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装饰图案的设计研究

2017-05-30 09:06黄胜红
工业设计 2017年1期

黄胜红

摘 要:本文通过对越王勾践剑剑身菱形网纹的研究,阐释了菱形网纹象征天极和王权,表达受天命管理国家的寓意,并探究了其设计的优质性。剑格上的纹饰,人们普遍认为是饕餮纹,但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纹饰与其说是饕餮纹,不如说是天极神和双龙纹的共生图形,这种共生图形再配以鸟纹,构建成比较复杂的图形意念。本文认为越王勾践剑图案设计的主要手法有:象征、隐喻、共生、仿影、翻转等。关键词:菱形网纹;天极;共生图形

越国为春秋时期诸侯国,地处浙江一带。由于当时军事上的需要,发展锋利的兵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场铸造技术的竞赛中, 吴越两国超过了中原诸国,达到当时铸剑技术的巅峰。《考工记》、《庄子·刻意》、《战国策·赵策》中对吴越两国的剑师善于制剑均有所记载。而最能体现当时铸剑技术巅峰的作品莫过于闻名中外的越王勾践剑(图1)。越王勾践剑出土后,作为我国文物的传世之宝,一直受到广大学者密切关注。多年来不断有学者对越王勾践剑进行研究并发表文章,但是现有成果大多都是通过对文物的研究论证当时的冶炼技术、制作工艺、历史文化现象、社会民俗等方面。至今笔者还未发现有较深入地对越王勾践剑上的纹饰设计和象征意义进行的研究。

1越王勾践剑的用途

《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将祭祀与战争二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视之为国家大事。越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一定的不同,作为祭祀所用礼器和战争所用兵器于一体的越王勾践剑,就是这种文化差异的载体之一。其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倍受重视,集国之力、国之智来完成的重器,不论是铸造技术还是装饰手段、设计意念都是当时的最高智慧。佩剑是当时的流行风尚,配什么样的剑表示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份地位,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常把佩剑当成礼仪。越王勾践剑作为诸侯霸主的佩剑,主要的用途不是战争的实用性,而是一种王权的象征,显示人们所敬畏对象的力量。君临天下的霸主必须具备并保持一种向心力的能力,否则将会被取代或吞并 。越王勾践剑上的复杂的装饰图案就是将这个向心力以最直观的形象呈现出来,让人们惊叹并心生敬畏,不声不响地扮演着象征强权的角色。目之所及都变成了华丽、绚丽、诡异的样子,用以突出王的意志。事实上光是想象一下走过长长的甬道,拜见手扶华丽宝剑的国王的场景,就会令人不寒而栗。

2剑身菱形纹饰设计

现代科学证明剑身上的菱形网纹纹饰在当时是白色的,并非是今天所看到的黑色。后来这种白色的菱形网纹被氧化后才变成黑灰色的 。在当时白色的菱形网纹与黄色的剑身交相辉映,华丽无比。正如《越绝书》所载:“观其华如芙蓉始出;观其纹,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才,焕焕如冰释。”从设计角度看菱形网纹的寓意是什么呢?查阅文物资料可以了解到,作为装饰在当时可供选择的图案有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菱形网纹装饰这柄宝剑呢?通过同时期、同类型近似文物对比,可以看出越王勾践剑上的菱形网纹纹饰可以拆分成两部分讨论,即双线网纹图案和菱形图案。

首先,透过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的对比(图2、图3)我们可以看出,在春秋末期的吴越文化中,这种网纹已经是具有普遍认知的象征意义。目前考古发掘到的历代吴、越王用过的兵器不少,但仅此二人的兵器中有这样的纹饰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这两个王的所有使用过的兵器都有这样的纹饰。可以想象这样的兵器,即使是诸侯王也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它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特制的。吴王夫差剑(图4)虽然腐蚀的很厉害,但仍能看出当初布满网纹的装饰,联想一下这二人都做过春秋末期的霸主,这恐怕是他们最特殊的地方。为彰显霸主的地位用最高等级的纹饰来装饰用以祭祀天地的礼器,表示他们的法定地位是合理的。

网纹象征着什么使得它的等级如此之高呢?笔者从新石器时期找起,我们发现网纹最早出现在半坡类型彩陶,是半坡类型彩陶(图5)鱼纹的填充形式,网纹也与鱼纹相组合。这类纹饰,被认为,是捕猎生活的反映,它是鱼网的形象表示。许多文化彩陶中并没有鱼纹,却有广泛的网纹,在马家窑文化彩陶(图6)的各类组合之中,形式上既可密可疏﹑可粗可细,又可从繁从简。再看战国时期越地的民用器皿(图7),网纹和鱼纹的关系更加明显了,人物显然受中原文化影响,鱼网和鱼反映了古越人生活的特殊环境 。因此可以认定越王勾践剑上的网纹表示天子网控天下的权利,象征着对天下各诸侯的约束与掌控。

还有一点需要解析的,就是为什么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上的网纹都是双线条绘制,每个节点都有四根线交叉。这样的设计从实用角度看有两个好处:第一,要和民间网纹进行区别,在当时若禁止民间使用网纹显然并不现实;第二,强化江山稳固,双线会给人以安全、稳定、华丽、精美、高贵的感觉。从装饰审美的设计角度探讨双线装饰也有两个好处:第一,若要表示安全、稳固、保险的意义,将双线条变单线条加粗也是可以的,笔者依此做了个实验(图8)。可以看出装饰的绚丽、精美、高贵、诡异感瞬间减弱了,很显然这配不上一代霸主的尊贵,也丧失了神秘的恐惧感,更严重的问题是,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菱形图案变的弱小无力,失去了控制力,呈现出危机感;第二,若欲增加华丽感,在网纹中增加网线的数量(图八)。王的佩劍和王的形象一样要保持一种神秘感,一般是不可以近观的,尤其是在祭祀行礼的时候,在限定的距离之外看,网纹会因为视差原因消失成为一片灰白色,菱形图案也随之消失,不再具有其象征意义和作用。所以我们认为越王勾践剑上的网纹是经过优化的设计,简单的图形里承载非常丰富的意念表达。

其次,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网纹结点上的菱形符号。值得注意的是吴王夫差矛(图三)上的相同位置用一条横线代替。这说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严格统一的规范,我们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差别呢?是繁与简的关系吗?在相差不多的同一时期,两个符号出现的位置如此惊人的相似,说明它们要表达的寓意应该是近似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既然网纹代表着掌管天下,那么作为帮助天子掌管天下的诸侯霸主理应替天子守好象征权力的网,防止天子的权利失控。这就很好解释横线和菱形符号都表示对权力的巩固,也表示其替周天子守天下的态度。横线和菱形符号的差别是揭开菱形网纹图案最后神秘面纱的关键。既然这不是当时纹饰的硬性标准规范,那我们可从造型的起源找起。据著名学者阿城论证了菱形在上古时期表示的是北极星 ,“通过简单的仪器,古人是可以确定所有的星是围着一颗不动的星在转,他就是一。”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一横就代表的是一,一代表的就是北极星,北极星的符号就是菱形符号,因此它俩就是一个意思“天极”。“远古东亚没有太阳崇拜,只有北极星崇拜,也就是天极崇拜,太阳崇拜是后来传入的。”“古人认为,北极星那里,是天极。”《史记·天官书》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所以“古人认为天极神居住在天极这个地方。”越王勾践剑上的纹饰中在网纹的交叉节点上用掌管一切的天极符号镇在上面,表示自己受命于天,也彰显对权力的掌控能力。要知道越王勾践称霸诸侯的时候,正是春秋晚期,对诸侯的控制更加艰难,用简化了的横线象征的天极不足以彰显他的意志和决心,标准的天极图形更能体现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这也从另一面反映了其对权力的危机感和强势态度。

3剑格图案设计

越王勾践剑的剑格外形为倒过来的凹字形(图9),普遍认为上面的纹饰所表现的是饕餮,两面纹饰均用蓝色琉璃镶嵌,非常精美。这样的剑格设计在当时是一种流行于诸侯、贵族中的范本样式(图10、图11)。在春秋时期还有一种“一”字形(俯视为菱形)的剑格设计可看做范本(图12),前文我们已经说明了菱形纹饰从远古时期就一直是天极的象征,用在剑格上很显然寓意受天极神的护佑和自己权力的合法性。我们回过头看看勾践剑的劍格设计也应该有近似的象征意义,经笔者研究发现饕餮纹之说并不可靠,因为从剑格的主要功能来看是保护手,很显然饕餮纹并不具备这种象征意义。宋代才有人命名饕餮纹,目前最早的记载是《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解:“贪财为饕,贪食为餮。”所以,不论在一个祭祀天地用的兵器上,还是表明自己是一个英明的君主的配剑上用贪财贪吃的饕餮纹都是不合适的。

其实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俯视图也是个菱形,说明王受命于天极得其庇佑是始终如一的主题。要解开剑格上面纹饰的谜团,可以从这一线索展开。(图十三)这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图案“头上的羽冠中央,有个突出的尖。学者们差不多都倾向认为这是人驾驶着神兽的组合。 ”此驾驭神兽的人,据冯时先生考证,他就是天极神。羽冠上的小尖,是天盖中央的天极图形的表现。阿城在关于“天极与龟”的论述中说明了良渚文化中玉琮上的纹饰就是天极神骑在龟背上的图案,而不是饕餮纹 。

越王勾践剑格外形好似倒过来的凹字形,上面还有一个尖,是不是很像天极神头上的羽冠,且横断面呈菱形,这样的冠形是最高权利的象征。再看(图9)剑格上的纹饰,我们就很容易看出中间阴刻仿影图形是一个坐着的人形,头上有一尖,象征天极,弯着两只胳膊,这不就是天极神的形象吗。左右各一个圆形,象征着日月,表示昼夜。两侧还各有一个鸟纹,大量的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和研究资料证明了鸟是护卫天极神和交通天地的助手。鸟头朝下表示作为交通天地的信使向下传递天的意志,这很符合祭祀的需要。我们把图九翻转180度(图14),因为这样我们发现图案的左右的鸟纹头朝上了,改向下传递天意为上天汇报。将剑格从中间一分为二看正形,我们神奇的得到两个头与头相对的龙的图案,龙口张开神态凶悍,尾部上翘显得十分亢奋。这个设计再次体现王权的震慑作用,意思是受天命动于戎。

4越王勾践剑的图案设计的主要特点

(1)菱形网纹设计采用了古老的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的结合。它包含了中国人的宇宙观、道德观,直接展现象征意义的内容。几何的造型特别适合没有具像形的事物,能唤起丰富的想象力,并将人的意识投射其中。这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设计有着近似的感观体验,但本质上存在着微妙的区别。

(2)剑格图形可以翻转欣赏。正看为天极神,反看为两条龙形,表达的寓意与祭祀、战争功能契合紧密让人叫绝。祭祀时剑格呈现倒凹形,突显天极神的形象,表示敬天。动武时剑格呈正凹形,突显龙的形象,表示行使王权的力量。

(3)天极神与龙的形象都是仿影图形设计。仿影图形的造型方法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发展直到现代,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家都仍然喜欢利用这一造型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意念。这种造型手法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皮影和剪纸,反映出许多中国传统的造型方法和观念,将心里的幻影与现实融合构成的想象空间。马蒂斯称仿影图形是“一个简约的符号。”他利用仿影图形的简洁性,创作出一系列的剪贴画 。

(4)天极神和龙形之间是共生图形的关系。如此复杂的形态,形与形的轮廓线之间相互称为对方的一部分,相互借用,组成巧妙的两形共用一条边线的图形。彼此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设计十分巧妙。被称为共生图形典范的中国明代《四喜》像(图15),四个童子共用两个头、四条胳膊、四条腿,各自的形体互相融入对方,互相借用,构成一个非客观存在的共生图形,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共生图形在中国原始彩陶的纹样中就有大量的范例。毕加索《和平的面容》中(图16),巧妙地把和平鸽和橄榄枝构成了和平的面孔 。

参考文献:

[1]原研哉:欲望的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12.

[2] 马肇曾,韩汝玢:越王勾践剑表面黑色纹饰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第六卷,1987(02).

[3]绍兴博物馆:走进大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10.

[4]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中华书局.北京,2014.

[5]夫龙,王安江.现代超视图形创意图典.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1998.

[6]谭德睿,吴则嘉.越王勾践剑菱形纹饰技术再讨论——与董亚巍,周卫荣,王昌燧先.江汉考古,武汉,2007(03).

[7]乔爱梅.从越王勾践剑铸造工艺看春秋时期青铜冶炼技术.文物鉴定与鉴赏.合肥,2015(02).

[8]陈玉崑,刘桂英.越王勾践剑.历史教学.天津,1984(10).

[9]后德俊.越王勾践剑不锈之谜.江汉考古.武汉,1980(01).

[10]王兵.越王勾践剑之谜已破解.中国地名.沈阳,2003(04).

[11]马肇曾,韩汝玢.越王勾践剑表面黑色纹饰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1987.02.

[12]苗长兴.春秋名剑——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金属世界.北京,1994(04).

[13]林华东.越王勾践剑.浙江学刊.杭州,1987(03).

[14]陈振裕.越王勾践剑发掘亲历记.湖北文史.武汉,2006(01).

[15]吕荣芳.越王勾践剑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江汉考古.武汉,1986.(01).

[16]丁华: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今日湖北,武汉,2000.09

[17] 张光直 胡鸿保 周燕: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华夏考古,郑州,2002.01

[18]张光直 明歌:宗教祭祀与王权,华夏考古,郑州,1996.03

[19] 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北京,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