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设计思想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2017-05-30 10:48颜开
工业设计 2017年1期
关键词:服务设计工业设计实践教学

颜开

摘 要:目前社会的进步导致了工业设计定义以及设计对象的变化,工业设计的教育体系也亟待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分析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服务设计系统的理念与内涵,提出工业设计教学体系培养思想转变的重点。并且针对现有实践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在服务设计思想指导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要点和方法。

關键词:服务设计;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015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高等教育目前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服务设计是基于用户体验的系统设计思想,将服务设计的思想引进到工业设计教育之中,有助于学生建立从服务及体验的角度认识设计的思维广度,并且能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能力,对其综合设计能力和资源分析整合能力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服务设计思想对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究,对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并服务区域及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围绕当今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重大战略,地方高校进行转型发展的推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的现状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在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设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传统美术院校、地方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甚至财经院校都有设置。由于各自院校基础不同,所以在教学体系上,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和问题。在艺术院校中的工业设计专业,由于主要师资力量集中在艺术学或美术学,并且受到艺术教育中长期的“重艺术轻技术”的影响,其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呈现出重艺术表现,重造型教育,而对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结构、对产品开发的需求调研以及产品开发流程中的技术统筹和管理等知识相对欠缺,造成所培养的学生虽然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造型技能,但其设计对企业而言存在“纸上谈兵”的问题。工科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中设置在机械学科下的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学科背景偏工,所培养的学生对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等方面的知识相较于艺术类院校更为熟悉,但是基于工科的教学模式,多重视理论授课,对学生的艺术自由性的发挥有一定的限制,而主要基于机械背景的课程与生产实践,也使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有限。而其他类型的院校中在扩招后密集爆炸地发展起来的工业设计专业,依据所在院系的不同,教学课程体系基本参照上面两种模式,并且由于应需办学的原因,导致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都不高,导致毕业生难以胜任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导致毕业的学生只能转行从事其他职业。

虽然经过多年探索,从创办专业伊始到如今,工业设计教育在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国内也只有个别几个院校的设计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仍然欠缺质的飞跃,并且我国的工业设计呈现出地域发展不均衡,办学条件有参差,自身发展尚欠完善,理论教育与社会需求有偏差等问题,所以目前的教学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环节,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 服务设计与工业设计教育

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的设计学概念,起源于1991年,由英国设计管理学教授Bill Hillins在其著作《全设计》中首次使用。随着欧美的一些公共设计机构和设计学院的研究推进,成为设计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服务设计是关于系统体验的设计思想,目前关于服务设计的概念比较核心和公认的定义为:服务设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必经之路,它是一个创新或改进全面体验服务的设计,通过建立用户为先的服务立场,追踪体验流程中的所有接触点,致力于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使其更加有用、易用、理想化,以及更有效和高效。

随着宏观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工业设计的对象和价值输出也在变化。从“设计1.0到设计3.0”,设计对象不再囿于实体产品——产品从物质到非物质,从设备到服务,从现实到虚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再仅仅探讨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体能制造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客观环境的要求。当设计已经成为“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的时候,如何帮助学生对“设计本质”的把握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成为了工业设计教育中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以此看来,培养具有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除了获得专业技能并能应用以外,能否从仅关注功能的可实现性转变到对用户体验的掌控能力的培养,能否从“造物”的初衷上升到“服务”的层次,是工业设计的教育体系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基于服务设计思想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3.1实践教学课程的现状

如今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院校,都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养的方针,在尝试走设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目前的课程体系改革中能够看到,发展产教研融合的路子一直都在探索前进,实训实习的课时占比也在逐步提高,包括案例教学也在逐步引入,但是从就业率和企业反馈信息看来,结果并不如人意。笔者发现,目前实践教学的学时设置主要集中在基础实践和课程设计两类中。基础实践的设置,依据包豪斯所奠定的教学体系,以面向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为基础,训练学生对形态的把握能力,让学生体验与生产相关的基础加工技能,认识部分先进制造技术。此类实践一般设置在低年级,作为学生初接触专业的基础训练。而高年级的实践多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出现,主要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一般设置在理论课结束之后。这类实践又分为技能培养型课程的综合训练类,以及针对不同设计领域的项目型训练类。虽然从整体课程设置的课时占比看起来实践课时不低,并且在项目型训练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实题训练,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3.1.1实践课程碎片化

实践学时根据理论课的进程进行设置,并未相互交织成为有机整体,而是呈碎片式散在不同的学期。每门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自行负责相关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对应的实践环节中能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进行深化巩固。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有先后,除了高年级后期阶段,平时学生在独立课程的實践中,会出现技能囿于先修课程所学的情况,还没有习得的技能无法使用,导致虽然有实题训练,但是学生因为技能不全无法深入设计,只能停留在初期方案的阶段。而由于实践课程的分散,学生在后期的实践中,还会出现先习得的技能生疏或前期知识遗忘的情况。并且涉及到管理理念、开发流程、消费者心理分析、市场调研一类的课程多为纯理论课,虽然后续项目型实践中有综合分析环节,但由于单门课程单一任课老师负责实践环节,指导工作量大,只能抓纲要、放细节,设计资源仍然没有整合,所以出现学生还是不能在实践环节中真正将前期理论知识良好地运用起来的局面。

3.1.2实践平台支持乏力

虽然校企合作的方式一直在提,但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能否应用起来,使学生的设计实践能符合社会需求,能被企业认可,能进行创新的实际转化才是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的根本。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存在实际项目进课堂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设计项目有时效性,和课堂授课时间很难做到一致,很可能开课的时候并没有实际的项目;第二,企业的项目设计通常呈阶段性,并且需要的开发时间也比较长,容易出现对应课程结束后项目还没完成,学生又需要开始其他课程的实践,对于单个项目呈现出开头新鲜后续乏力的情况。

3.2服务设计指导下的新模式探索

当设计成为一个复杂的商业和社会活动的时候,工业设计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具有大局观的设计人才——设计者需要具有综合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技能、理解感性知识、从设计的多元维度出发思考问题,此时,将服务设计这一系统体验的设计思想引入到工业设计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中,就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3.2.1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学生的设计全局观

目前工业设计教学的实践课程碎片化,只能让学生从单一的知识角度去考虑设计目标,从服务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方面,从仅考虑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考虑人与物与环境、人与整个服务系统之间的交互体验,这就要求学生要能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目标应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素养、综合研究能力、严谨的设计决策能力的设计者。

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于强化实践、注意综合。重点在于优化和重组新的课程体系,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可以将合并原有的多个实践课程建立成相对集中的实践模块,采用多人合作授课的模式,让一个连续的实践模块的过程中,多门理论课程的任课老师能对设计过程的不同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针对学生年级的不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可以分成以下三大模块:

基础能力模块——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的专业技能,培养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在一年级,解决学生由于技能学习晚而无法落实设计的问题。

系统综合模块——结合理论课程,进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设计的服务意识和全局观念。设置在二、三年级,可进行多人合作授课,培养学生的系统思想。

实战训练模块——着重对实题设计能力进行培养。此环节建议设置在大四、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可以相对灵活,根据实题项目进行的阶段进行设置。属于培养学生熟练整合和运用前三年所学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阶段。

3.2.2实践平台多样化

首先可以将企业资源引进学校,例如考虑将企业的研发、设计部门建在校园内,通过岗位实训的模式,既解决原来的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不同步的问题,又体现了工业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实现学校为企业补充设计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岗位实训,也能令其更好地将课堂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不再将设计停留在“纸上作画”,而是结合市场需求、企业能力综合地进行设计决策。

其次,依托实题设计竞赛增加学生实践。目前有较多企业愿意出资赞助设计比赛,因为能汲取大众创意。这种实题设计竞赛对学生而言,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设计决策能力、和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是学生进行全局化设计实践的良好平台。

最后,各高校目前在探索双创教育所设置的“创客空间”,能引入企业力量,为学生的创新与企业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桥梁。工业设计的实践教育,也可以依托这一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在创业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引导下,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科研训练(开放实验项目),起到创新能力服务社会的作用。

4 结语

基于服务设计的理念进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实践环节分模块整合,实践平台多样化的创新模式,在现有教学资源上,强化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培养,加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平台的多样化建立,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设计的全局观,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

[2] Herbert A. Simon,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Second Edition) 1981:129.

[3] 段卫斌.工业设计产学研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 王国胜.服务设计与创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服务设计工业设计实践教学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
基于汽车用户行为研究的矫正司机开车姿势穿戴设备设计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服务设计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