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圣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剖析了我国中职院校存在着体育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观念守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和教师综合素养较差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问题;改革思路
中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活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随着时代在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提高人民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素质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我国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业性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在新形势的要求下,中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既要求学生拥有出色的专业技术,又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身体,因此,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中职院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思路,希望能为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中职院校传统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中级职业技术人员,满足社会的需要。由于中职院校的特殊性质,体育教学常常在学校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首先,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学校将教育放在首位,但是由于中职院校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的技能人才,体育教学常常被忽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更加在意的是,每年毕业时,学校的就业率是多少,而不是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这其实与学校教育目的相违背。其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不端正。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受到中职院校自身性质和学校领导不重视影响,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态度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既然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学,自己也对体育教学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体育教学课堂应付了事,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没有按照学校的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最后,学生自身对体育教学产生抵触态度。在校期间,中职院校的学生只顾着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自己专业技术能力,忽略了参与体育活动,学生认为体育课是浪费时间的课程,多抽出点时间学好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是学生们所考虑的事情。殊不知,没有健康的体魄,再好的工作也会有失去的时候。
(二)教学观念守旧
受到西方竞技体育观念的影响,我国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份强调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竞技体育的思想,未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摆在首位。尽管,近几年,我国中职院校加强体育教学的改革,摒弃竞技体育教学观念,但是,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未及时更新,且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过时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学的观念要将终身体育意识喾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师置于主体,忽略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其实,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双边活动,两者之间要互动,本质上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都会使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1]。
(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由教师来掌握,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方法的效果来说,产生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大部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依然沿着传统的讲授法和示范法,长期以来,学生对这些方法已经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决定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课余时间,教师未及时更新现代的教学方法,没有借助互联网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上课。一味地利用语言传递法和演示法为学生们上课,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渐渐地对体育课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中职院校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2]。
(四)教师综合素养较差
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养较差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由于中职院校的经费有限,中职院校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支持体育教学工作,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学部门经费紧张,最终产生的后果就是,中职院校的體育教师往往都是采取临聘和外聘的方式承担体育教学,有一些体育院校的研究生往往去中职院校去代课,按次收费,这就造成了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不系统化,制约了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最终学历以高职学历和本科学历为主,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较少,从体育教师的职称来看,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职称还停留在初级和中级上面,较少的体育教师拥有高级职称,这从侧面反映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较差。由于中职院校的各方面待遇较差,那么体育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人才很难进入中职院校,如此循环,也导致了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整体综合素质较差[3]。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实施,旨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因此,我国中职院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根据国家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学校领导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完善体育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使体育教学成为体育教师评职称的标准,这就从管理上重视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部门上行下效,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其次,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其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其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他的主动性去调整、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以收取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高低;最后,学生自身要对体育教学采取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其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端正学习体育的态度,增加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二)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对体育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着指导者,其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过旧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益处,培养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的热情,使终身体育指导思想一直贯穿于学生心中,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体育运动锻炼中来。另外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深刻认知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这两种活动体系各有特点但又相互依存,统一存在于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二者关系的本质则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4]。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要正确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体育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其呈现现代化。首先,教师要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手段,借助新媒体优势,使体育教学物质设备现代化,达到视听双重效果,令学生更容易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其次,教学方法呈心理学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教育心理學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重要。教师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迎合学生的心理,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后,教学方法要具有个性化。体育教学要针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是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的一种努力 但它并不是也不应该取消以集体教学为基础的统一性和集在个性和谐的、完善的发展中的重大作用[5]。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中实现的。近些年,随着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能力越来越高,体育教师也应清醒地意识到他的职责以及其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为了满足现代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加教学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承担的某门课程有关的专门知识。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满足教学要求。另外,教师还需要增加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文化知识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改善师生关系,发挥教育作用。科学知识能够了解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初步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吸引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6]。
参考文献:
[1]李航.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4):57-58.
[2]唐岚辉.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4):53-54.
[3]吕裕柱.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1):118-120.
[4]李艳军.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功,2013(1):174-174.
[5]刘民.中职院校体育教学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8):60-61.
[6]王斌.中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对策研究[J].才智,2014(8):94-94.
(作者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