52〕〔53〕刘金田.邓小平视察中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56-162,171-187,181-182.
(责任编辑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